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激活新三板 精選層成為改革突破口

特別報道 | 多重利好激活新三板 精選層成為改革突破口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道

“這就是規律啊,改革必須這樣做。”2019年10月31日,自稱“新三板的堂吉訶德”的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向《華夏時報》記者說道。他像堂吉訶德一樣也是一個理想主義實踐者。

接著,張可亮對本報記者表示,他心目中的新三板改革細節和證監會推出的新政非常接近。

10月25日晚,證監會在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的公告中披露,接下來將重點推進多項改革措施,具體涉及引入公開發行制度和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以及設立精選層和轉板上市機制等。

同日晚,股轉系統在一份公告中稱,按照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全國股轉公司將抓好發行、交易、分層、信息披露、投資者適當性、監督管理、市場退出及投資者保護等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推進中。

11月1日,全國股轉公司發佈消息稱,已召開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工作動員大會,積極動員、凝心聚力,全力保障改革各項措施平穩落地。

此次新三板改革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是新三板設立、運行7年以來最為全面、徹底的一次綜合性改革。這次深化改革涉及的幾大重要變動,其背後有何深意?對於股轉系統即將出臺的配套制度的細節,市場層面有何預期?

門檻降至50萬或100萬?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明了新三板改革的總體思路:實現與交易所的錯位發展;促進融資、交易、定價等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為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精準服務。

股轉系統10月25日稱,證監會2019年將新三板改革納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重點任務,多次專題研究、部署新三板改革工作,制定了深化新三板改革總體方案。

《華夏時報》記者從接近股轉系統的人士處獲悉,總體方案形成前,監管部門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論證和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調研顯示,掛牌公司最迫切的改革需求分別是調整投資者門檻、降低信披成本、精細化分層和引入高效融資制度。

其中,調整投資者門檻排在首位。而在參與調研的掛牌公司中,頭部企業對豐富投資者數量和結構的需求更高,提出了大幅調整投資者門檻、引入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和QFII的需求。

從證監會10月25日公告內容來看,目前監管部門已經確定會在“精選層”引入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但是否會在此之外調整目前的500萬元投資者門檻,公告沒有明確。

近幾日,已有市場人士公開預期,“精選層”投資者門檻可能會設為50萬元,即與科創板的投資者門檻一致。

但南方一家券商的股轉業務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據說股轉公司開始報送的是50萬,但監管層可能想100萬。”

市場發出調整投資者門檻的呼聲的背後,有著新三板近年來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挑戰,比如直接融資功能有所弱化。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新三板掛牌公司融入資金僅為604.43億元、174.1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4.77%、51.35%。

再比如,市場交易整體不夠活躍。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新三板全市場日均成交不足4億元,這一規模僅相當於A股相對活躍的一隻股票。

Choice數據顯示,以2019年10月30日收盤數據為例,A股全天成交額超過4億元的股票就有300只。

而新三板日均不足4億元的背後,是目前9000多家掛牌企業的市場體量。

創新層+成功公開發行=精選層?

本次改革的另一大亮點是,完善市場分層機制,即在現有基礎層和創新層外,新設“精選層”。

證監會在10月25日公告中稱,精選層會配套形成交易、投資者適當性、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差異化制度體系,精選層會引入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滿足一定條件後可轉板上市。

股轉系統在同日的公告中透露,目前已成立負責公開發行並進入“精選層”審查的部門,配備了專職審查人員,近期還將啟動內外部審查專家遴選工作。

不過,“精選層”企業如何選擇,目前還沒有官方細節出爐。《華夏時報》記者從接近股轉系統的人士處獲悉,精選層將承接在新三板實施公開發行的掛牌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引入公開發行,也是本次改革的一大舉措。證監會10月25日稱,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

綜合來看,這意味著,“精選層”企業可能得至少同時滿足“公開發行成功”和“來自創新層”兩個必要條件。截至2019年10月31日,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共676家。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張可亮曾於2018年12月對新三板推出“精選層”作出過比較具體的預測和猜想,其中涉及的內容,或可在股轉系統正式方案出爐前給市場提供一個可能的“畫像”。

根據張可亮的建議,可以分別從成長性、盈利性和市場認可度等幾個角度設定精選層的分層標準,符合這個標準的企業可以在財報披露之後,自動成為準精選層企業。

“準精選層企業,可以獲得在一定時間段內,比如說6個月內公開發行股票的資格,如果這些企業公開發行成功,即可以成為精選層企業。準精選層企業如果在一定期間內,比如6個月內,未能成功發行,則自動喪失準精選層資格。”張可亮如此建議。

在張可亮看來,這樣做的好處是,符合準精選層條件的企業,有著明確的標準,這個標準只是一個引導,而不是決定性的,只有在市場上發行成功,才證明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才可以進入精選層,這是市場投資者用錢作為選票選出來的企業。

引入連續競價機制?

建立轉板上市機制,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其必要性在於,目前掛牌公司上市需要履行摘牌及IPO審核程序,客觀上造成了重複信披和監管,增加了企業負擔。

近幾日,有市場人士透露,連續有幾家從新三板摘牌的企業正在進行是否應該重新掛牌的專業諮詢。

10月31日,《華夏時報》記者聯繫到一家2018年從新三板主動摘牌企業的相關人士,後者表示,公司老闆現在想的是在科創板上市。

證監會10月25日稱,此次新三板深化改革,將建立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在“精選層”掛牌一定期限,且符合交易所上市條件和相關規定的企業,可以直接轉板上市。

這同時意味著,作為轉板的跳板,“精選層”可能會適當引入A股的一些交易和監管規則,以達到轉板企業可以平穩過渡的效果。

《華夏時報》記者從接近股轉系統的人士處獲悉,此次改革的前期市場調研階段,有不少投資者提出了新三板交易規則與主板交易規則保持一致的建議,還有不少頭部企業提出引入連續競價機制的要求。

張可亮向《華夏時報》記者預測:“精選層的三個標準,降低投資者門檻,公開發行,連續競價交易,也許一個都不會少。”

新三板最初只有協議轉讓和做市轉讓兩種交易方式。2017年12月22日,股轉系統發佈了新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轉讓細則》(下稱“轉讓新規”),引入集合競價交易。

具體來說,轉讓新規規定,掛牌企業盤中交易可以選擇集合競價和做市轉讓中的兩者之一,其中,基礎層掛牌企業每日盤中可以進行一次集合競價,創新層掛牌企業每日盤中可以進行五次集合競價;盤後交易採取協議轉讓方式。

而目前A股市場上,滬、深交易所均採用開盤和收盤集合競價、盤中連續競價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