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滿山的金絲皇菊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由種玉米紅薯轉向種植金絲皇菊,開始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探索之路。時值深秋,天星鎮綠南村的集體經濟之花終於綻放。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村民採摘金絲皇菊

綠南村自然環境優美,土質、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金絲皇菊。今年的菊花產量很高,每天要採摘3至4千斤鮮花。59歲的村民韓金蓮,忙完了一年的農活,閒著沒事,也來幫忙採摘,她彎著腰,熟練的手在花叢中來回穿梭,不一會兒就採了一大把,放在籮筐裡後,又繼續採摘。她說,她現在這裡採花10塊錢一個小時,一天做九個半小時。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整理採來的菊花

綠南村黨總支書記肖恆鵬介紹,今年的菊花長勢很好,通過兩天的採摘,原本預計每畝地產1000斤鮮花,現在實際是每畝能夠達到1200斤左右。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整理採來的菊花

每畝地產鮮花1200斤,150畝地能產鮮花180000斤。按照10斤鮮花加工一斤乾花比例,今年能生產乾花18000斤。根據去年100元每斤的銷售價,今年總產值能達到180萬元。對於今年的產值,肖恆鵬信心滿滿。他說,今年通過了解安徽那邊,由於那邊氣候原因,花長勢不好,今年的價格可能會比去年要好得多。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分揀加工

綠南村的金絲皇菊不僅產量高,品質也有獨特優勢,花朵大,顏色上乘,周邊前來賞花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從安徽黃山請來的技術人員也讚不絕口。外聘技術指導員汪在明講到,金絲皇菊的品質,第一個花朵要大,第二個顏色金黃,綠南村這一片肯定是好的,比安徽還好一點。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分揀加工

去年,綠南村依託30萬元專項資金,整合部分產業發展資金,規劃發展集體經濟。在綠南村種植金絲皇菊,修建烘乾生產車間,但因缺乏技術,去年產量和品質都不盡人意。今年,“村兩委”從安徽黃山專門聘請了技術人員,住在村裡指導,找到了更適合的種植地塊。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綠南村的金絲皇菊迎來了第一個大豐收。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遊客照相

開滿山溝的菊花,也引來的很多觀賞者,肖恆鵬介紹,花開的時候,到地裡來觀賞花的人也比較多,還買了一些花帶起走。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盛開的菊花

第一批乾花很快可以分級包裝,走向市場。銷售是產業發展的最後一公里。如何賣好金絲皇菊,縣委政府一直很關心。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金璽聽說第一批乾花很快上市,於是趕來調查研究,指導銷售。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開放的菊花

兩年來,雖然經歷坎坷,但最終還是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了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的產業鏈。正在踐行示範引領綠南村產業發展的初心、使命。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遊人拍照

綠南村村民古順碧是村集體經濟的受益者,她說,把地租給公司,她們的收益就穩定得多,幫著種花有一部分收益,現在幫著採花又有一部分收益,真的是太好了,目前幫助種花的收入有七八千啦。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山溝披上“黃金甲”

今年的豐收,讓“村兩委”看到了金絲皇菊產業前景,“村兩委”集體公司、合作社決定擴大種植面積,帶動老百姓一起種植,把金絲皇菊做成綠南村的支柱性產業,最終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