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张兴雨


最高统治者

古代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专制,他的一句话就可以凌驾任何律法之上,无人能够反驳。

古代皇帝身份贵重,对国家而言也是不可缺少,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因如此,一些叛乱的反对势力抓住了这个一点,他们经常会选择“擒贼擒王”的策略,直接刺杀皇帝,造成混乱,再徐图天下。

刺杀皇帝的方式很多,有“图穷匕见”的使臣刺杀方式,也武艺高强的江湖人士刺杀方式,还有就是寻找内奸的方式等等。

由于刺杀方式越来越多,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皇帝开始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自己,给自己设置保护机构,例如:戍卫部队、御林军、锦衣卫,最近的要数贴身侍卫了,经常陪伴在身边,属于皇帝最信任的私人保镖。

中国有句老话,叫“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面的进攻好抵挡,但是内奸的刺杀却防不胜防,万一贴身侍卫动了杀心,他武功高强,又贴身与皇帝在一起,还能带刀,谁能挡得了?皇帝岂不是必死无疑吗?其实这个问题皇帝们也都考虑到了,他们有一套他们的办法,确保侍卫忠于自己。

第一、贴身侍卫一般都是打小培养

贴身侍卫很多都是打小培养出来,比如某个忠臣武将家的孩子,一小就送进宫里,跟着皇帝一起读书练武,从小培养感情。

一来,忠臣的孩子还没受到外界的影响,只受到父母的教育,父母又是忠臣,让这样的孩子和皇帝在一起,一定会忠于皇帝,毕竟他的家族都是忠君之士,而且他从小深受皇恩。

二来,这样的孩子和皇帝从小一起长大,光腚娃娃的情谊不是一般人能比,皇帝与他亲如兄弟,稍加恩宠,不怕他不效死力。

第二、贴身侍卫的出身都要查

贴身侍卫的出身,在入职之前都会查的一清二楚,一定是信得过的忠臣之子,一般都是皇亲贵胄,这样的出身让他们轻易不会选择造反,毕竟家里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不是一些人随便给点好处就能够打动。

有些侍卫的家族背景很大,这样大的势力支撑他在宫中做皇帝的近侍,本身生活无忧,富贵在手,没必要去冒风险,万一事情不成,则会牵连自己的家族,即使事成,恐怕也不会有善终,所以,家庭背景查验完毕,有富贵在身,忠臣世家,这样出身的人做侍卫,造反刺杀的概率几乎为零。

第三、没有动机

贴身侍卫一般都是皇亲贵胄,家族都是有大背景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动机刺杀皇帝,皇帝给他荣华富贵,他刺杀皇帝不是自毁前程吗?

古代虽然篡权的事情比较多,但也不是谁都能篡权,如果皇帝是个仁义之君,权臣们都有吃有喝,不可能支持一个侍卫当皇帝,就算侍卫杀了皇帝,也会被其他侍卫直接砍死,根本不可能继承皇位,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贴身侍卫不能当皇帝,刺杀成功也会被人连根拔起,众人会纷纷与他的家族撇清关系,只会墙倒众人推,不可能众星捧月的推上皇位,所以,侍卫刺杀皇帝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自毁前程,给自己家招来灭门之祸,正常人自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不正常的人又不会被选为侍卫。

第四、机会不多

看似贴身侍卫一直在皇帝身边,其实贴身侍卫刺杀的机会也并不多,如果不能一击致命,恐怕后患无穷。

皇帝身边一般都有太监和宫女服侍,如果侍卫的刺杀来得不够凌厉,尽管太监宫女不会武功,只要舍命替皇帝挡下致命攻击,即使是侍卫,也很难得到继续刺杀的时间,这时候就会有人来救,毕竟救驾的功劳可是富贵捷径。


尽管侍卫武功高强,但是他们不可能有杀皇帝心思,因为在他们入宫的那一刻,对他们的防范和套路没有断过片刻,他们救驾争功还来不及,不可能刺杀皇帝自毁前程!


