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三山為什麼叫明山、豬山、狗山?


永年三山為什麼叫明山、豬山、狗山?


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在太行山有位修煉得道的地仙叫太乙真人,他受玉皇大帝之命,派自己的道童聰明子攜本莊豢養的得道靈豬、靈狗前往協助大禹治水。臨行前,太乙真人將具有無窮法力的令符分授給聰明子與靈豬、靈狗。使聰明子具有了移山填海的法力,靈豬具有了拱地成河的法力,靈狗具有了圈地升高的法力。並嚴令他們必須於某月某日某時辰回山交令,否則,就要獲罪於天帝,不僅法力頓時消失,仙體也將化作山石,永遠不可復生。


永年三山為什麼叫明山、豬山、狗山?


話說聰明子攜靈豬、靈狗隨同大禹治水走南闖北,不知移動了多少座山,開挖了多少條河,圈升了多少片大地,治水大功終於告成。此時九州大地,山河縱橫,各居其位,洪水消退,百姓安家,天下一片太平。大禹被擁立為帝,大會會稽,賞封大功之人,聰明子他們眼看歸山時間已到,便謝絕了大禹的封賞挽留,揮淚告別直奔太行而來。

轉眼已從會稽雲步到邯鄲上空,恰在此時,只見從太行深處湧出一股洪流,直向冀南大地撲來,其洶湧之勢,好像立時就會將整個冀州大地吞沒。

原來造成大水漫天的是水魔大洪的小兒子洪易,洪易一直對治水者懷恨在心,本來被禁錮在太行深處一水潭中,此時見聰明子等回山交令,一時性發,掙斷鎖鏈奔湧而出,欲與聰明子等再作一番較量。


永年三山為什麼叫明山、豬山、狗山?


聰明子一看易水來勢,大叫不好,忙令靈豬開挖河溝,迫易水改向東北、流向勃海。這便是現在的洺河河槽。又令靈狗圈地抬升,給百姓們一個立足避水之地。這便是現在的三里崗。自己忙佛塵一揚,默誦咒語,移來山樑一道,擋在大川之口,這便是現在的黃腰嶺一脈。接著佛塵一揮,便將下游的百姓移到了崗嶺之間的高地上。

此時的洪易惱羞成怒,大聲咆哮著,湧起一股濁流,繞過山樑北頭,轉身直向西南撲來。聰明子、靈豬、靈狗為了護住百姓,一齊站身在西嶺東崗之間的北口,要與洪易進行一場搏鬥。他們三位歸山的時辰越來越近,法力眼看就要消失,便相互催促對方快回山交令,讓自己留下來對付洪易。最後洪易也被他們這種為民獻身的精神所感動,只得乖乖地向東北流去。此時,只聽晴天一聲霹靂,聰明子等三位頓時失去了法力,不能再飛昇了。漸漸地他們委身於地,變化形成了三座大山,這便是現在的聰明山、豬山和狗山。人們為了紀念他們,讓世代子孫牢記他們的恩德,弘揚他們為民獻身的精神,便在山腳建祠,逢時遇節來祭祀他們。


永年三山為什麼叫明山、豬山、狗山?


這個故事講了三山的來歷,實際上三山的命名還另有來處。豬山、狗山是以形命名,只要站在洺河北岸陽城一帶南望,不難看出二山之形,恰似一頭豬、一隻狗雄踞在那裡。至於聰明山之名,當為多次演變而成、當時,與黃腰嶺、紫山、紅山一樣,是以顏色命名,聰,當初為“蔥”字,青綠色,與我國西部的蔥嶺一樣,是因山崖蔥翠而得名。可見早年的“蔥山”是滿山草木的。後來,大約漢代,改易水為洺水,山也隨稱洺山。這樣,蔥山,洺山,聰明山相續演進,到唐代就已是聰明山之稱了。

聰明山拔地而起,西眺太行,北望洺水,真可謂靈山秀水。故趙國建都邯鄲後,依周禮取三十里為郊,便選此山為祭祀天地、山川、社稷的聖地。漢以後,歷代趙王、官紳都要來此致祭,故山下寺廟建築便蔚為大觀,香火也就世代興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