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三七虽三年才能收获,但亩收益达5万元

三七,作为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整株形似人参,是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除了传统用药领域内用量增加较快外,近年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又发现三七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有良好效果,以三七为原料新药不断开发,从而拉动中成药工业对三七需求量的猛增。三七销量的增加,拉动三七价格上涨,而且涨速较快,涨幅较大,市场行情畅旺。三七栽培后3~4年才能收获,如果按照一亩产出300斤来算,市场收购价在一斤160元左右,亩收益达5万元。

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三七虽三年才能收获,但亩收益达5万元

三七原产区主要在云南的文山、砚山至广西的靖西、德保一带,三七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湿生型植物,喜湿润,但怕积水。三七原产区年降雨量多为1400~2000毫米,如果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只要分布合理,三七也能正常生长。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70%~80%,土壤含水量20%~30%。据研究,土壤含水量20%~25%最适三七种苗发芽出苗。

三七喜温暖,怕严寒酷热,特别要求夏季凉爽,冬季不冷,年平均温度15~21℃,若遇到0℃的气温,持续时间不长,尚不至严重影响三七生长;若最高气温超过35℃,空气干燥,会使三七干枯凋萎。高温、低温均对三七种苗萌发和生长不利,这也是三七种植区域受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过高、过低,还会影响三七结果的数量及种子的饱满程度。因此,在三七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地确定栽种时期,在引种时也应充分考虑三七这一生理特性,避免引种失败。

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三七虽三年才能收获,但亩收益达5万元

另外,三七怕烈日和阴暗。不能耐受阳光直射,否则会使植株枯萎;但又要在一定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只要求阳光的25%~40%,在生长过程中,前期和后期需阳光较多,中期需光较少,药农总结为“二阳一阴”。

所以三七栽培需搭荫棚遮荫。地整好后,顺坡向设置荫棚支柱和搭盖荫棚,荫棚架式可参照人参荫棚。荫棚高度1.5米左右,最好能用三七专用遮阳网覆盖,透光度12%。如果用其他材料覆盖,透光度以10%~15%为宜。透光度过强,易造成日灼症等生理性病害;透光度过弱,三七苗生长会明显受阻,根系发育不良,产量下降。棚搭好后作厢,宽1~1.2米,畦距0.6~0.65米,畦高0.3米左右,要有利排水和田间操作。

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三七虽三年才能收获,但亩收益达5万元

还要适时的调整荫棚。荫棚透光度过大,三七叶往往干枯死亡;透光度太小,苗株纤弱细高,抗病能力降低,开花迟,结籽不饱满,块根产量也降低。园地的坡向不同,光照的强弱不同;一年中,季节的变化,气候不同,光照的强弱也不一样;三七生长发育各不同阶段,对光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如何调节好荫棚的透光度,是三七高产的关键。

盖棚时应注意,一般北坡盖稀些,南坡要盖密些。早春可以调稀遮盖物,加大荫棚的透光度至70%,使三七宿根早生快发,苗齐,苗壮,抗逆性增强。4~9月份要增加荫棚覆盖物,透光度以40%~50%为好,但不能低于30%,保持三七植株正常生长。10~11月份,透光度可调为50%~55%,以加强三七后期的光合作用。此外,还应注意荫棚的透光度要均匀,检查透光度是否均匀的方法是:在中午太阳当顶时,看三七叶片上光点的形状,如果呈大小一致的圆点,表明透光均匀;如果呈裂片状或羽毛状,表明透光不匀,应加以调整。

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三七虽三年才能收获,但亩收益达5万元

对于土壤,要求团粒结构好、疏松和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pH值6~8,在微酸和微碱的土壤中均可种植。凡符合上述条件的沙质壤土、黄壤、棕壤、红壤都适宜三七生长。黏性过重的土和过干的沙地,或积水地不能种三七。三七忌连作,也不能与前作物是茄科作物、荞麦、蔬菜连作。

更应避开与三七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和前作为邻或连作。在播种或移栽前2~3个月深翻土地,在整地时结合施入底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石灰75千克。在播种或移栽前10~15天,再用40%多菌灵1000倍液喷于作好的畦面上,或每平方米施敌克松10~15克进行土壤消毒。在地下害虫多的地块,还可在翻耕时,每亩撒施锌硫磷5%颗粒剂100~150克。

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三七虽三年才能收获,但亩收益达5万元

最后,待三七长成,就等着收获就可以了,三七以三年生七增长速度最快,四年生以后的增长,主要是根状茎的增长,而根状茎的药用价值较低,且四年生以后的三七,表皮逐渐变粗糙,皱纹增加,加工后表皮不够光滑,影响商品质量。因此,以栽培后3~4年收获为佳。

​采收三七的时间,习惯上分为秋、冬两季。秋季采收,一般在7月份摘取花序后,到8月中旬或延迟到9月中旬,剪去茎、叶,进行采收。这种秋季采收的三七称为春七。春七在采收前,已经把花序摘下,大部分营养都供给根系,所以个头肥实,品质优良,一般3.5~4千克鲜货可以晒1千克干货。冬季采收,一般当留种的植株在红籽成熟后,采收了红籽,约在11月份,剪去地上部分,采挖起来的三七,称为冬七。

冬七是采种以后挖取的,营养被种子消耗去一部分,所以块根多不饱满,分量轻,干后皱缩,内部空泡多,菊花心不明显,一般要5千克鲜货才能晒1千克干货。其实,春七摘除花薹后,叶片仍继续制造养分,有利于根系继续生长,产量仍可继续增加,因此,迟至11月份采收最为合理。12月份以后,新芽已萌动,要消耗养分,产量和质量也会下降,所以采收时间也不能过迟。我是

农人答农事,如果您有其它的见解或补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

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三七虽三年才能收获,但亩收益达5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