野史日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般没有危险,因为大内侍卫都是精选过的。

以满清为例,大内侍卫都是皇帝的自己人。

清初,多尔衮执政时,对侍卫人员的招选范围与标准,规定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官,各送亲子一人入充侍卫,学习本朝礼仪,察试才能之后再相应任职。上述官员无亲子者,可送亲兄弟之子入充侍卫,而宗族中的远支子弟则不许乱送。

这些规定在顺治皇帝亲政后不再实行,侍卫改为从上三旗中选拔,即镶黄、正黄、正白旗,称为上三旗侍卫。

无论是多尔衮还是顺治以后,大内侍卫都是高官或者旗人子弟。

高官不需多说,旗人在当年也是特权阶层,由国家世代供养的。

说白了,大内侍卫和皇帝其实都是一家人,是利益共同体,杀了皇帝等于断了自己的根。

而且,大内侍卫其实也都是连坐的关系。谁都知道,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

如果是民间刺客,大部分是单身一人,无家无口,无妻无儿,横竖死了也无牵无挂。

但这些大内侍卫都是亲贵子弟,家族通常很大。自己如果行刺皇上,无论成功与否,家族都会被全部诛杀。

这种代价太大,一般人是绝对不敢的。

康熙年间,增置了汉人侍卫,入选者都是武举中的高材。

但大内侍卫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并非都是武功高手,只是身手比普通人要好一些。

萨沙看满清大内侍卫回忆录,提到有个疯癫的男人突然手持利刃,袭击直接扑向出宫的皇帝。一时间,二三十个满族大内侍卫都呆住了,只有一个蒙古族侍卫很勇敢,持刀上去和他搏斗,双方互看数刀,都负了伤,刺客倒地。此时其他侍卫才敢上前,将刺客捉住。

此时是宫廷内部斗争,皇帝草草审问已经就将刺客以疯癫罪凌迟处死。

但此次以后,皇上开始重视蒙古族的侍卫,认为他们更为勇猛忠诚。


萨沙


答:确保不了的。

就中国古代的皇帝、君主来说,被身边的侍卫干掉的也不少啊。

比如说金海陵王完颜亮,他就是遭到了身边近卫军发动兵变,最后被缢杀了的。

如果说,完颜亮是被众近卫军逼死的,不够直接。

那么,南朝宋废帝刘昱死得比较直接。

刘昱在七夕之夜喝醉了,对随从侍卫杨玉夫说,今天晚上是织女星和牛郎星相会的美妙时光,等织女星出来了,记得叫醒我;如果织女星没有出来,我明日就杀了你。这么一来,杨玉夫只好在他睡觉时,将他刺杀了事。

还有,北汉第三位皇帝刘继恩非常宠信自己贴身侍卫侯霸荣,但不知怎么,他莫名其妙地被侯霸荣给斩杀了。

侯霸荣为什么要斩说刘继恩,至今尚是一个谜。

因为,侯霸荣刚刚杀了刘继恩,北汉权臣郭无为便派人杀进勤政阁,把侯霸荣干掉了。有人认为,这是郭无为先指使侯霸荣杀刘继恩,之后又杀侯霸荣灭口。

但是,侯霸荣在北汉睿宗刘钧时代任散指挥使,在戍乐平期间,曾一度率部归宋,被宋太祖补内殿直。后来又复叛,逃回了太原,被刘钧署为供奉官。

有人因此说,侯霸荣是想斩下刘继恩的首级进献给宋太祖。

不管原因是哪一种,刘继恩终归是死在自己心腹侍卫之手。

所以说,要皇帝“确保”不被身边的贴身侍卫谋害,那是“确保”不了的。只能尽加防范,尽可能减少这种恶性事件发生。

怎么防范呢?

一是努力培养侍卫的忠诚度;二是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像看侍亲人那样看侍他们,给他们丰厚的待遇;三是适当和他们保持距离,身边以宫女和宦官为主。

不过,说起来可笑,皇帝死在宦官之手的也不少。

如秦二世就被赵高给弄死了。

安禄山称帝后不久,也被自己最心爱的宦官李猪儿一刀扎透心窝,在睡梦中见了阎罗。

看,这事儿,该怎么整?

还有,晋孝武帝甚至被自己的爱妃用被子活活闷死。

甚至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差点被一群宫女给勒死。

只能说,世间没有绝对之事,别想着什么“确保”,还是多加强自身素质和品行的修养,以德服人,让人心悦诚服,这才比较可靠。

东汉末年的枭雄董卓,他在长安城东修筑堡垒居住,又在郿县(董卓封地)修筑坞堡,里面存放大量搜刮来的财物,并有三十年粮食储备,放话说,郿坞坚固无比,粮食充足,谁也奈何不了我。

他不知道,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打开的。

他蓄养大批死士,并收天下第一雄勇之士吕布为养子,得意洋洋地说,有我儿奉先在,我惧天下谁人?

