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英語:blockchain或block chain)是藉由密碼學串接並保護內容的串連文字記錄(又稱區塊)。每一個區塊包含了前一個區塊的加密散列、相應時間戳記以及交易數據(通常用默克爾樹(Merkle tree)算法計算的散列值表示),這樣的設計使得區塊內容具有難以篡改的特性。用區塊鏈技術所串接的分佈式賬本能讓兩方有效紀錄交易,且可永久查驗此交易。

當前區塊鏈技術最大的應用是數字貨幣,例如比特幣的發明。因為支付的本質是“將賬戶A中減少的金額增加到賬戶B中”。如果人們有一本公共賬簿,記錄了所有的賬戶至今為止的所有交易,那麼對於任何一個賬戶,人們都可以計算出它當前擁有的金額數量。而區塊鏈恰恰是用於實現這個目的的公共賬簿,其保存了全部交易記錄。在比特幣體系中,比特幣地址相當於賬戶,比特幣數量相當於金額。

起源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 ,闡述了基於P2P網絡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誌著比特幣的誕生。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誌著區塊鏈的誕生 。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算法)實現鏈接,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發展歷程

區塊鏈blockchain

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 ,在隨後的幾年中,區塊鏈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通過利用點對點網絡和分佈式時間戳服務器,區塊鏈數據庫能夠進行自主管理。為比特幣而發明的區塊鏈使它成為第一個解決重複消費問題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設計已經成為其他應用程序的靈感來源。

2014年,"區塊鏈2.0”成為一個關於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庫的術語。對這個第二代可編程區塊鏈,經濟學家們認為它是一種編程語言,可以允許用戶寫出更精密和智能的協議 。因此,當利潤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夠從完成的貨運訂單或者共享證書的分紅中獲得收益。區塊鏈2.0技術跳過了交易和“價值交換中擔任金錢和信息仲裁的中介機構”。它們被用來使人們遠離全球化經濟,使隱私得到保護,使人們“將掌握的信息兌換成貨幣”,並且有能力保證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得到收益。第二代區塊鏈技術使存儲個人的“永久數字ID和形象”成為可能,並且對“潛在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平等提供解決方案 。

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宣佈對數字貨幣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會議肯定了數字貨幣在降低傳統貨幣發行等方面的價值,並表示央行在探索發行數字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的表達大大增強了數字貨幣行業信心。這是繼2013年12月5日央行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之後,第一次對數字貨幣表示明確的態度。

2016年12月20日,數字貨幣聯盟——中國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及FinTech研究院正式籌建 。

如今,比特幣仍是數字貨幣的絕對主流,數字貨幣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狀態,常見的有bitcoin、litecoin、dogecoin、dashcoin,除了貨幣的應用之外,還有各種衍生應用,如以太坊Ethereum、Asch等底層應用開發平臺以及NXT,SIA,比特股,MaidSafe,Ripple等行業應用 。

公有鏈

公有鏈(Public Block Chains)可稱為公共區塊鏈, 指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區塊鏈。換言之它是公平公開,所有人可自由訪問,發送、接收、認證交易。公有區塊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虛擬數字貨幣均基於公有區塊鏈,世界上有且僅有一條該幣種對應的區塊鏈

聯合(行業)區塊鏈

行業區塊鏈(Consortium Block Chains):由某個群體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預選節點參與共識過程),其他接入節點可以參與交易,但不過問記賬過程(本質上還是託管記賬,只是變成分佈式記賬,預選節點的多少,如何決定每個塊的記賬者成為該區塊鏈的主要風險點),其他任何人可以通過該區塊鏈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查詢

私有區塊鏈

私有區塊鏈(Private Block Chains):僅僅使用區塊鏈的總賬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該區塊鏈的寫入權限,本鏈與其他的分佈式存儲方案沒有太大區別。傳統金融都是想實驗嘗試私有區塊鏈,而公鏈的應用例如bitcoin已經工業化,私鏈的應用產品還在摸索當中.

黑客事故

2018年

  • 01月, 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 Coincheck 遭黑客攻擊,約價值超過5.34億美元的NEM於平臺上被非法轉移。
  • 02月11日,意大利加密貨幣交易所BitGrail 遭黑客攻擊,約價值1.7億美元的NANO被盜。
  • 04月22日, BeautyChain智能合約出現重大漏洞,黑客通過此漏洞無限生成代幣,導致BEC的價值接近歸零。
  • 04月25日,SmartMesh出現疑似重大安全漏洞,宣佈暫停所有SMT交易和轉賬直至另行通知,導致損失約1.4億美金。
  • 07月10日,以色列數字貨幣交易所Bancor遭黑客攻擊,約價值超過23.5億美元的ETH,NPXS,和BNT於平臺上被非法轉移。
  • 07月25日,EOS Fomo 3D 狼人遊戲的遊戲合約遭受溢出攻擊,60686個EOS從獎勵池中被盜取, 導致部分獎勵沒有按照遊戲規則獎勵用戶。EOS核心仲裁論壇 (ECAF)對黑客進行仲裁後,凍結黑客EOS賬戶:eosfomoplay1。
  • 09月20日, 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 Zaif 遭黑客攻擊,導致損失67億日元(約6000萬美元加密貨幣),其中包括5,966比特幣。根據CNN.COM報道指出,被盜金額約4000萬美元屬客戶資金,另外2000萬則屬於交易所。
  • 12月3日,EOS Dice3D 黑客攻擊, 損失10569個EOS。黑客將被盜的EOS轉至火幣,Dice3D官方決定自費拿出部分EOS給予玩家作補償。

2019年

  • 02月22日,EOS42被黑客攻擊,黑客利用EOS節點沒有更新黑名單的漏洞去攻擊系統,使EOS42損失二百萬個EOS。這個安全事件發生後,EOS社群開始作防備措施,避免類似情況再出現。
  • 3月30日,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humb 遭到黑客入侵,超過 300 萬 EOS(約 1270 萬美元)和 2000 萬 XRP (約 620 萬美元)的資產被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