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濟寧,一年內與這麼多家高校院所合作

10月31日,濟寧的清晨同往常一樣安寧祥和,但在聖都國際會議中心,一場深刻詮釋高質量發展的聚會悄然而至:中科院瀋陽分院與濟寧簽署戰略合作,中國科學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濟寧中心、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濟寧分院同時揭牌,來自全國的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的專家和濟寧市125家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了這個令人激情澎湃的時刻。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濟寧已與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中科院大學雙創學院等20餘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可謂是“智”匯濟寧。

“智”汇济宁,一年内与这么多家高校院所合作

煤電圍城,煤電產業“一股獨大”,全面轉型振興,任重道遠,濟寧苦思冥想,探索轉型之路。如今多家院所與濟寧密集“聯姻”,帶來一系列處於科技最前沿的高精尖項目,老工業基地因“智”匯而煥發勃勃生機。文化底蘊深厚的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文化濟寧,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全國科研院所、高校的目光。

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項目、高性能伺服電機控制器產業化項目……在對接活動上,20個重點項目集中籤約,再加上不久前在汶上動工的中科新材料項目等,涵蓋了半導體器件、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以及新引進的科技創新平臺,這些項目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內985、211高校、國千人才創業、海外創新領軍人才,行業龍頭企業、投資基金等。項目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產業化前景明確,將給濟寧插上科技的翅膀,為濟寧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勁的動力!

“智”汇济宁,一年内与这么多家高校院所合作

以“半導體智能傳感器產業化項目”為例,項目採用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的核心技術和核心團隊,建設高可靠磁敏智能傳感器生產線,屬國內首創,填補空白產品。

“此次簽約標誌著雙方全面科技合作的開始,特別是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濟寧中心的建設,這是中科院瀋陽分院與濟寧市共同的一個科技合作的平臺,建成以後會吸引中科院更多的科技專家來到濟寧,跟企業相結合,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中科院瀋陽分院副院長馬越紅表示,還會建設相應的科技合作研發平臺,和中科院相關的研究所和專家搞好對接,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到濟寧。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活水源頭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活水”滋潤,思想不解放、制度不創新就引不來“活水”,而思想和制度恰恰是創新的源頭。

與中科院瀋陽分院聯繫對接的濟寧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8年12月,既不像科研單位,也不像行政單位,也正因如此,研究院決策高效,機動靈活,能夠實現精準對接,因為它瞭解濟寧產業,瞭解高校院所的技術,從而能夠促成院企有效銜接,幫助科技成果轉化,推進項目落地。

不到一年的時間,已與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中科院大學雙創學院等20餘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簽訂創新創業共同體項目3個,加盟專業研究所6家,5個技術創新項目達成落地意向。

“濟寧產業技術研究院不搞技術研究、不搞基礎性理論研究、不搞產業方向調研,就搞成果轉化。”濟寧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斌介紹,通過產業院招引的項目,招商引資速度快、推進效率高,這充分證明了“院地合作”模式是對的、高效的,有利於成果產業化。

前不久,落戶汶上化工產業園的山東中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功能新材料項目,從接觸商談到落地僅用了40多天;大連防腐塗料的項目,從洽談到簽約只用了一週時間。

下一步,濟寧將圍繞產業發展需要以及企業技術的需求,與科研院所、高校精準對接,引進一批成果、招引一批人才、轉化一批技術,為濟寧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呂光社 王德琬 通訊員 張偉光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