哪知,他本人就身死吕布之手。


覃仕勇说史


像这种贴身的侍卫,其实有时候武功不必然高强,对皇帝的认可和忠心,是比武功高强更重要的东西。



因为武功高强的确就像题干担心的那样,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人,当然也可能伤到自己。

古代的皇帝那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且是一个很有份量的象征,军国大事,咸集于一身,皇帝安保工作,那就是一个国家工程,不比当下美国总统的专车要求低。

这种敏感的位置,自然不可能谁都进来,必须是那些忠于皇室与皇室利益诉求最相近至少是最接近的人,才可能被挑选成为大内侍卫。

以清朝为例,可能入选大内侍卫的人,一般从这几类人员在选出,一个是高官之子或者亲属,比如说总督、巡抚、总兵和在京三品以上官员的儿子。

当然满清皇室,旗人是他们最为信任的,但却也不是上三旗下三旗只要武功高强的人都可能被选入宫,只有正黄旗、正白旗和镶黄旗的旗人,才可能被选入宫。

这些人的政治素养相对来说还是有保证的,看似是选了高官的儿子进宫,实质上担保的是高官的乌纱帽和整个家族,一般来讲做到地方一品大员的人。


在地方都是根深蒂固,门生故吏门徒遍及天下,利益盘根错节,越是这种人,考虑事情越周全,考虑利害关系越到位,地主家的傻儿子,是不可能被选到宫中当大内侍卫的。

因为他们的脑袋不够砍,给皇帝出难题,那就是给自己出难题,皇帝的难题最终都会转化为家族的难题,因此,被选入宫当个大内侍卫是荣耀家族的事情。

但一旦发生出格的事情,瞬间就会给家族来来灭顶之灾,谋反大罪,都是要株连九族的,不管是旗人子弟还是高官子弟,只要皇上要人,那基本上都是看着选的。

不是瞎胡报上起一个人顶任务,交差了事,在出身上严格限制,在选拔上精准识别,入宫后还要经过格斗、摔跤、骑马、射箭等其他技艺的训练。

一般来讲大内侍卫的名头是名副其实的,打一般人基本上可以做到百战百胜,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说获得皇帝的信任,在特殊职位上的侍卫。


很可能只是会一些简单的三脚猫功夫,应付真正的害朕之人,根本不堪一击。


历史三日谈


试着谈这样几点:

首先,挑选侍卫时的利益捆绑。

每个皇帝都有自己培植、提拔的文武大臣,他一般会在这类大臣的子弟当中,挑选贴身侍卫。

最典型的是隋唐时代的千牛,一般都是选择勋贵之门的强健子弟,佩带御刀、弓箭,侍卫在御座左、右,并有千牛将军等率领。

这些人属于既得利益者,如果一人胡来,整个家族现有的荣华富贵全部完蛋,所以他们会格外小心。

再比如,清代满洲八旗中,有所谓的上三旗,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都是皇太极带出来的嫡系。入侍宫廷的侍卫,只能从上三旗的子弟当中挑选,上三旗中,每旗可以选出两人充当领侍卫内大臣,下五旗就不行。

比如康熙时代的领侍卫内大臣,有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维,其他的有索额图等人,都是皇帝的亲戚。

其次,是严格的侍卫制度设计。

这些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前面说过的筛选侍卫。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侍卫制度的设计,包括平时的审查,随时发现不安全的因素。

在具体的侍卫环节,也有严格的安排。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荆轲刺秦。当荆轲亮出匕首刺向秦始皇时,廊下站立的侍卫都不敢乱动,因为秦时有严格的规定,带有兵器的侍卫没有得到皇帝的命令,不许上殿。而殿上的文武大臣不许携带任何兵器,所以荆轲行刺过程中,只有一位御医用手里的药囊去打荆轲。

后世接受这个教训,在带刀侍卫和皇帝之间,会安排不带兵器的贴身侍卫,以互相制衡。

最后,皇帝的自卫。

许多皇帝自己是佩带刀剑的。比如前面说的秦始皇身上就带着一柄长剑,但剑身太长,当荆轲来袭时,秦始皇慌乱中拔不出剑来。后来大臣们再次提醒他用剑,他才砍伤荆轲。

再比如唐太宗,在和长孙无忌等人商量皇太子的人选时,无比伤心,突然拔出腰间的佩刀,要给自己一刀。再比如康熙皇帝要处罚八阿哥,十四子胤禵站出来为八哥说情,气得康熙皇帝拔出自己的佩刀,跳起来要杀掉胤禵。这些都说明,许多皇帝都有防身的刀剑。

