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01

近日,出現了一則奇妙的報道。

自稱來自麻省理工和哈佛等研究機構的產品,出現在了浙江名校孝順鎮中心小學中。

它是一種腦機接口頭環,可檢測腦電波,給學生上課和寫作業時的注意力集中情況打分,實時傳輸到老師電腦上,並像考試排名一樣發到家長群裡。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一些老師對這個頭環表示非常滿意,有老師說,學生帶上頭環後,「上課回答我的問題, 他們的聲音會比平常更響亮」,可以有效提高成績。大多數學生家長的態度,不僅支持,甚至歡迎。學生表示自己帶上頭環後上課可以認真聽講,做的作業基本全對。

然而,有學生說帶上會痛,也有學生覺得帶上之後感覺額頭上有個印緊緊的壓在頭上。

此前媒體報道,貴州 10 多所中小學的學生穿上能精準、及時記錄他們的出勤和活動的「智能校服」,只要身著這套校服,學生進出校門的準確時間就會自動發送給學校老師和家長。

另外,浙江省重點杭州第十一中學,將名為「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的科技應用於課堂教學,基於人臉識別技術對學生課堂行為實時分析等等。

說實話,我看到這則新聞很難過。

我真的希望我的孩子, Ta是一個上課時,看到窗外的小貓會高興的好奇寶寶。

是一個會問我爸爸“為什麼女生要穿裙子”的笨姑娘。甚至是一個放學纏著媽媽買冰激凌的小饞蟲。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一個戴著緊箍咒的“實驗研究人員”,他的頭上忽綠忽紅,然後一群人來評價他上課又沒有專心!

在“量子波動閱讀”遭到全網批評後,深圳大學某教授力挺“波動閱讀”,他寫下千字長文,痛斥網友愚昧,大概是說,我們不能否認波動閱讀的存在,他只能是一種科學還沒能證明先進技術,當年哥白尼就是被我們燒死的。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我只說一個問題,就假設你這個東西是真的,如果科學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它無害。

我是無論如何都不同意把它用來我們孩子身上的。

未經確認的東西,你就敢拿著在我們的孩子身上試驗,就敢自稱專家教授孩子這種技能,就敢收家長的天價培訓費?

哥白尼可沒有這麼道德淪喪!

而這個“注意力檢測頭環”,我在外網上隨處可見神經心理學家對它的批評。

我甚至在一個視頻裡,看到國外專家第一次看到這款產品時,一句大大的“DAME IT”。

當然,“DAME IT”這個詞偶爾也會有褒義!

加州大學神經心理學家Loo認為,這個儀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能治療孩子的“注意力缺陷症”,更沒有足夠的證據表現,它所測驗出的數據與注意力有必然的關聯。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負責神經科學計劃的Zanto教授認為:如果沒有醫生在場,佩戴這種設備進行大腦掃描,一定會存在生理風險。即便是肌肉都對這類掃描都很敏感,更別說是大腦了!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Zanto甚至認為:哪怕未來數據是精準且掃描是無害的。一個沒有受過神經學專業的訓練的教師,很可能會誤解數據

儘管該公司創始人一直解釋,這個儀器是用來治療的。

但遺憾的是,從專利申請網站上來看。該公司的產品並沒有醫療作用!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哈佛大學的相關教育管理人員已經終止項目在美國的推廣,原因是該公司“對侵犯學生隱私”的不回應。

評論認為,比起訓練學生,我們先要保護學生。

於是,該公司目前生產的2萬多臺產品,只能瞄準中國市場了!

而且這個東西在淘寶就有賣,好幾年了,目前沒見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站出來反對。

到是新聞裡的老師學生家長都讚譽一片。

可惜的是,當代的家長對於提高孩子成績的“新技術”,那可真的趨之若鶩,哪怕是自己孩子也絲毫不考慮倫理原則。

一會檢測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不集中?

一會要掃描孩子的課堂表現,看孩子是否舉手?

一會要用人臉識別,看孩子聽課時候的表情?

