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空氣幣莊家的黑幕 是否符合你正在參與的項目?

在圈子待久了,韭菜依然是韭菜,而莊依然是那個隨時準備割你肉的莊。如果說,莊和韭菜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我想,那應該是隔著無數個肉牆。

揭秘空氣幣莊家的黑幕 是否符合你正在參與的項目?

搭建平臺

在某一線城市最黃金地段租了半層寫字樓,又花了兩三百萬的裝修。通俗講就是“一定要選最好的黃金地段,僱法國設計師……”,進門見人需要提前預約,一切為了體現公司實力和企業文化。

開發代幣

設計一個穩賺不賠的數學模型,找槍手代寫白皮書,包裝一個項目團隊,能用英文儘量不用中文,冠以一堆名頭,華爾街精英、硅谷的資深人士……通通包裝一下,目的就是為了看起來高大上,忽悠更多的人關注。

大咖站臺

需要圈內熟人帶著你玩兒,一般都是總髮行量的五到十個點的費用。入門之後,便需要請幣圈大佬站臺了,基本上再付出十個點,這是市場規矩,不然炒幣者不會跟投你的項目。

上市交易

選擇一家或多家交易所上幣,上幣費、投票費、交易提成等等一樣都不能少,因為圈內只認可這三四家,所以基本屬於賣方市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付出過千萬人民幣實打實的錢,是砸不到這一步的。

揭秘空氣幣莊家的黑幕 是否符合你正在參與的項目?

為了對沖風險,這個階段會有私募及投資人參與,不過一般是以借款的名義,風險最大也是最需要調動資源的一步便在這裡了,既要保證自己利潤,又要滿足各方利益。這時候,經過前期充分準備預熱,就要進入真正的收割季了。

實際上,這類空氣幣種的真實交易量是極少的,消息面散佈的新聞幾乎都是有意為之,並不像股市有大量真實資金參與炒作。

沒有流動性就吸引不到參與者,莊家手中再多的籌碼若找不到對手盤就無法變現,而莊家也同樣面臨資金成本壓力。

所以這時候項目方一般會準備大量資金,買通交易所自導自演活躍市場人氣。

· 第一步,利用莊家發幣特權和後臺信息優勢,聘用專業操盤手在進入幣交所之後開始反覆人為拉盤砸盤,實現精確操作交易,進行自買自賣。

· 讓幣價始終有漲有落,甚至暴漲不止,吊足散戶胃口,製造人為瘋搶假象,掩護莊家換籌出逃。

·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前期資金投入與交易所配合,成本需要一兩千萬。總的算下來,代幣發行的前期大約需要30%到50%的項目TOKEN+三千萬以上的人民幣資金運作。

· 第二步,市值管理。因為一波韭菜不可能覆蓋前期全部成本,若想獲利必先來幾波大的行情,反覆吸引小散並來回收割韭菜。這一步主要是考驗發行方的戰略定力以及操盤手的數學功底和市場判斷。

· 第三步,僱用媒體制造熱點,保持熱度,持續吸引散戶的關注和入場。加強輿情管理,維護媒體渠道關係,避免在收割期之前遇到負面輿情攻擊,一般每個月需要幾百萬的費用。

揭秘空氣幣莊家的黑幕 是否符合你正在參與的項目?

前期利用飢餓營銷已經攢足了人氣,而憋壞的韭菜們已經被這種假象震驚到開始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要做接盤俠,這時候發行方主要可以有兩種操作。

第一種,出手短平快,不給韭菜們一點機會。先暴力拉昇一波,吸引大量韭菜入場,製造多頭氛圍,利用信息不對稱快速操作價格,橫盤出貨,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

最後就是“一字斷魂鍘”,無成本套現,能套多少算多上,最終幣值下跌到破發接近歸零,將韭菜留在凌亂的風中。

當然一般來說韭菜們也沒時間糾結這一支幣種,他們已經忙不迭失地奔向下一支幣種了。

第二種,陰跌套現出貨。縮量陰跌是最令中小投資者及短線炒客,最難以忍受的洗盤方法,形態上表現於幣價經過放量大漲,吸引到大量散戶追捧以後立即掉頭下跌。

成交量呈明顯縮減,走勢比大盤還弱,漫漫陰跌。

莊家會在特殊節點適當放水短期買入,令投資者既無法逢高獲利了結,又不甘心割肉清盤,使持幣者心態浮躁,甚至因為偶爾的指數跳高誘盤,還會有人補倉攤薄損失或者希望抓住波段。

這樣長期反覆陰跌拉鋸中,莊家便可以從容找到對手盤,一點點釋放籌碼獲得收益。這種出貨手段一般需要的週期較長、風險較多,但可以換掉更多的籌碼。

無論上述哪種操盤手段,最終目的還是“割韭菜”,只是收割的時間長短和手法不同而已。

那為什麼許多人明知是空氣幣還會義無反顧,投身其中呢?因為在他們的定義中,白皮書無論是否遠大,不重要,是不是有實體項目落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幣價高於我的入手價即可,這才是他們的信仰。

與其美其名曰教大家做莊,不如說是揭露空氣幣莊家的黑幕。無論在熊市還是牛市,擦亮眼睛,遠離空氣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