其他还有许多具体的措施,以做到万无一失。


于左


首先,皇帝的侍卫都是经过侍卫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对皇帝忠心耿耿,忠诚度绝对第一。有些人又要说了,万一是前朝的卧底呢?但这也是不可能的,且听我说。


皇帝可谓是古今最不讨好的一个工作,不管自己的政绩如何,每个皇帝每一天都担心有没有刺杀自己,睡睡不安稳,吃吃不放心,所以为给皇帝一颗定心丸,宫廷侍卫一职应运而生。但是这个侍卫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明.《出警入跸图》

显赫的出生

皇帝的侍卫可不是普通的安保人员,都是拥有皇族血脉或者是朝廷重臣的后代才有资格参加选拔。以清朝为例,皇帝侍卫只从“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中进行挑选,也就是八旗中的上三旗,这些人就算不当侍卫将来也是朝廷勋贵。

(八旗铠甲)

清朝雍正时期科举考试,武状元会被授予“一等侍卫”,可别小看了这个侍卫,一等侍卫在清朝可是正三品的官,可能一些人一辈子都攀爬不到的位子确是他的起点,你说气不气人,所以侍卫一职也是个香饽饽,除了一些不可抗因素之外,其位置都被皇族子弟提前预定。

武功高强

要是真没点本事,还真不还意思称“御前侍卫”。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以唐朝御前侍卫选拔为例:

1、年龄要求:只要20岁的年轻小伙,超过这个标准的一律不要。

2、身高要求:侍卫就像我们现在的仪仗队,天天呆在皇帝边上代表的也是国家。所以五官要标准,歪瓜裂枣不要。另外身高的最低标准是六尺(一米七五左右),古代人的平均身高没有现代人高,就这一个条件就能淘汰一大批人。


3、力量考核:唐人多用弩弓对将士进行考核。伏远弩作为一种硬弓,射程可以达到恐怖的300步(约450米),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常人上弓都困难,而侍卫考核的最低标准为四发两中,要有50%的命中率。对于不易瞄准的弩箭,这确实不容易做到。

和皇帝是好哥们

这并不是开玩笑,古代宫廷中多会为年幼的皇帝找一个“陪读”,皇帝和“陪读”也是形影不离,比如《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与魏东亭,长大之后“陪读”直接升为侍卫,这样的人选皇帝也很放心。


综上所诉,侍卫刺杀皇帝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七七谈历史


确实在我国历史上,侍卫作为非常接近皇帝的一批人,手起刀落之间就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侍卫乱政的事情。

反而是那些太监经常把皇帝给架空,所以同样都是基于皇帝的信任,为什么太监经常弄权,而侍卫却老老实实的保护着皇帝呢?

这里首先涉及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拿明朝最具有代表性的宦官以及锦衣卫来说,锦衣卫是明朝时期专门负责收集情报的一个部门,同时负责管理保护皇帝的那些侍卫。

锦衣卫中只要出了一个大叛徒,把侍卫们联合起来杀了皇帝,那应该说是非常轻松的。而且明朝的锦衣卫权力很大,只要他们掌握有大臣不法的证据。

他们就可以直接抓人,用《龙门飞甲》中陈坤说的一句话叫做“皇权特许,先斩后奏”,这么大的一个权力足以让锦衣卫头子作威作福。

按理说皇帝赋予锦衣卫那么大的权力难道他就不担心吗?别说,皇帝还真不担心,因为放权给锦衣卫本身就是为了让他替皇帝更卖命的服务。

从另一方面来说,宫廷侍卫想要谋反是很方便的,只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把皇帝杀了,谁都不知道。但实际上看似简单的一个行为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出决定的。

一般来说,只有当皇帝的权力被架空时,以及这些侍卫投靠了外部势力,皇帝才会面临来自这些侍卫的威胁。譬如清朝鳌拜专权期间,康熙不信任宫中的侍卫,所以暗地里从贵族子弟中挑了一些人出来。

