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夕他錯殺了黨組織派來傳達任務的四撥人,其中有一省委書記

1928年,方誌敏領導弋陽、橫峰暴動,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開闢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隨著蘇區在贛東北、閩北的擴大和已經發展到浙西,為了實際體現地域範圍和有利於蘇區的發展,同年11月,中共贛東北省委改稱為中共閩浙贛省委。

1933年12月,方誌敏任閩浙贛省委書記兼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此時,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發展到全盛時期。

抗戰前夕他錯殺了黨組織派來傳達任務的四撥人,其中有一省委書記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六大革命根據地之一,創建了著名的紅十軍和紅十軍團,毛主席高度稱讚為“方誌敏式的革命根據地”和“模範的閩浙贛省”。1935年1月,方誌敏被捕,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遭到瘋狂“圍剿”,蘇區大部失陷。

在危難關頭,閩浙贛省委書記關英決定分散成三部分打游擊,關英直接領導紅軍獨立團、直屬遊擊大隊,活躍於弋陽磨盤山、貴溪三縣嶺一帶。此時任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葛源區委書記的楊文翰,也在這支隊伍中。

楊文翰是江西橫峰縣人,是1927年入黨的老黨員。

1936年初,對軍事鬥爭很外行的關英無視國民黨軍重兵集結,強令獨立團攻入浙江聯繫粟裕所部,結果遭十倍於己的敵軍圍攻,軍區司令員唐在剛戰死,軍區參謀長鄒琦被俘後處死,兩個主力連隊也都傷亡殆盡,關英自己也與部隊失散,隻身突出重圍。

此時的紅軍獨立團已名存實亡,僅剩零星幾支紅軍游擊隊各自為戰。

數月後,這些紅軍游擊隊重新匯合起來,組建了贛東北遊擊大隊,楊文翰初任宣傳部長,後成為政委,是這支隊伍的掌舵人,長期以磨盤山為駐地,率部孤軍作戰。

全面抗戰爆發前,經歷多輪高層談判的國共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將在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將我黨南方八省游擊區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抗戰前夕他錯殺了黨組織派來傳達任務的四撥人,其中有一省委書記

紅軍改編後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因信息完全閉塞,楊文翰對外界發生的這些事全然不知。

據《弋陽文史資料》記載。1937年2月,國民黨派人上山找到楊文翰,請他率部下山接受改編。楊文翰半信半疑,只派先頭部隊下山,結果遭到敵軍伏擊,一下子損失了十幾名游擊隊員。

楊文翰對國民黨的仇恨更加深了,暴怒的他對部下說:以後不管什麼人來都不聽,我們一定要等到紅軍大部隊來再下去。

此後楊文翰始終堅決抵制國共合作。

我黨南方局高層先後派了3批人來,傳達黨的新政策,但收穫的只是悲劇:1937年9月份,皖贛特委派縣委書記李春望等2人上山動員,被楊文翰下令槍殺了;11月,黨組織指派一位姓鄒的區委書記動員楊文翰下山,也被槍殺了;12月,原丁山區委書記餘明興上山,又被楊文翰下令槍殺了……

見遲遲不能說服楊文翰,中共東南分局委員兼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黃道決定,讓閩浙贛省委書記關英,以老上級的身份去勸說楊文翰。

關英路過橫峰縣與葛源時,受到了國民黨縣、區當局的熱情款待,並派人護送。在葛源時,關英還在村頭召開群眾大會,宣傳抗日統一戰線。關英不知道,楊文翰的內線在注意著他。國民黨方面對他的熱情款待,以及他對抗日統一戰線的宣傳等舉動,都被楊文翰疑為其叛變。

依然說服不了楊文翰後,關英火了,指責楊文翰“粗暴,破壞黨的組織紀律”。楊文翰叫來幾個游擊隊員,把關英等4人拖到附近槍殺了。

《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史》記載,此後,楊文翰派人到南昌新四軍辦事處瞭解情況。得到的答覆是“殺了關英,這不好,這是黨內的事,要負責任的,你們是應該下山”。

但楊文翰堅持“見不到紅軍大部隊,決不下山”。

這時,紅軍大部隊已全部改編成八路軍、新四軍了,楊文翰及其部下500人,已是最後一支紅軍游擊隊。

抗戰前夕他錯殺了黨組織派來傳達任務的四撥人,其中有一省委書記

中革軍委發佈的紅軍改編八路軍命令

國民黨軍調動正規軍、民團武裝總共1.7萬人,一心要消滅楊文翰的紅軍游擊隊。

楊文翰率部輾轉游擊四年多,日子過得極其艱苦。1943年8月,只剩下自己一個光桿司令的楊文翰落入了國民黨軍之手,於第二年3月在江西餘江慘遭殺害。

就義時,楊文翰依然不忘初心,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工農紅軍萬歲!中華蘇維埃萬歲!

多年後,楊文翰和被他誤殺的關英,都被追認為烈士,且同被陳列在江西弋陽革命紀念館中。

說實在的,楊文翰的身上儘管存在一些問題,但滄桑不改其堅定的信仰。那個時代,他錯殺了前來傳信的人,也非孤例。甚至連去湘贛游擊區動員紅軍游擊隊下山的陳毅,也險些被游擊隊領導人譚餘保誤殺。湘鄂贛軍區紅16師政委明安樓、省蘇維埃部長林海清,奉命到贛北會見當地游擊隊領導人劉為泗,要求游擊隊下山改編,也被劉為泗誤認是“叛徒”槍斃了。

只因國民黨太壞了。

在國共談判已經開始的1937年5月下旬,國民黨“五縣剿共區署”還對贛北紅軍遊擊大隊發動大規模“圍剿”,打死遊擊大隊政委喻照光,將其首級懸掛街頭。

1937年8月20日,國民黨江西省保安隊修水中隊長饒東黎,假借給游擊隊“送糧”之名偷襲,使游擊隊損失三分之一。

1937年初,中共閩粵邊特委代理書記何鳴獲悉蔣介石已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主張。6月23日,特委開會討論部隊整編事宜。與會人員爭論特別激烈的是部隊整編地點要不要離開根據地。何鳴認為下山去才能擴大影響,主張將部隊開入福建漳浦縣城。特委派何鳴與國民黨157師談判,於6月26日正式簽訂《政治協定》,將紅三團1000餘人改編為保安獨立大隊,何鳴任大隊長兼政委。

7月初,紅三團1000餘人離開根據地向漳浦進發。但在獨立大隊進駐漳浦同一天,國民黨第四路軍總司令餘漢謀奉蔣介石密令,策動157師師長黃濤採取非常措施,解除獨立大隊1000餘人的武裝。

7月16日,157師以集中點驗發餉為名進行"整訓",要求紅三團全員集中到漳浦縣城關孔廟運動場。在何鳴帶領下,紅三團未作任何戒備即全部進入操場集合,隨即被包圍。何鳴在抗議無效後,要求部隊服從命令,把槍放下,等待黨中央交涉處理,並帶頭把短槍扔在地上。紅三團絕大多數人被繳械遣散,只有副團長盧勝察覺情況有異,率領數十人突圍成功。1938年6月,新四軍軍部認為何鳴對"漳浦事件"負有全責,將其處決。

回過頭來再看楊文翰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過火做法,我們只能給與一定的同情,但更多的是嘆息。(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