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追思捐獻者 東營遺體捐獻報名已達239例

10月28日是農曆十月初一,中國傳統祭奠日寒衣節。東營市紅十字會在永安陵園舉辦“2019年寒衣節遺體器官捐獻者追思活動”,共同紀念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緬懷親人,傳播愛心,弘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紀念追思遺體器官捐獻者

10月28日,在永安陵園內,近百位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志願服務隊志願者來到遺體捐獻紀念碑前,向遺體器官捐獻者獻花,表達哀思。據瞭解,截至目前,我市遺體捐獻報名登記達239例,成功捐獻25例,角膜捐獻登記312例,成功捐獻38例,器官捐獻報名登記182例,成功捐獻3例。

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為了弘揚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市紅十字會在永安陵園舉辦了“2018年寒衣節遺體器官捐獻者追思活動”,共同追憶逝者的奉獻精神。

活動開始後,現場的所有人員進行默哀,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遺體捐獻者家屬緩步走進捐獻者紀念廣場,並將手中的鮮花獻到了紀念碑前。在紀念碑前,許多家屬撫摸著紀念碑上的名字,忍不住熱淚盈眶。隨後,遺體捐獻者家屬進行了座談。

據瞭解,2016年10月28日,遺體捐獻紀念碑啟用。建立遺體捐獻紀念碑,是宣傳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有效載體。通過建立紀念碑,為遺體器官捐獻者刻碑留念,表達對捐獻者崇高精神的敬仰,為廣大群眾和捐獻者家屬提供悼念和追思場所,讓捐獻者有尊嚴,讓捐獻者家屬感到光榮,弘揚了社會的正能量。目前紀念碑上已刻有49位捐贈者的名字。

紅十字會呼籲更多人延續生命的長度

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與親人永別,這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充滿了悲痛,但面對無法挽救的生命時,捐出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讓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生命以愛的形式延續。

遺體器官移植技術是20世紀醫學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之一,給許多臟器衰竭患者帶來了治癒的希望,挽救了成千上萬患者的生命。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30萬病人等待器官受贈,但只有1萬人能達成願望。對大眾而言,遺體捐獻仍然陌生而遙遠。由此可見,捐獻遺體志願隊伍仍有待壯大,紅十字會在此呼籲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為醫學事業作貢獻的隊伍中。

遺體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去世後,由其執行人將其遺體或器官無私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器官衰竭患者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直系親屬無償捐獻其遺體或器官的行為。遺體捐獻登記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自然人在登記捐獻遺體時須徵得所有的直系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同意,並簽字確認同意捐獻。據瞭解,遺體(角膜)、器官捐獻遵循無償、自願的原則,且在捐獻者逝世後進行接受,不接受活體捐獻。志願捐獻人可就近到市或區(縣)紅十字會登記,特殊情況也可要求登記機構上門登記。可以捐獻的器官是:腎臟、肝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器官捐獻者具備的基本條件是:當生命不可挽救時,達到潛在捐獻狀態。潛在捐獻者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原則上沒有傳染病、沒有癌症(除原發性腦腫瘤)都可以捐獻器官,最終能否捐獻由醫學專家評估後決定。表達捐獻意願的途徑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願意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救助他人,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或《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

角膜摘取的時限夏天在12小時內,冬天為24小時內。捐獻者逝世後,執行人應儘快通知遺體(角膜)、器官接受單位,並按接受單位要求對遺體進行妥善存放。接受單位接到通知後,應當在24小時內接受遺體。基於尊重器官捐獻者的隱私權,捐獻者與接受捐獻者雙方基本信息都將嚴格保密,醫護人員不會透漏雙方的姓名和個人資料,以避免當事人不必要的困擾。如果捐獻者和接受者雙方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會告知捐獻者家人有關器官接受者移植手術後的進展,並且可承擔“捐”與“受”雙方的聯繫,傳遞關懷。東營市紅十字會遺體(角膜)、器官捐獻服務電話:0546—8339363,市民有任何問題可撥打電話進行聯繫

寒衣節追思捐獻者 東營遺體捐獻報名已達239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