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有部片,十点君推荐晚了。

它的主题很大——中国。

画面老旧——70年前。

国庆节前,那段网上刷屏的开国大典彩色影像,就是取自这里。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相较《我和我的祖国》的火爆程度,这部“献礼片”实在低调。

正片播出一个多月,豆瓣9.3。

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如今,公众对家国叙事的热情逐渐褪去。

但十点君还是想借着余温,再忆往昔峥嵘岁月。

外国人的视角,来看曾经的中国

70年,到底有着怎样的变迁?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

前苏联派出一支摄影团队,来到中国。

先后辗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用彩色胶卷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中国往事。

小到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大到国共内战、开国大典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他们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地保留在了胶片里,带回苏联。

后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变化,这些影像资料一度被封存在档案馆里,乏人问津。

大量珍贵的历史镜头,从未对外公开。

直到70年后,俄罗斯导演阿列克谢·杰尼索夫找到了这批胶片。

经过修复剪辑,尘封多年的影像资料,重见天日。

为此,央视纪录片频道还特别制作了系列节目——《重生》

展现那个新旧交替、风云诡谲的年代,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该系列短片一共6集,主题分别为《中苏友谊》《开国大典》《老上海》《老北京》《解放战争》《新与旧》。

70年前的中国,脱离了粗糙的画质和单调的黑白。

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大的层面——

它让“国家”这个概念变得真实可感。

1949年前后,中国刚刚结束内战。

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城市里,一对自由恋爱的新人正在举行婚礼。

由于《婚姻法》的颁布,中国妇女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们与男性一样,都成为了国家不可或缺的建设者。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在农村,土改之余,从前的地主正被批斗。

中国农民被压抑剥削了几个世纪的怒火,这时终于爆发。

激奋的情绪,几乎要溢出屏幕。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很难想象,这些过去只存在于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时刻,如今就这样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三大战役、土地改革、妇女能顶半边天......不再只是单薄的词句。

而是切实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轨迹。

从他们发着光的眼神中,观众就能明显感受到——

他们多么地期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有意思的是,这些影像皆由苏联摄影师拍摄。

所以片中看待这段历史的视角,也多了一层特殊的“时代滤镜”

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国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新中国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助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大约新建了200座工厂。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各行各业的苏联专家前来援助,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和工人被派遣到苏联高校交流学习。

“苏联模式”,迅速渗透到工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苏联歌曲和书籍,在中国成为了“国民爆款”。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斯大林七十岁寿辰,北京的老百姓和苏联的外交官们一起在使馆外庆祝。

大红绸子,大果盘儿,各种寓意吉祥的礼物。

相当具有“中国”特色。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不过,《中国的重生》也并没有回避——

在这段蜜里调油的中苏关系背后,充满了冰冷现实的政治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被斯大林视为共产主义的“第二战线”。

1950年,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几个星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

加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之中。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走出宏观叙事,从国家到个体。

70年前的中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6集短片中,最令十点君感怀的,还是真实生活的印迹。

对比当下,中国社会的变迁更加直观:

从贫穷到富足,从传统到现代。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那时的中国老百姓,很多并不认识摄像机,见到一个外国人架着大机器,还会好奇地走近。

看向镜头的眼神,毫不怯懦、躲闪。

我们和他们,两代中国人。

隔着屏幕,相互打量。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这种观感很是奇妙。

以往的年代剧,还原度再高都无法做到。

两三个片段,那股子市井小说里的烟火气,一下子扑面而来。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70年前的老北京。

故宫还是故宫,天坛还是天坛。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曾经巍峨森严的皇家园林解禁。

人们可以随意走过天安门城口下,进出天坛,甚至在护城河边钓鱼。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于此。

于是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异常具有生命力。

有帮忙跑腿拉面的伙计;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有三节棍耍得虎虎生威的街头艺人;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以及边放画片边讲故事的说书人;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就连婚丧嫁娶,都还保留着很传统的民俗习惯。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相信现在的中国观众看到这些画面,新奇感一点都不会比当时的苏联人少。

尤其是听到曾经的驻华苏联记者对北京的评价:

那时马路上的车还很少,街道干净宽阔。

感觉和我们想象中的老北京完全不一样。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在苏联摄影师的眼中,北京是个典型中国气质的城市。

建筑、食物、民俗风貌,都散发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气息。

而上海,则展现了更为“西化”的一面。

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感知到一个更为复杂立体的中国。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70年前,苏联传奇摄影师弗拉迪斯拉夫·米科沙来到上海。

彼时,国共内战还没有结束。

枪林弹雨,随时在上海街头上演。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下一秒,镜头一转。

电车穿梭、高楼林立。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沿海的地理优势,发达的商业贸易。

1949年的上海,已经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这里有成荫的梧桐大道,有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

当时,西方列强想要打开中国市场。

第一站,就是上海。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相较上海的光鲜,最让苏联人吃惊的,是拉着富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人力车夫。

在他们看来,这样一种职业,无异于象征着最直接的剥削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与时髦和财富同时存在的,是落后赤贫

片中一个镜头,相当刺眼——

隔着玻璃,衣衫简朴的中国平民,看着橱窗里新鲜奢侈的西方“舶来品”。

一座城市,两个世界。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处于半殖民化的上海,看似富丽,其实贫富差异相当严重。

比如,象征着“文明开化”的上海租界,赫然挂着歧视国人的标识:

“犬与华人不得入内”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城郊简陋的棚户区,垃圾遍野,卫生条件极差。

到处都是饥困交加的老人和孩童;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更穷的,则连房子都没有。

所谓“山水人家”,是指世代居住在船上、漂泊无依的最底层人群。

他们在船上生老病死,在船上举行婚礼。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这听上去极富诗意的生活方式,于他们而言,仅仅是为了生存。

事实上,在当时的中国,诸如这样饱受饥饿与病痛折磨、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老百姓,数以亿计。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城市尚且如此,农村就更不用说了。

田间地头,农民终年辛苦劳作。

可庄稼成熟之后,地主却要将50%-70%的收成据为己有。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我们现在时常感慨汉字博大精深,可当时大半的国民,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有些村子,找出一两个看懂书信的人都费劲。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这些画面,让所谓的"成就",不再只有冰冷的数据。

原来——

从农村70%的贫农占比,到实现7亿人脱贫;

从文盲率超过80%,到文盲率4.1%。

我们真的拼尽全力走了70年。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其实,《中国的重生》并不稀奇。

片中涉及到的,大多是国人熟知的历史节点。

透过这些深藏已久的影像,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跨越。

少了揭秘历史的悬念感,反而读懂了更多历史细节处的寓意。

70年。

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刻度。

数字背后,中国人的模样愈发清晰。

那或许就是你我祖辈、父母的身影。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被禁70年,这片央视能看真是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