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感谢您订阅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西双版纳发布】,同时请关注新浪、腾讯微博@西双版纳发布,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质的资讯互动服务!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如梦如幻的味觉探险之旅

版纳美食的加工工艺和烹饪方法质朴原始、洗净铅华,其加工工艺主要有剁、腌、舂、包等,烹饪方法主要有蒸、煮、烤、煎、炸等。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为应对雨林地区的湿热条件,版纳人多用腌制来保存加工食品。不仅腌制牛肉、猪肉、鱼肉等荤类,也喜欢腌制竹笋等名目繁多的素菜。腌制食品有的可直接食用,有的可蒸可烤,咸、香、酸、辣味俱全,也使得酸味菜成为这些少数民族的经典菜式。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数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遗俗露正宗的剁生,是将各种肉食剁碎,加上调料生吃。据说剁生的最初原料是麂肉,后来逐渐发展为牛肉、猪肉、禽肉和鱼肉等。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生吃,听起来很恐惧,可一旦过了心理禁忌关,吃起来极其鲜嫩美味,细腻如泥的生肉入口即化,原汁原味的野性顿时在唇齿间激荡,咽下便仿佛获得了直面危机四伏雨林的勇气。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哈尼族的“肉芽”,是将肉配好调料后吊起,任肉发臭生蛆,蛆虫便是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极高的“肉芽”。等蛆长大便会掉落到肉下挂着的兜中,或用棍敲击臭肉,白蛆便纷纷堕落,拾之油炸或炭烧,异香扑鼻,非常可口。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傣族的传世名莱“牛撒撇”,具有药膳价值,可助消化、消暑解毒,是酷热雨林里的消夏祛热良品。 “牛撒撇”色香诱人,可知道了其做法,要身体力行还是需要勇气的。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版纳人在调味上很精细,舍得下功夫,跟通常的化工调味品截然不同,版纳的传统调味品同样源自雨林,绿色的原材料经版纳人妙手调制,每一种味道便如雨林般层次分明、玄妙宅灵,每一种味道后面都仿佛摇曳着一种种茁壮的野生植物,使人欲罢不能。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傣族人还擅制备种酸菜。如将嫩笋切丝,加入辣椒等腌成酸笋,是烹饪版纳名菜酸汤煮鱼、酸汤鸡等酸味菜肴的重要调料。这种植物发酵出来的酸,味道浓冽醇厚,格外去腥解腻。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喃咪,汉意为酱,是版纳最常见的调味品,其味酸辣香甜皆有。口味多彩多姿的喃咪,不仅是各种野菜、生菜的蘸料,而且还是糯米饭的最佳配菜。根据所用主料不同,版纳地区流行的喃咪有番茄喃咪、芝麻喃咪、酸笋喃咪、螃蟹喃咪等。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味觉探险之旅

香茅草烤鱼也是傣味菜肴中知名度很高的招牌菜,将腌制入味的鲫鱼、罗非鱼用香茅草捆裹好,餍木炭小火慢烤至鱼熟透,味道奇香,鱼肉酥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