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逝世十周年,这位火箭之王有没有曾经让你感动的瞬间?

2009年10月31日,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这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大家走完了自己一生辉煌的历程,可能很多人了解过他也仅仅只是书本上对他为数不多的介绍,只知道他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并未对这位老人有过更深一步的了解,当我们今天的偶像越来越向流量靠近的时候,这些甘于平淡的科学家们才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于心的敬仰,就像天上的恒星永远闪烁着在一个人的人生中。


钱学森逝世十周年,这位火箭之王有没有曾经让你感动的瞬间?


钱学森的归国路当初可谓是十分艰难。在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1945年的时候被他的导师推荐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的专家之一,甚至于在当时火箭技术领先的美国,钱学森的地位都是十分突出的。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可见在美国人的认知中,钱学森绝对值得起他的名声。按理说钱学森呆着美国可能会对他之后的科研之路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当时一穷二白亟待发展的祖国,因为只有这里才是他热爱的地方。


钱学森逝世十周年,这位火箭之王有没有曾经让你感动的瞬间?


很多人常常有点意见认为钱学森没有在建国之后第一时间回到祖国,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钱学森的归国路有多么艰难。钱学森作为美国顶尖科技的杰出人才,美国自然不会轻易放人。所以钱学森的这条归国路可谓是历经艰辛,期间遭到美国军方的扣押、监视,想要在美国联系到中国都是十分艰难,但好在最后终于想到办法,成功回到那个急需人才的祖国。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了。”,可见国家对于钱学森的重视性。


钱学森逝世十周年,这位火箭之王有没有曾经让你感动的瞬间?


钱学森回国之后学以致用,用他的知识研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在国际技术交流大会上,他被授予“小罗可伟尔奖章”,使这世界上仅有16个获奖者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钱学森先生用他的智慧为中国人争了气,也为自己的祖国争了荣光。钱学森回国后曾说:“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他存了保险金没有,他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他是中国人,根本没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而他在美国从事的实验也都是选取的类似中国自然条件的,爱国热情可见一斑。


钱学森逝世十周年,这位火箭之王有没有曾经让你感动的瞬间?


1968年2月,钱学森受命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此时我国的卫星事业正面临着卫星研制与应用如何发展的战略问题。正所谓万事开头难,钱学森正是靠着他的战略眼光,主持制定了我国的“三星规划”。“三星规划”的思路在今天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当时很了不得,这条技术发展路线使我国的卫星事业在较短的时间里,跨出了巨大的一步,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逝世十周年,这位火箭之王有没有曾经让你感动的瞬间?


确实在那个年代坚持下来的科学家都是值得敬佩的,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没有技术我们尽可能的想办法模仿技术,当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在发达的科学实验室里面研究时,我们的科学家可能是穷尽自己的技术,甚至还要克服许多其他困难,才能有技术上的进步,进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那群可爱的人,才是值得我们一生永远铭记的偶像,感念这些已经出名或者依旧无名的英雄们,得之国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