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棉花市場確定性中的不確定性

【一家之言】棉花市場確定性中的不確定性

以下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中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後果由個人承擔!

期貨市場上,在任何價格低位反彈的時候,發表看空言論,都會顯得格格不入。尤其在承載無數人投機夢想的棉花市場,畢竟棉花市場從來不缺對大行情的期待,但是越是這樣我們越要不斷思考,理性分析造成棉花市場現狀的核心原因。

減產預期發酵,鄭棉翻越關口

當下正值新棉收穫季,對於看漲的資金而言,北疆減產逐漸落地是頭牌。從今年棉花種植開始,不管從是種植面積情況,還是單產預測情況來看,市場對於新年度產量預期較為一致,增減幅度不大。但從收穫後市場對於北疆的減產預期逐漸顯現,從上週某會議的內容來看,對於北疆預計有10-15%的減產,主要集中在昌吉、石河子以及奎屯。

雖然尚無具體數據證實,但從公檢數據可以看出些許端倪:去年10月底,新疆累計公檢量達114.84萬噸,而截止今年10月31日,新疆公檢量為104.33萬噸,同比減少了10萬噸之餘,考慮到去年南疆補種偏多,收穫較晚,差值應該更大。所以從公檢數據的角度來看,減產的預期正在得到印證,但就此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根據前線調研反映,加工企業確實看到了減產的現象,但這一現象存在的原因或許在於,棉農惜售情緒強,軋花廠收購進度同比偏慢;棉農不在同一個廠交售籽棉,向外傳遞自家減產的信息,擴大了減產的錯覺。

在減產預期愈演愈烈下,籽棉開始出現“V”型反轉,皮棉成本股指逐漸提高。疊加近期下游成品走貨回暖的行情,悲觀情緒出盡等利多因素烘托,鄭棉市場上多空相會,看漲情緒更勝一籌,主力合約價格成功翻越13000元/噸關口。趨勢上來看,鄭棉指數突破60日均線,正在形成反轉之勢。以市場情緒而言,從各種投資者交流情況來看,低價棉花吸引眼球,投資者做多熱情更盛,資金入場促使持倉量達到近一年多以來新高,接近歷史高位。就此看來,多空雙方對於當前鄭棉價格爭議仍然很大,行情進入神仙打架階段,等待一方砍倉撤離。

樂觀情緒向好,風險依然存在

雖然當下多頭積聚天時地利人和,但是隨著基差進一步走低,樂觀情緒已經被市場消化。最近一年多來,多頭在棉花身上翻車,無非在於其單純地把棉花歸納於農產品,僅憑供應端進行思考。而當市場再度關注棉花供應端時,多頭是否會再次忽略需求端對價格的影響呢?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棉花需求弱化砸下來巨坑,還是需要棉紡業的復甦來填補。

筆者當下對於未來棉花需求主要有兩點看法:一、紡織產業向外轉移是近年來的一大現象,其背後也反映出,在環保壓力、勞動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紡織業部分優勢的喪失。畢竟棉紗作為大路貨商品,成本高低是織廠採購的重要參考,所以近些年來,因國內棉紗進口門檻放低,外紗衝擊明顯,抑制國內棉花需求。但須知道,棉紗成本的70%取決於原料棉花價格,在棉價內弱外強的格局下,更有利於一些東南亞棉紗訂單迴流國內。因此,對於未來國內棉花需求,應該保持一定樂觀態度。

【一家之言】棉花市场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

內外棉花價差對比表

期貨市場中,預期相當重要,但市場的預期也有錯誤的時候。當下最重要一點在於,市場對棉花需求認識錯誤,關稅加徵使得中國輸美棉紡織品訂單銳減,從而帶來棉花需求降低,持續走弱的盤面也的確驗證了這點。然而,關稅加徵和需求降低,從過去相關數據來看,沒有直接關係。

截止2019年8月,中國輸美棉紡織品出口量實際減幅並不明顯,在美國所有進口棉紡織品統計中,來自中國的商品始終佔據30-35%的地位。這進一步說明:1、前期關稅加征程度並沒有導致中國輸美棉紡織品訂單萎縮,反推,即便後續貿易關係緩和,報復性關稅全部取消後也不會明顯帶來美國的新增訂單;2、造成國內棉花需求不濟另有其他原因。我們注意到,我國服裝出口呈現萎靡狀態,其中,歐洲、日本、中國香港以及加拿大等出口地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也就是說明,在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棉紡服裝需求呈現趨勢性弱化,這一利空點,未來可能仍會持續。

【一家之言】棉花市场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

總而言之,目前棉花市場對低價棉花帶來的確定性機會中,醞釀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裡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兩個預期差:1、是否減產?就目前供需格局而言,減產是否重要?2、貿易關係改善真的能修復棉花需求嗎?但對於產業,尤其是棉花加工產業,風險依然擺在首位。實業不是投機,現金流比收益更重要,建議軋花廠隨行就市收購棉花,抓住基差走低的機會,賣出套保,鎖定收益。

【一家之言】棉花市场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