锻炼他们的武功,这才找到机会把鳌拜抓住。可见,皇帝和侍卫也不是一个整体,侍卫对皇帝忠诚与否取决于皇帝的权力是不是被架空,倘若皇帝依然还有威信。

那么侍卫肯定是不敢贸然杀皇帝的,因为他必须要考虑一个后路问题,他杀了皇帝未必自己就能做皇帝,朝廷中还有那么拥有势力的官僚,怎么也轮不着他。

所以,我们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侍卫想自己做皇帝就把现任皇帝给杀了。另一方面,皇帝和侍卫其实也是一个共同的利益团体,皇帝通过给予这些侍卫较高的地位和优待,以换取侍卫的忠心。

当然仅仅如此肯定是不够的,想要拿肉喂饱一条狗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有培养他们的忠心才会确保万无一失。明朝皇帝选拔侍卫不同于清朝,明朝都是从民间或者军队中挑选。

第一关除了个人素质要过硬,其次就是要政审,那肯定都是要往上三代都查个清楚,看他是不是良民,有没有不法的行为。这些都过关以后,必然还要进行培训,如此方可上岗。

而像清朝就是从贵族子弟中挑选,这样一来基本上就把这些子弟背后的家族和皇帝一起捆绑在一起,而且对于这些家族来说,能够担任侍卫那是莫大的荣耀。

除了像明朝因为设立了锦衣卫导致侍卫出现过专权的现象,其它朝代侍卫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权力,而且也很难和外界有所联系。

此外在封建时代“忠君”的大环境思潮下,忠诚于君主乃是天经地义的常识,所以侍卫杀死皇帝的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反而最不容易发生。

就算那些君主昏庸到了极致,那些侍卫也不会想着说替天行道把皇帝给杀了,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和承担的压力太大了,一般人真的没有这个胆识。

想要推翻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背后没有大势力的支撑,一个普普通通的侍卫怎么可能想着去把皇帝给杀了,当年慈禧那么混账,也不见得有侍卫要去刺杀她。

可见,除了要归功于洗脑,这其中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那就是你把皇帝杀了以后的退路在哪里?有没有人支持你这样做?

如果背后没有势力支持你,那么你杀了皇帝又有什么作用呢?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侍卫都是属于皇帝的利益团体,只有跟着皇帝才有汤喝。

另外皇帝侍卫在古代属于特权阶级,拿清朝的御前侍卫来说,是属于正三品的官阶,而最低等级的侍卫都是正六品,而像我们熟知的和珅就是从侍卫干出身的。

正因为侍卫非常接近皇帝,所以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其政治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脑袋秀逗了,谁会想着去把皇帝给杀了。

皇帝在利用他们,而他们其实也在利用皇帝,所以不要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但是也属于剥削阶级呢。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些侍卫靠着皇帝这么一颗参天大树,只要机遇到了,这些侍卫飞黄腾达只是时间问题。

像清朝的侍卫待遇就最好,福利自然没得说,主要是升迁空间大,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既可以进入权力中心,也可以下放到地方上当官,可见这些都是笼络侍卫的一种手段。

那么侍卫肯定也要替皇帝卖命了。


围炉谈史


皇帝其实是一份高危职业。


一是因为身为皇帝政务繁忙,难免会做些糊涂事,招人记恨,惹来仇家派刺客暗杀!

二是因为帝王之位具有诱惑力,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于是一些权臣,皇室中人,甚至皇帝的亲儿子,都会想尽为法除去皇帝,给自己“腾位子”。

历朝历代也都发生过刺王杀驾的事,最著名的就是“荆轲刺秦王”,荆轲以献地图的名义晋见秦王,而地图中却夹带匕首,后来图穷匕见,刺杀秦王,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从此以后,历代帝王意识到了侍卫的重要性,精挑细选一些武艺高强的侍卫贴身保护自己!

那么皇帝如何确保自己不被这些武艺高强的贴身侍卫所害呢?

一,选拔侍卫都会经过严格筛选,从家庭到个人,乃至祖上几代都会查的一清二楚,而这些事皇帝一般都会亲历亲为,毕竟这是关乎自己性命的事!


二,保证侍卫的待遇,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皇帝给的待遇自然不会少,再加上平时皇帝的打赏,谁还会有二心呢!

三,刺王杀驾是谋反重罪,当诛九族,杀一个皇帝用自己全家乃至九族的性命作陪垫,怎么想也不值!

