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對我們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提到秦國,人們很自然地想到秦始皇,隨之而來的便是暴政、兇殘、焚書坑儒,進而激怒天下,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秦朝便土崩瓦解。

然而,本人始終認為大秦帝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它第一次真正地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和中華文化的大融合。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它所確立的郡縣制一直沿用到今天,它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實現了中華文化深層次的融合和價值認同。

秦所做的這一切,正是中華民族歷經戰亂和分裂而最終走向統一最重要的社會文化基礎。

其實,回顧秦的創業史,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可以說是正能量滿滿,充滿著溫暖的色彩。

但是,我卻不知道,後人為什麼偏偏挖出一個《羋月傳》,真是有點煞風景的感覺。

一個民族不能過度和沒有節制地消費自己的歷史,應該尊重歷史,應該在歷史上尋找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以激勵後來。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國的先人是五帝之一的顓頊的後人。

在大禹時代,出了一個人叫大費,大費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賜姓為“嬴”。

這個姓氏一直延續下來,後來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叫嬴政,這個“嬴”姓就是這麼來的。

雖然受到封賞,但是“嬴”姓並沒有因此而榮華富貴,仍然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家庭過著正常的生活。

後來這個家族掌握了一門手藝,即養馬和駕車。

那個時代駕車是一門很重要的技藝,我常講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御”就是駕駛馬車。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到了在夏朝末年,“嬴”姓出了一個人叫費昌,由於在商滅夏的鳴條之戰中為商王湯駕車,立了戰功,從那時候“嬴”姓開始變得繁榮,並與商王朝的皇室建立了關係。

後來周武王伐紂,“嬴”姓因忠於商王而受到打擊。

但是,由於高超的養馬和駕駛技術,“嬴”姓後人造父得到周成王重用,並且在平定徐偃王之亂中立了大功,被封到趙城,也即今天山西洪洞,史稱“嬴姓趙氏”。

到了周孝王時代,由於“嬴姓趙氏”的良好表現,將其中以大駱為首一支封到寶雞西邊的秦邑,並稱其為“秦嬴”,這即是後來統一六國的“嬴”姓一支。

從此,秦嬴才真正走上歷史舞臺,開啟了漫長的創業和統一華夏的歷程。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根據本人的統計,從秦嬴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共經歷35代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其間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讀來讓人動容。

看著這部厚重的創業史,本人覺得,嬴氏之所以能夠從一個邊陲的小縣,而後成就一個大的帝國,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有濃烈的家國的情懷,敢於擔當。

在秦襄公的時代,周王室發生了“烽火戲諸侯”這樣的鬧劇,後來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王室岌岌可危,天下各路諸侯國都看笑話。

在這種情況下,秦襄公奮力作戰,屢立戰功,保護了周王室的安危,並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這就是歷史上的東周。

周平王有感於秦襄公的忠誠,將西安以西的大片土地都封給了秦,從那個時候開始,秦才取得了與天下諸侯同等的地位,並以“公”稱。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二是以信為本,以德服人。

在秦穆公時,晉國的公子夷吾落難秦國。

晉獻公去世後,晉國發生了內亂,夷吾請求秦穆公派人護送他到晉國,並希望能夠取得國君的地位。

如果願望能夠實現,便將黃河以西的土地割讓給秦國。

於是,秦穆公命令百里奚帶兵護送夷吾到晉國,而夷吾也如願以嘗地當上了晉國的國君。

然而,夷吾卻背信棄義,沒有兌現承諾,割讓土地。

但是,秦穆公並沒有因此而出兵伐晉。

過了幾年,晉國大旱,夷吾派人向秦穆公借糧食,群臣都很憤怒,希望秦穆公不要給這個“小人”糧食。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但是,百里奚卻和秦穆公講:

“夷吾得罪於君,而百姓何罪。”

意思是講,

夷吾雖然得罪了我們,和晉國的百姓有什麼關係?如果不借糧食給晉國,就會有大量的百姓被餓死,這是很不人道的事。

秦穆公最終聽了百里奚的話,將糧食借給了夷吾。

結果,過了兩年,秦國大旱,秦穆公派人到晉國借糧食,夷吾不僅沒有借,反而趁機進攻秦國,並且擊傷了秦穆公。

在危機之中,秦穆公被“岐山野人”所救,並且反敗為勝,抓獲了夷吾。

秦穆公從大局考慮,最終又放還了他。

夷吾羞愧至極,最終將黃河以西的土地割讓給了秦國。

這真有一點後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感覺。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三是銳意進取,積極改革。

秦國本來地處西陲,交通不便。

但是,秦國變不利為有利,利用東部各國爭奪廝殺之際,不斷地加強自身建設。

特別根據社會的發展積極推進改革,完善各種制度規定,消除官僚特權,惠及民生,正所謂“振孤寡,招將士,明功賞”,國力大幅度增強,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歷史比較有名的“商鞅變法”就是其中之一。

四是顧全大局,基本上實現了最高權力交接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東部諸侯之亂,大多數都是亂在政權的交接問題上,為了爭奪王位,極大地消耗了國力。

而秦國基本上做到了“國安尊嫡長之序,國亂看功績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最高權力交接的有序性。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這也是秦國能夠保持幾百年不分裂,並且不斷髮展壯大最重要的組織保證。

諸如,德公有三個兒子都很優秀,三個兄弟也很團結。

德公死後傳位長子宣公,宣公本來有九個兒子,但是綜合考量後,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二弟成公。

成公有七個兒子,但是,考慮到大哥的做法,便將王位傳給了才華橫溢的穆公。

而秦穆公執政39年,極大地促進了秦國的發展與繁榮,成為秦國崛起過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同時歡迎您的點贊,評論,轉發,與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傳承優秀文化!

#2019生機大會# #國學# #文化# #秦始皇# #情感上頭條#

被掩蓋掉的真實秦國,歷經35代帝王620年的奮鬥,才完成了統一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