很多家長一口一個“為了孩子的前途”,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現在的感受”!

據美國權威機構的研究發現,哪怕是18歲的成年學生,一個小時的課,表現最好的孩子也只有45分鐘的專注。

家長有沒有想過,單純拿數據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和壞,會不會太殘忍?難道上課不舉手且面無表情的學生就是壞學生嗎?

個人隱私被洩露,腦中想法被監控,面部表情被點評。這真的是我們想給孩子的未來嗎?

當資本的貪婪和家長的焦慮結合在一起時,家庭和學校裡再也沒有了愛和平等,只有敵對和控制!

說實話,以我從教這麼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系統不需要一個月,就會被學生知道,如何上課走神,照樣可以讓儀器顯示專注。

但有些家長可能不在乎,畢竟學生看起來“聽話”了。


02

在正常的教育和心理學研究裡。

注意力和意志力,是一種類似肌肉的人體功能,由頂葉和額葉等相關腦區所影響。通過體能鍛鍊能增加額葉和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換。就像汽車換擋一樣,大腦細胞能快速過濾掉不重要的信息,以增加思維能力。

但絕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的意志力和注意力當做是:態度問題。他們認為孩子先天是可以爆發出無限的意志力的,只要他願意!

孩子如果沒有做到,那就是態度有問題,他不能體諒父母的付出,不能意識到未來社會競爭的殘酷,是一個貪玩且頹廢的孩子。

比如清華大學官微的小編就有這樣的錯誤思想,他把一個學霸的“日程記錄表”說成是“計劃表”。

“日程記錄法”是一種能有效增加意志力的學習方法,它能把自己的努力“可視化”,還能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

而一個每天學習17的小時,且內容死板的“計劃表”。除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以外,毫無益處。

遺憾的是,我看到太多的人在重複這種悲劇:

一上來就雞血滿滿,制定出一天學習十幾個小時的計劃。沒過幾天堅持不了,徹底放棄,從此在內心中把自己罵為廢物,再也不敢發出挑戰。

如果旁邊人不理解他,不能及時給與他鼓勵,那這樣的人一輩子就毀了。

我想告訴天下家長一件事:

大腦真正的發動機是“獎勵系統”,而不是“態度系統”。

大腦的獎勵中心叫“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一個連接到大腦許多腦區的豌豆大小的細胞群。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伏隔核最重要的功能是,當你發現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時,伏隔核就會給你的其他腦區傳遞多巴胺之類的神經遞質,而這些神經遞質會讓你有一種高興的“獲得感”。

好比,很多人會沉迷刷抖音。當刷抖音感知到了美女、段子的刺激,多巴胺的提高會讓大腦覺得你此刻正放鬆和愉悅。

伏隔核會判斷“放鬆”和“愉悅”是一種有利於生存的信號,大腦生來就有一種原始功能,它會判斷很多行為可以保證你的生存,包括美食、鍛鍊、性交、交往,大腦會自動讓這些行為變得“高興”,以增加你的這些行為,從而保證基因能夠傳遞給下一代。

但你要明白,大腦很多地方,並沒有高級認知功能,包括伏隔核。

當刷多了短視頻,伏隔核會陶醉在短期刺激裡,而短期刺激又很容易厭倦,這時大腦會拼命尋找另外的刺激。

最終大腦陷入“短平快”的“獎勵機制”裡不可自拔,與長期目標有關的任務驅動就徹底癱瘓了。

這時,人自然不願意付出注意力在“先痛苦學習,後功成名就”的長期活動裡。

研究顯示,那些一上課就分心的學生,他們的伏隔核是完全不活躍的。你強調一萬倍“社會競爭的殘酷”與“考上大學的好處”都絲毫沒辦法激活獎勵機制。

而很多一看書就分心的男生,打起英雄聯盟來,是可以通宵的?

為什麼?

