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電影《少年的你》劇照

《演員請就位》裡郭敬明導演說,由他的作品改編的《悲傷逆流成河》是第一部“認真”反映校園霸凌現象的電影,我笑了。

看到電影《少年的你》真的認真地講述校園霸凌的殘忍時,我哭了。

有人說,電影拍得太誇張了,真實的校園生活哪裡有這麼多的黑暗?

其實,在校園裡的欺凌,孩子的惡,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可怕。

不能直視的除了太陽,還有人心。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電影《少年的你》劇照

電影最終還是拍得比較唯美的。

觀影后,我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

如果陳念不是女孩,她沒有和小北之間的情義,她該尋求誰的幫助?

如果陳念沒有遇到小北,她會怎麼做?成為下一個胡小蝶被逼致死?還是成為魏萊的跟班、成為施暴者來保護自己?

如果陳念沒有遇到心存善念的小北,而是掉入另一個更深的狼窩,是不是註定悲劇的結局?

……

影視作品要傳達的當然還是正能量,所以給了陳念和小北完美的結局。

而生活的殘酷遠不止於此。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電影《少年的你》劇照

前幾天,我班上的學生小A遭遇了高年級學生的欺凌。

起因是一件很小的事,初三年的幾個學生和初二年的孩子分別在兩個球場打籃球,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後來,初三年的籃球滾出了球場,為首的混子B傲慢地命令初二的學生幫他們撿回來,小A很不服氣地罵了一句,聲音不大,卻給B製造了尋釁的機會。B把小A拽回來狠狠揍了一拳,轉身的時候小A又“切”了一聲,B盛怒之下對小A拳打腳踢,然後警告在場初二年的其他學生,誰再敢和小A打球,就打死誰。眾人一片沉默,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因為圍觀者眾,後來這件事就傳到了老師這裡。我第一時間和小A的家長取得了聯繫,並且讓所有能找到的班級目擊者寫下事件全過程,蒐集了十多份證詞,上報年段和學校德育處處理。

最終的結果是,年段暫停初三年幾個涉事學生的課程,由家長在家進行批評教育。由於學校並沒有開除未成年學生的權力,又鑑於幾個混子在派出所是留有案底的,德育處建議受害者家長報警。但是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校被打擊報復,暫時未選擇報警。事情到這也就告一段落了,我的心緒卻久久不能平靜。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電影《少年的你》劇照

《烏合之眾》裡說,群體表達情感時,總表現出簡單化極端化的特點,不是極愛就是極恨。它會瞬間走向極端。群體質疑一切是與非,而且非常清楚自己的力量,所以既不容忍不同的意見,也喜歡強制服從。群體會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也能有崇高表現。

所以,人在群體中很容易失去自己。

無論在電影或是在現實生活中,除了為首作惡的人之外,身邊總還有一大群人。他們有的是跟班,不直接執行暴力,卻為施暴者造勢;他們有的是旁觀者,怯懦而卑微,為了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選擇了順從;他們還是沉默的大多數,在無意識情感的支配下,不願意做站出來發聲的人。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電影《少年的你》劇照

胡小蝶被欺凌時,身邊的陳念是這樣的人;陳念被欺凌時,身邊的同學們是這樣的人;和B一起打球的傢伙是這樣的人;小A身旁的隊友也是這樣的人;甚至小A的家長因為有所顧慮,也選擇做這樣的人。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認為是自己的責任。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電影《少年的你》劇照

我們希望能保護自己的孩子,給他一個安全的世界。

那麼,在遭遇校園欺凌時,我們要教孩子們怎麼做呢?

1、 保持鎮定,懂得求救,儘量靠近人群,可採用異常舉動引起周圍人注意。

2、 主動避險,上下學儘量結伴而行,儘量避免獨行。

3、 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儘可能和對方周旋,不要激怒對方,拖延時間求得救援。

4、 及時報告大人,尋求師長或警察的幫助。

5、 多參加集體活動,尋找興趣健康、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也是自我保護。

6、 發現欺凌事件,想辦法救助或報告老師、告知家長。

7、 撥打法律援助熱線,尋求法律途徑幫助。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要這樣教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

電影《少年的你》劇照

以暴制暴不是終止校園欺凌的辦法,希望每個善良的天使都能健康長大。

願我們的校園,仍有一片純淨的藍天。

作者:葉子愛導圖,80後兩娃媽媽,愛閱讀愛導圖,希望做知識的點燈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