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分3个层次,你在哪一层?(发人深省)

十月怀胎,对新生命的降临,全家人满怀期待,无论在物质还是教育上,都想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父母的想法,实际中国父母大概可以分3个层次,家长们请耐心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会带给你些启发。

中国父母分3个层次,你在哪一层?(发人深省)

底层父母:彻底放养,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家长可能会发出质疑,我们这一代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是,我们这一代大多都是放养长大的,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生活的年代和自己孩子生活的年代相同吗

我们生活的年代,大多通过电视机和报纸来获取外界信息;而现在的年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了解全世界发生的变化。

回到正题,对于孩子的规划里,藏着父母的格局,而父母的格局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底层的父母,没有生活,只有生存,他们每日为生计奔波,没有时间思考孩子的未来。

我们经常看到市场小贩,以及街边摆摊儿的,他们的孩子独自在旁边玩耍,或者拿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看着。只有饿了或者渴了的时候,会找到爸爸妈妈来要吃的和喝的。父母无暇顾及他们,任由他们在嘈杂的环境里独自玩耍。

中国父母分3个层次,你在哪一层?(发人深省)

这样的父母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负责的,有很多父母因为生活所迫,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出来打工,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父母对于他们,只不过是一年见一两次面的陌生人,他们内心真正期盼的,或许是爸妈为了哄自己开心,或者处于愧疚,给他们带的零食和玩具。

很多人应该看过一档节目叫《变形计》,里面不乏身价不菲的家庭,家长因为长期忙于生意,而对孩子疏于看管,总觉得主要钱给够了就可以了,同时内心也觉得自己这么辛苦,也是为了自己孩子将来能够轻松些。

而渐渐发现孩子对自己越来越冷漠,除了要钱,父母与孩子之间再无更多交流,当真正管教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不再听自己的,并且脾气越来越大,甚至向自己举起了拳头。

不花精力去思考孩子的未来,不花时间和金钱去引导和陪伴孩子,自己是轻松了,可放任孩子,就是毁了孩子一生。

放养的孩子,只会野蛮生长,最后的结果是强者生存,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中层父母:“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要按我说的做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留下遗憾,很多家长选择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或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于是舞蹈、书法、武术、英语,各种补习班,无论孩子喜不喜欢,填鸭式灌输,猛填硬塞。

中国父母分3个层次,你在哪一层?(发人深省)

昨天跟一位搞了十年教育的朋友聊天,他问了我一句话,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说想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被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所困扰,应该玩的年纪,就别想学习的事情。

他说错,学习这件事情跟年纪大小无关,我们其实无时不刻都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只不过孩子年纪小,缺乏判断能力,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让他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下去。

所以给孩子报班没有问题,而是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而决定孩子学习的方向,可以同时报2-3个培训班,看孩子真正对哪个感兴趣,征求他的意见,并督促他坚持下去。

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所以请各位父母,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规划孩子的成长之路,给孩子带上沉重的枷锁,绑架孩子的人生

上层父母:对孩子最好的规划,是让孩子做自己

我儿子今年3岁,对各类工程车尤其感兴趣,问他长大想干什么,他说想开大吊车。我和孩子的爸爸没有反驳,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变的。不必着急!

中国父母分3个层次,你在哪一层?(发人深省)

著名作家郑渊洁,在自己的孩子小学毕业后,毅然让孩子退学,选择自己在家教孩子,同时也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支持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在18岁的时候,郑亚旗拿着通过炒股、给别人做网站挣来的六十多万,拎着包离开了父母的庇护。

另外一个有名的作家王朔,他教育自己的女儿,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当普通人,全世界优秀的人太多了,当个普通人也不丢人。

没有多少父母,内心强大到让孩子做自己。当然敢于让孩子自己的父母,想必内心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里,有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以选择做哪层的父母,各位家长想好了吗?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勇敢做自己,这也是尚澄早教的教育理念之一,用心关注孩子发展,用爱呵护孩子成长,相信自己,选择尚澄,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个广告酥到你了没?)

再没有被麻酥酥之前,赶紧拿起电话,免费预约体验课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