因為英雄聯盟能帶給他獎勵啊,他每打一局都能提升段位,都能戰勝遊戲裡的對手。伏隔核這時會判斷,這同樣是有利於“生存”的行為,於是分給了“打遊戲”這個行為更多的獎勵接受器。

伏隔核沒有高級認知功能去判斷“昆明貂蟬第一”其實沒什麼用,這個功能只有大腦皮層有。

所以,我要強調的是。

孩子貪玩,不是態度有問題,而是大腦的獎勵機制有問題。

當他去學習時,只感受到枯燥,哪怕抑制住枯燥時,取得一點成績時,只得到了侮辱。

那他的獎勵中心是不可能投入注意力在學習上的,他只會潛意識裡尋找更多的刺激,而這類型的短時刺激,遊戲全部可以給他。

引導孩子在長期目標中獲得足夠刺激,,建立長期目標獎勵機制,則是真正睿智的家長該做的事。

如何做呢?

原理很簡單,但執行方法不簡單。

心理學家研究了成功人士後,發現一個人的成功,任何因素都不佔主導因素,唯一一個能預測成功的因素就是——堅毅。

所謂堅毅就是,忍住短期誘惑,把精力放在長遠目標的能力。

眾所周知的研究,心理學家沃特爾.米歇爾那些懂得忍住半小時後能得到兩顆糖的人,比半小時就把第一顆糖吃掉的孩子,未來更有成就,也不容易酗酒和發胖。

那父母要做的原理就清晰了。


03

如何讓孩子真的體驗到“忍住半小時後”能得到兩顆糖?

現實裡是,孩子學習了一個小時,沒有得到兩顆糖。因為在父母看來,這是他應該的,他態度不端正,他甚至可以學習10個小時。

而孩子偶然去接觸了下游戲,瞬間就獲得了大腦刺激。

結果孩子再也無心學習,家長把一切責任都賴給遊戲!

而聰明的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前幾天,人民日報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邀請了青少年科學家參加。他們大多出生於2001-2004年,最年輕的一位是正在讀高一的談方琳同學,年僅15歲。她的研究成果是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網友:我連這個研究名字都聽不懂。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其實嘛,這位談方琳同學的爸爸就是某名牌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談XX。

而且,這個定律也沒有那麼讓人看不懂。

知乎高贊網友評論,這只是最基本的數學競賽題目。


兒童注意力頭環;別讓“緊箍咒”毀了孩子的未來


很明顯,這位小女孩的爸爸用力過猛了點,加上媒體的跟風炒作。這種“包裝孩子成大師”的把戲,立刻就暴露在了網友的面前。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其實很多所謂的青少年比賽,很早就成了“拼爹”的遊戲了。

家長想爭的,不僅是學生高考自主招生的材料,更是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的內心認可。

可是這些機會是非常稀缺,門檻很高,並且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

所以,我為什麼說建立長期獎勵機制,原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很難。

因為學習這件事,真的很難在短期產出快樂和自豪!

引導孩子在學習上產生快樂和刺激,是家長最重要也最難的挑戰。

我當年之所以從網癮裡走出,也真是謝謝導師的“以毒攻毒”。

我利用對魔獸世界的熟悉,取得孩子的信任,我成了孩子努力的誇獎者,他要去上學,我就陪他玩到盡興。

我的關注和讚賞成了孩子學習真正的“獎勵”。

而我成功矯正好一個孩子,導師便給我發更多的“家教費”,數量遠比打一天金團要多得多,甚至能頂學費。

導師的欣賞和工資又成了我的“獎勵”。

直到今天,我寫文、出書、聲援墜江小女孩。我每晚學習心理學知識,能夠帶來很高的收入和社會讚譽,我的注意力肌肉是這樣才提高的。

可是我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我當年依仗的,是我導師“省首席心理專家”的名望,和他孜孜不倦的指導。

我希望天下人都能明白,真正的專注力,不是被測量和激發出來的。

而是被培養和保護出來的。

真正的“注意力”,來自我們的心,不來自套在我們頭上的“緊箍咒”。當我們覺得做一件事是正確的時候,我們面對困難才能無往不利。

------------

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