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变“造血”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中安在线记者 程中玉 通讯员 程锐

今年以来,无为县襄安镇文思村坚持从创新发展模式上找准突破口,通过把资源整合起来、农民组织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壮大集体经济,使村民更有获得感。

文思村位于无为县西南部,地形南低北高,南部主要为圩区,以螃蟹养殖和水稻种植为主,北部丘岗地带多为自然村集体土地,因为地理因素,大部分山地之前一直处于荒芜状态。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以来,该村村两委主动作为,积极将自然村集体用地逐步流转至村部,并开展种植、养殖项目招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已基本实现1000余亩荒芜集体山地合理使用,形成集青梅、蓝莓、薄皮山核桃等果树种植、苗木花卉培育及吊瓜、菊花种植为特点的特色产业带。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既增加了农户的土地收入、美化了乡村环境、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进一步助推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文思村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桥梁作用,使贫困农民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村委以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及在村企业的形式,每年获得固定分红,用于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合作社和在村企业通过扩大生产经营,不但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加快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输血”变“造血”。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为此,文思村在积极吸引优秀年轻同志向党组织靠拢的同时,主动与帮扶单位沟通并诚邀社会先进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双联系”单位。同时该村通过设立党群爱心基金,广泛募捐社会资金用于精准脱贫、防范返贫及防止边缘户入贫工作。基金设立以来,三只松鼠、市妇幼保健院、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等众多企事业单位纷纷来到该村,开展结对共建和长期性的志愿帮扶活动,不但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建设,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