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又雙叒叕搞事啦

熊孩子又雙叒叕搞事啦!

熊孩子又雙叒叕搞事啦

最近看見一個報道,濟南市民王先生遇到糟心事,9歲的兒子用他的手機悄悄玩一款名為“和平精英”的手機遊戲,結果不知怎麼著就充值了近3000元。覺得孩子沒有自主分辨能力,王先生希望遊戲運營方能退回充值金額。10月31日,騰訊未成年人客服專線回應稱,將聯繫孩子家長調查核實此事。

雖然事件還在調查中,但是我相信被熊孩子“禍害”過胡肯定不止父母,有可能你在家庭聚會甚至只是去吃個飯都可能會遇到。

那麼現在給大家支支招:那些對付熊孩子的30計!

1、扮弱計——讓孩子充當一次“小大人”

孩子的責任感要從小培養,如果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一副風雨無懼的樣子,孩子就會認為大人是不需要他們關心照顧的。老師不妨偶爾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竟因此變成了懂事的“小大人”,你也可以從孩子的幫助中獲得很多。

2、補強計——讓孩子由自卑變自信

當一個人的行為得到滿意的結果時,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因此,當孩子受到認可時,他(她)的自信就會被激發出來,不斷重複令人滿意的行為,直至擺脫自卑,成為自信上進的好孩子。

3、誘導計——幫孩子跨過厭學的泥潭

幾乎每個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厭學情緒,這是可以理解但卻不能放任自流的。然而強制孩子學習也不是好辦法,這隻會加深孩子的反感,聰明的做法是誘導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自動自發地學習。

4、冷淡計——讓孩子有一點自控能力

如今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然而這卻讓孩子養成了任性的習慣,這個壞習慣將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埋下巨大隱患。孩子任性時不妨試試冷處理,這會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動收斂脾氣。

5、授挫計——給孩子一個體驗失敗的機會

美國教育家卡樂爾·桑德堡說:“順境當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經過挫折和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競爭力。”為了增強孩子的耐挫力,老師不妨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些適度的挫折情景,這種挫折教育對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處。

6、放手計——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讓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許做不好,但以後就會做得又快又好。放開手為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和平臺,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

7、縱容計——讓孩子在“淘氣”中開發潛能

一些老師抱怨有的孩子“太淘氣”是“破壞王”,其實這類孩子往往很聰明,求知慾、好奇心都比較強,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來得堅定。因此,聰明的老師要試著“縱容”孩子的淘氣和“破壞”行為,並藉機挖掘潛能,培養興趣,說不定他就是另一個“愛迪生”。

8、處罰計——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

教育幼兒就要賞罰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給予獎勵,但孩子做錯事時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錯也要進行適度的處罰,這樣他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免得在錯誤裡越陷越深。

9、製冷計——給自負的孩子“潑冷水”

自負這種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一旦發現孩子自負的苗頭,老師就應當運用“製冷”的手段,適時地給孩子潑點冷水,讓孩子學會理性地評價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

10、包容計——讓孩子感受老師的愛

孩子也許不夠聰明,也許有很多缺點,可是作為老師,你絕對不能對孩子存有偏見、羞辱或嫌棄。對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

11、樣板計——老師要給孩子當好啟蒙老師

老師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到孩子。因此老師要嚴於律已,以自己的正確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12、鼓勵計——給孩子不斷進取的力量

孩子很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為困難而放棄努力,因此,老師要不斷地鼓勵孩子,給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這樣孩子就能慢慢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13、傾聽計——認真瞭解孩子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老師一定要耐心去傾聽,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對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問題、變化做出及時而細緻的處理。

14、賞善計——讓孩子在讚美聲中進步

教育孩子,獎勵是比懲罰更有效的方式。因此,用獎勵正確來代替懲罰錯誤,用肯定優點來代替否定缺點,這樣既可以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進步。

15、點撥計——巧妙地提示孩子自覺走向正途

聰明的老師會在孩子遇到難題或行為錯誤時,從旁稍加提示引導,幫孩子解決疑難。這樣,孩子明白了道理,老師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16、虛擬計——讓孩子產生“我很棒”的自我感覺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用虛擬的手段,給孩子製造一個“我很棒”的自我感覺,他就會逐漸“棒”起來。

17、容過計——讓孩子在錯誤中學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難免有些過失、錯誤,有的是無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錯的性質不是很嚴重,那麼老師就不妨給予寬容、諒解,這樣孩子不僅會在內疚自責中更認真地改正錯誤,還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寬容心態。

18、訓誡計——讓孩子認識錯誤、改過自新

孩子有些錯誤可以寬容,而有些錯誤是不能姑息的。必須對孩子進行合理、有效的批評,以保證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19、疏導計——讓孩子由對立變成合作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處在於“疏”而不在“堵”。在教育孩子時太過專制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但如果採取明智、開放的疏導策略,孩子就會願意跟你愉快合作。

20、對等計——與孩子實現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向你說出心裡話,老師才可以及時幫孩子擺脫各種問題。

21、攻防計——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教育孩子時也是這樣,與其孩子出現問題後,再去管教,還不如提前就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22、訓儉計——幫孩子克服驕奢之氣

現在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些孩子就養成了驕奢的習慣,花錢大手大腳,不知愛惜物品,這種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老師應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幫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23、立規計——用合理的規則讓孩子學會自控

孩子自控能力較差、但“不要這樣那樣”的說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因此老師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則,作為孩子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24、激發計——用刺激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愛學習

教育孩子要找對方式,當勸導、說教都不奏效時,老師們不妨試試利用孩子的好勝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理來故意刺激孩子,讓他們由不愛學習變成積極學習。

25、悅納計——讓孩子喜歡並接受自己

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自卑、嫉妒別人等等。因此,老師要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喜歡自己,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生活。

26、用忍計——溫和地糾正孩子的“出格”行為

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令老師無法容忍的“出格”行為,而“急風驟雨”式的教育只會使孩子走向極端,因此,老師只能“戒急用忍”,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這樣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

27、勵勇計——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的勇敢個性

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於探索、大膽無畏的人才能取得傑出的成就,獲得幸福。因此,老師們不要總是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要過分強調培養“聽話”的孩子,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鼓勵他們做勇敢的孩子。

28、感化計——以真情感動孩子的心靈

教育孩子,不能光是說教、勸導,有時候還必須要以情動人,這樣才能撼動孩子的心靈,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但是,要感化孩子必須要情真意切,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9、平等計——培養一個胸懷開闊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然而這樣的性格對人際交往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老師們應注意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地位,培養他們分享、合作的精神,逐步培養出一個胸懷開闊的孩子。

30、苦磨計——培養孩子的意志和毅力

現在的孩子面臨的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而很多孩子由於生活過於安逸,往往缺少戰勝困難的勇氣。因此,聰明的老師應該讓孩子經受一些艱苦的磨練,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這樣他們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

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方法妥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