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在中國文化與歷史長河之中,文明的創造往往離不開聖賢的身影,倉頡造字便是其中的典型。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後世稱之為“史皇”,東漢《論衡》記載:

“倉頡四目,為黃帝史”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一直都充滿著神話色彩,就連倉頡本身也是神話的代表。傳說倉頡有四目,能夠看清天地鬼神,因而創造了文字。

戰國時期的《世本·作篇》《呂氏春秋·君守》《韓非子·五蠹》《淮南子》等著作關於《倉頡造字》都有記載。而“倉頡造字鬼神哭”這個典故出自於奇書《淮南子》。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句話的含義是,昔日倉頡造字之時,慄米從天而降,夜裡鬼哭神嚎。

鬼,上古時也可以指神,有靈魂的東西。比如墨子把上天稱為天鬼。

然而倉頡造字和“鬼”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鬼會哭?難道“鬼”有“文字”的獨家發行權嗎?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關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解釋。

第一:人類文明使鬼神恐懼

明末時期的大文豪李漁先生曾對這一問題進行過解釋。李漁認為,人類創造了文字,也就迎來了文明,而文明會令人類失去對鬼神的敬畏之心。

世界的神秘性對於人類來說成為了探索了目的,鬼神那層密不透風的窗戶紙被捅破,所以天漏氣,破洞中露出慄米,象徵著人類能夠通過文明發展農業,自力更生,而鬼神們則失去了威信,從此無處遁形,所以在夜間痛哭。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李漁的這種說法並不無道理,古代有一則傳說,《山海經》的作者大費挖出井水後,人們不再為飲水而煩惱,於是各地的人們開始挖水井,但隱匿於林間泉水的神龍沒有了生存的地方,於是奔騰入海;生活在地下的鬼神沒有了棲身之處,所以遷移到了崑崙山。

古人的思想層次非常高深,他們在感嘆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在思考人類文明對自然的破壞。

這並非是過度解答,《淮南子》中有言:“能越多,而德越薄。”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古人的話發人深思,古人的思想令人感嘆,所以古人口中“鬼”代表的並不是“鬼魅”,而是“神秘”,是“自然”,是“天地”。

道家創始人老子有言:“智慧出,有大偽。”意思是智慧與文明所包含的含義,未必都是好的,只有妥善地利用,才會生出善果。

倉頡造字是華夏文明的里程碑,但古人們卻對“倉頡造字”的行為有褒有貶,這無非實在暗示我們,文明是一把雙刃劍,文明能創造未來,也能毀滅未來。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第二: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神化倉頡

文明的產生必然有英雄和聖賢出現,倉頡就是這樣的聖賢,據歷史學家考證,在距今公元前5000—4500年的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就發現了具有文字功能的刻畫符號,在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就出現了象形文字的符號,也就是說漢字的歷史至少有6000多年。

倉頡生活在黃帝時期,相當於大汶口文化晚期,這個時期已經有象形文字產生,倉頡只是代表了漢字創造者的形象之一,漢字並非倉頡一人所造。但後世為了突出文化、文明的神聖性,便以倉頡為藍本塑造了一個無所不能的文字之神。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對於這種認識,宋代的羅泌曾在《路史·辨史皇氏》一書中寫道:“上古始制文字者,倉頡也。而無懷氏已刻徽號,伏羲已立書契,俱在炎、黃之前,豈得至黃帝而始制文字耶?”羅泌的說法非常有見解,無懷氏、伏羲氏都比黃帝還早,但他們已經會使用符號來記錄,懂得書契條約了,所以漢字並非倉頡一人獨創。

既然漢字非倉頡獨創,那神化倉頡,自然能夠將文字的產生、文明的產生有一個合理的出處,也能滿足後世對上古先賢的崇拜。

第三:人類文明追溯崇拜的結果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文明發展催生了文字的誕生,人類需要一種符號來記錄更多的信息,從而將這些信息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於是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各大部落的符號或圖騰演化為基本的文字。

文字未出現之前,人類迷信神鬼之事,從而催生出了“巫師”“巫醫”等神職人員,這些神職人員依靠占卜通靈的手段,求雨,祭天,為老百姓解決一些技術性問題。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但這種裝神弄鬼的行為效率低下,且沒有準確性,直到文字出現後,人們可以通過文字記錄經驗,創造書簡,傳承知識,組織生產,開創地域文明等事物。通過文字的不斷傳播,人類在農業生產方面能夠利用文字總結出經驗,推動了農業發展,人類進入“農耕時代”的文明階段。

而《淮南子》中所形容的“天雨慄”,所指的是農業生產力的爆發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如同天上下慄米一般繁榮,比喻穀物增多,糧食產量加大。

“文字”的誕生促使統治階層轉而相信有文化的文人,從而拋棄虛張聲勢的神職人員,從此鬼神之流沒有了立足之地,“鬼夜哭”。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自西漢以後,尤其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倉頡的地位一直都在上升。最典型的是《漢書·古今人表》將歷史人物分為三六九等,其中,炎黃堯舜為第一等上上聖人,倉頡被列為第三等上下智人,可謂地位之高。

在《河圖玉版》中則稱:“倉頡為帝”,在《春秋元命苞》中又稱“倉帝史皇氏,名頡”。倉頡從史官到聖人再到與黃帝幾乎齊名的倉帝,這種地位的抬升正是人們獨尊儒術,尊崇漢字及其所代表的漢文化的結果。

由此可見,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並非什麼超自然現象,更非是什麼怪力亂神,這是人們對一種文化追溯崇拜的結果,是後世對漢字及其創造者的無比敬仰之情。

人類創造文字,是從野蠻走向文明,從落後走向先進,從今天走向明天的一個過程,古人不懂得科學,但也能認為這是一個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