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378号

苍虬的老槐树下,是身披灰白色护衣整齐列阵的高射炮群。纤长的炮管以45°斜角指向天空,依稀可见当年一腔热火惊天怒吼的场景。

听说再过两天,378号高射炮连同其他老炮要一同移交,四级军士长李义达心里空荡荡的。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高射炮兵已转型成为电子防空兵,但李义达认为自己骨子里还是那个充满激情的高射炮兵,猛冲猛打的劲头还在血液里有力地搏动着。彻底告别承载自己青春的378号老炮,说实话他难以割舍。但作为一个踏入军营15年的老兵,他知道,已经服役数十年的老伙计,历经风雨沧桑,是时候停下来歇息了。

连续几天没有睡好,入夜后,李义达辗转反侧了许久,起身出门,来到高射炮集中停放场。皓月当空,在这个幽静的营区角落,李义达想和老战友们说说话。坐在长满苔藓的石阶上,那段让人热血偾张的青春记忆奔涌而来……

新兵下连第一天,李义达眼尖,在训练场上远远望去,便看出不同:“这大炮咋还双管呢,厉害了……”新奇的新兵们这才注意到,这些装备确实比其他营的高射炮多了一根炮管。就是这一瞥,让李义达对高射炮痴迷了十几年。

训练刚开始时,因为眼力好,李义达被定为四炮手,负责观察并装定空中目标的航向及俯仰角。老班长告诉李义达,他就是378号高射炮的眼睛,只有他装定诸元快速准确,全班才能打得又快又准。要练就一双鹰眼,可是件难事。从高射炮上看百米之外的飞行训练器,目标犹如花生米般大小,要判断好训练器的飞行姿态,苦练是唯一的捷径。

训练场视野开阔无障碍,一遍遍的训练不光枯燥乏味,长年累月暴晒在强烈阳光下、暴露在凛凛寒风中,李义达经常一睁眼睛就会流泪。378号高射炮没有配备雷达,但在李义达手里,比挂了雷达瞄得还准。

老兵常说,操枪弄炮的人都得皮糙肉厚才行,重达数吨的高射炮,单单一根炮管就三四百斤,遇到考核拉动或者是连续射击必须更换炮管时,两个人得扛着就能飞跑。李义达打量着自己一身坚硬结实的肌肉,回想起来大概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吧。

每年秋季沙场点兵,战士们坐在火炮牵引车的后车厢里,车轮卷起的漫天黄沙如细雨般洒落,把每个人都雕塑成活灵活现的“兵马俑”,这让李义达更加真切地体味到老兵口中“炮鬼子”的含义。到了实弹射击环节,急暴脾气的高射炮吐着火舌快速射击,滚烫的弹壳从炮膛里退出来,丁零当啷落了一地。扑面而来的炮火热浪、强烈的火药燃爆震感,让李义达找到当一名高射炮兵无与伦比的兴奋感。这也让他想起小时候正月十五家门前燃放的“窜天猴”烟花,孩提时代玩不够的玩意儿,这下算是过足了瘾……

2013年盛夏,在陆空对抗战斗打响的前夜,连队组织构筑半地下掩体工事。给高射炮挖掩体可是个不小的工程。李义达定下方位,画了一圈轮廓线,全班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抄起锹镐便开干了。8月的夜晚,沉闷的暑气笼罩阵地,铁镐猛烈地撞击着泥土中的石块,迸发出一连串微弱的火星。战士们饿了,掏出压缩饼干咬一口,肌肉抽搐了,喝几口盐水缓缓劲接着干。当最后把火炮推进掩体,不少人东倒西歪地就地和衣而睡。

闷热的盛夏给李义达留下深刻的印记,后来每年这个时候,即使吹着空调,那种浑身湿漉漉的汗腻感有时还会悄悄浮出,让李义达浑身不自在……

次日凌晨,战士们用树枝草木把高射炮伪装成灌木丛,在另一片空地上又布置了假阵地,这一招果真骗过了“蓝”军直升机的侦察。当直升机低空掠过时,像是伺机而动的老猎手一般,战士们迅速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机身,出其不意地将了“蓝”方一军。在李义达看来,这次伏击堪称“经典战例”,当他从掩体里跳出来直起腰时,一边流着汗,一边拍着手掌大声夸赞:“这天儿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

与378号高射炮相处久了,李义达的情绪起伏全由它而定,为它欢喜为它忧。2016年,378号和其他老炮几乎都在超年限服役了,想跟上现代防空作战的节奏已经很难。8月初,部队组织远程投送,李义达穿着一身汗馊的军装,蹲在铁路平板上埋头装载加固,抬头时看见对面一趟军列缓缓驶了过来,运送的是刚从演习场上归来的友邻部队。军列上满载新型防空导弹战车,挂在战车上的筒弹粗壮得像是原始森林里参天大树的树干,威武生风。看着这边战士们投去的新奇与歆羡的目光,对面军列上有人从车窗探出身子,不无得意地开起玩笑:“你们这装备也能参加演习?”

开往演习地域的军列上,李义达憋了一肚子气。“牛哄哄地干啥呀,不夸张地说,就算手里握着鸟枪,只要是天上飞的,我都能把它打下来!”李义达看着一群耷拉着脑袋的新战士拍胸脯打包票。

新战士们觉得,老古董就是老古董,就算技术练得再精也白搭。李义达不这么认为,上一任班长在将378号高射炮交到他手上时曾反复强调,要像熟悉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装备,把性能发挥到极致,人炮合一,就能指哪打哪,老装备也能焕发新春。李义达不止一次和他们谈起,上一年连队参加考核,一连凌空打下两具靶子,这个成绩可没有哪个连队够得着。

378号高射炮像一位倔强的老将,披甲上阵一点也不服老,这一年在大漠戈壁滩上颠簸奔袭了数百公里,进入射击阵地后,炮弹直接上膛,打出去的炮弹真的像长了眼睛。当撤出硝烟渐渐散去的阵地时,曾参加过边境防空作战的378号也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

第二年,李义达他们迎来了新式电子防空武器。早已习惯操枪弄炮的李义达,转而研究电磁和芯片。必经蜕变之苦,方能换羽腾飞。一切归零向前看,能否成为新一代装备的行家里手,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李义达从沉沉的思绪中跳出来,起身走到378号高射炮跟前,拍了拍落在护衣上的槐花和落叶,“等明儿,我来给大伙儿做最后一次保养,让你们体体面面地退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