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進食 手機外放上“黑名單” 新規為文明出行“導航”

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將於2020年4月1日起施行。《辦法》在規範乘客行為方面明確了“車門或站臺門關閉後扒門”等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及“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影響運營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引來網民紛紛“點贊”。受訪人士表示,當前我國城市已經逐步進入軌道交通時代,《辦法》的及時出臺對於夯實運營安全管理基礎、營造文明乘車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辦法》對7類乘客行為“說不” 網民“點贊”支持

記者注意到,《辦法》中明確的7類約束性行為分別是:在車站或者列車內塗寫、刻畫,或者私自張貼、懸掛物品;攜帶動物(導盲犬、軍警犬除外)進站乘車,攜帶有嚴重異味、刺激性氣味的物品進站乘車;推銷產品或從事營銷活動,乞討、賣藝及歌舞表演,大聲喧譁、吵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騎行平衡車、電動車(不包括殘疾人助力車)、自行車,使用滑板、溜冰鞋;在列車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隨地吐痰、便溺、亂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躺臥或踩踏座席;在車站和列車內滋擾乘客的其他行為。

對於地鐵內禁食及使用電子設備不能外放聲音的規定,網民紛紛表示支持。微博用戶“S--KKKKATE”說:“地鐵內禁食利人利己,地鐵車廂空間小,有些食物的味道大,殘餘垃圾還會汙染車廂環境。”網民“只是路人甲”說:“早晚高峰時,不少乘客是在上下班途中,需要較為安靜的環境,這時如果有人外放手機聲音過大,等於是讓其他乘客承受‘噪音暴力’,讓人不免心生厭煩。”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屢屢出現乘客擾亂地鐵乘車秩序的情況。今年1月,視頻曝光“鳳爪女”現身北京地鐵,不僅在車廂內吃東西,還將殘渣灑落地面。隨後,該女子王某揚被北京公交警方查獲。經查,王某揚在從霍營開往東直門方向的地鐵13號線的列車上隨意將食物殘渣掉落在座位和地板上,期間有乘客要求其收拾乾淨,王某揚不但不聽勸阻,還把食品外包裝袋拋棄在車廂內後揚長而去。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成認為,軌道交通客流集中、空間封閉,其安全和秩序需要通過立法規範。《辦法》把經常發生的、帶有不良社會風氣的行為作為規範焦點,將此前的道德約束變為法律約束,對規範和引導乘客文明乘車出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辦法》還明確了客運組織、服務等規範性要求,有利於提高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質量,提升廣大乘客出行滿意度。”王成說。

統一規範標準出臺避免“要求不一”“尺度不一”

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底,我國內地(不含港澳臺地區)共有24個省份的35個城市開通運營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71條,運營里程5295公里,2018年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約212.8億人次。

記者注意到,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和客流量的大幅增加,運營過程中也不斷暴露出許多新問題,文明乘車越來越受到關注。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多個城市陸續出臺地方性法規,對乘客行為進行規範和約束。

例如,北京市於2019年5月出臺了新版《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明令禁止大聲喧譁或者彈奏樂器、外放音樂等,明確不得在列車車廂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據介紹,對不文明乘車行為勸阻制止不聽的,地鐵運營單位有權拒絕提供乘車服務,並報告公安和交通執法部門,交通執法部門將其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公安機關依法進行處理。武漢也將“言談輕聲語,手機莫擾人”寫入新版《武漢地鐵文明公約》。

但同時,各地規定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容易讓乘客無所適從,還需形成文明共識。例如,廣州出臺的地方性規定就沒有涉及“地鐵內使用電子設備不得外放聲音”,廣州出臺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坐守則》則沒有對騎平衡車、電動車乘車行為進行約束。

王成認為,無論從提高軌道交通服務質量的角度,還是基於增強乘客文明出行意識的考量,都需要出臺統一的“頂層設計”,對於乘客行為加以規範,倡導文明乘車。此次公佈的《辦法》,明確了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以及影響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將對常見的不文明乘車行為進行規範治理。

營造地鐵文明既要“管”又要“引”

受訪人士認為,明年4月《辦法》正式實施後,如何落實是關鍵。相關部門要開展執法督查,及時發佈相關的處罰結果,督促乘客自覺遵照執行;同時,還需對乘客正確引導和溫馨提示,不斷提升提高市民自我約束能力。

王成表示,目前,《辦法》中雖然對影響安全和秩序的行為以“禁止”和“不得”進行明確,但並沒有明確乘客違反相關規定後的法律後果,因此需要與相關法律規定結合起來,依法對違規人員進行處罰,提升法律震懾力。同時,還要加強對於乘客文明出行的引導。“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和主管部門要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宣傳,讓《辦法》中的規定內容深入人心。”王成說,對於乘客的違法行為,運營企業工作人員要及時介入進行勸阻,提高保全證據意識,在無法快速制止的情況下及時向相關執法部門報告。

一位北京地鐵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實工作中,遇到在地鐵吃東西、推銷等行為,都會第一時間上去勸阻,大部分人聽到勸阻後能夠有所收斂。但畢竟地鐵人流量非常大,有些不文明行為很難及時發現。

“《辦法》的發佈,是對每一個人的一次文明提醒。”網民田凱說,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的表現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明素養,也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一起營造整潔清新的地鐵乘車環境。(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魯暢 丁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