四,没有下手机会,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肯定不止一个人,你下手了别人能袖手旁观吗?

综合上述,侍卫们是不可能杀皇帝的,家庭不允许,机会不允许,再说杀了皇帝对他们也没有好处啊!


唐古看今


可以肯定的讲,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的绝大多数卫士,都是酒囊饭袋!真正的高手只是极少一部分。

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迷信所谓“大内高手”,以为皇帝的侍卫都是以一当百的武林高手。其实大错特错!

绝大多数的大内侍卫,都是酒囊饭袋!他们的战斗力远不如,远不如一些战斗经验丰富的基层士兵。


猛将常发于卒伍!

历朝历代真正以一当百的绝世武将,基本都是从小兵中厮杀出来的。

武圣关公、张飞、赵云、黄忠,五虎上将中有四位都曾经是普通一兵。岳飞、韩世忠都是从小兵干起。

为什么真正勇武的骁将基本都是士卒出身呢?

因为,训练的质量再高,永远也比不上实战的锤炼!只有在残酷的战场厮杀中,才能练就过硬的真功夫,才能练就铁血意志。

说句不好听的,所谓的武林高手,在这些骁将面前,会被爆的渣都不剩。

为什么我们说绝大多数皇帝侍卫都是酒囊饭袋呢?主要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侍卫的选拔问题。

战乱年代,比如东汉末年,那个年月的皇帝会从作战表现英勇的士兵中选拔侍卫,这些人是真正的高手。许褚、典韦、赵云,就是典型代表。

可是在太平年间,侍卫的质量就会严重下降。这是因为在选拔侍卫的时候,把忠诚放在第一位,出于这个考虑,皇帝们总是选择皇亲贵胄和功臣子弟做侍卫。这些人平日里养尊处优,没经历过战争洗礼,撑撑门面唬唬人还行,真打起来,肯定抓瞎!

第二,是侍卫的训练问题。

侍卫守卫皇宫,天天就是在那站岗放哨巡逻,根本没有时间训练,又没有机会参加。这样天天消磨下去,就算是武林高手,也荒废了。还谈什么提高武艺呢?


上将嗳福斯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中国古代的帝王而言,暗箭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皇帝为了保命,经常会为自己配备专业的保镖人员,这些人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皇帝的生命安全,同样,若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反水了,皇帝又当如何是好?

其实这个问题,最应该考虑的并非我们,恰恰正是皇帝,皇帝既然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托给了御前带刀侍卫,那么自然是要有绝对的自信,让这些侍卫绝对不会反水。皇帝的自信从何而来?



一人做错,满门抄斩。

绝对的威严,是建立在屠刀之上的,身为天下共主的天子更是如此,皇帝可以决定天下任何人的生杀予夺,还没人能反抗,这就注定了,若是有人胆敢刺杀皇帝,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对这样的道理自然更懂,即使是使皇帝收到了惊吓,贴身侍卫都可能受到惩罚,更别说刺杀皇帝了,刺杀皇帝,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一人,而是自己的整个家族,没有人能够对亲人丝毫没有顾及。



事出必有因,没有无缘无故的刺杀。

贴身侍卫若是要刺杀皇帝,必然不会没有理由,但,贴身侍卫的确是没有刺杀皇帝的理由的。

相对而言,皇帝对待自己的身边人一般都是许以荣华富贵,若是得罪了自己的人,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根本不存在卧薪尝胆,惊天一刺的机会。

身为皇帝的身边人,出身一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皇帝的身边人,不可能来历不明,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是背景深厚的人,若是没有一定的背景,或是来历不明,自然连接近皇帝的可能性都没有。



作为皇帝身边贴身护卫的人,地位待遇都不会差。

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虽然或许做不了英雄,无法权倾天下,但却可以享受高官厚禄,重金之下必有勇者,贴身侍卫更是如此,贴身侍卫享有的待遇与一般人绝对是大不相同,前程似锦与满门抄斩,相信没人会选错。

此外,贴身侍卫也并非是真的养尊处优,贴身侍卫也是分等级的,这就让他们有了进步的空间,也会为了更为优渥的身份地位想尽办法更进一步。

擒贼先擒王,皇帝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绝对是想尽了办法,也正是如此,历史上,被贴身侍卫干点的皇帝几乎没有,正是因为有了完备的管理制度,才让贴身侍卫刺杀皇帝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