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景點丨永德鏈子橋 茶馬古道上的風雨橋

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縣境改土歸流之後,永昌知府謝宇俊審時度勢,倡議由保山、原鎮康兩地合力建橋。橋長30 米,寬2.3 米,高8 米,以8 根鐵鏈為底繩,上鋪方木板,左右側有兩根鐵鏈為扶手,為人畜驛道橋。

臨滄景點丨永德鏈子橋 茶馬古道上的風雨橋

永德境內,古道貫通。儘管曾經熙來攘往的“西南絲綢之路”馱鈴已杳,但靜臥於蒼煙落照之下的迢迢山徑仍以其幽深的歷史感引人遐思,不失為一種永恆的風景。在迄今保存完好的古道之中,有造就於懸崖絕壁上的永德遂通橋,因橋址特別、設計獨到、適用壯觀,曾被稱為“江東古賧第一橋”。

臨滄景點丨永德鏈子橋 茶馬古道上的風雨橋

永德遂通橋而今被叫作“鏈子橋”,在灣甸勐波羅河上游隘口騰空架起,是古代至近代永德通往省府、保山通往緬甸的一座驛道關鍵橋。兩千多年前,茶馬古道艱難向西延伸的時候,它純粹是一條民間的商貿通道,運送的貨物千奇百怪,不過最終能被歷史記住的貨物,卻只剩下了茶。它與在雲南崇山峻嶺中艱難穿行的其他古道一樣,因其道路的重重險阻而不為外人所知,只能在中國歷史的深處,隱隱約約極不自信地延伸著。

臨滄景點丨永德鏈子橋 茶馬古道上的風雨橋

直到1944 年,從中國方向出擊的中國滇西遠征軍分幾路同時大舉強渡怒江,揭開了滇西反攻戰的序幕,鏈子橋便又華麗地走出歷史的舞臺。1944 年6 月4 日,滇西抗戰中的鐵血戰役松山攻堅戰打響,鏈子橋成為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

臨滄景點丨永德鏈子橋 茶馬古道上的風雨橋

不管在什麼歷史時期,鏈子橋都撐起永德的一片天,通過它作通道運送的茶,滋潤了無數的蒼生,通過它運送戰時的物資,拯救了蒼生。

臨滄景點丨永德鏈子橋 茶馬古道上的風雨橋

如今,鏈子橋就在這深山幽谷中安靜的一隅,與新橋相依相伴,老的是歷史的見證,新的是現代交通的象徵。偶有白丁前來詠史懷古,但一切都是那麼平靜。過往的雲煙都已隨滔滔江水逝去,但歷史終被銘記。

轉自:恆春臨滄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免責申明:凡經註明文章來源的作品,系本頭條號通過網絡渠道轉載,為網絡信息非商業目的分享用,轉載作品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著作權人如不願意在本頭條號發表該內容,請通過私信或消息通知及時反饋,收到後即予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