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東德人鏡頭下的中國:豪情萬丈,勃勃生機,圖9如今看不到


【迎接外賓到訪】1959年,東德組織了一支訪問團來中國訪問。訪問團成員中不乏攝影愛好者,他們對東方的中國充滿著好奇。訪問中國期間,東德人足跡遍佈半個大半個中國,拍攝了大量中國各地民生百態的照片。從這組照片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感受:1、人們的精神面貌很好;2、人們幹勁十足;3、這是一個豪情萬丈,充滿勃勃生機的時代。

【聚精會神看戲的人】1959年正處於中國第二個五年計劃中,而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任務,使得國家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一階段的目標有5個:繼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鞏固和擴大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進一步地發展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培養建設人才,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增強國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長江邊的貨船運輸】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交通項目上馬。以鐵路為例,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成功通車。到了1980年底,隨著五個“五年計劃”的實行,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4.9940萬公里,全國鐵路網骨架基本形成,創造了世界奇蹟。


【笑容滿面的女孩】照片中女孩的笑容打動人,她剛從長江裡游泳歸來。某種程度上來說,照片中女孩的精神面貌是那個時代人們集中的體現,與新中國成立時期相比,他們已經能相對吃飽飯。

【三門峽大壩施工現場】三門峽大壩是當年蘇聯援建中國156個重點項目中唯一的一個水利工程,它於1957年4月開工,1961年建成,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是黃河上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為目標的綜合大型水利樞紐,影響無比深遠。

【第一次看到電視的民眾】相信70後、80後的農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時農村電視機寥寥無幾。如果誰家買了電視機,那麼這戶人家只要電視機是開著的,電視機前永遠站滿了前來觀看電視節目的人。另外,當時電視機寥寥無幾,但都是經典。


【瀋陽技工學院裡的學員】當時能進入技工學院學習者寥寥無幾,無一不是行業的精英。這些學員幾乎都是脫產來學習,他們都無比珍惜這個學習機會。筆者曾看過一段描述,說是有的技工為了掌握一門新技術,竟然吃飯時一個人愣了神,當在食堂吃飯的人都走完了,他才清醒過來。

【武鋼裡的工人們】武漢鋼鐵廠是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於1955年開始建設,1958年9月13日正式建成投產。當時能成為鋼鐵廠裡一名工人,那將是一件無比自豪的事情。在其他人看來,這進入鋼鐵廠就意味著高收入、高福利,這是其他普通職業無法比擬的。

【拾糞的老人】這一幕如今再也看不到了,在那個化學肥料匱乏的時代,有機肥是莊稼肥料的首選。相信農村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生的人,對於拾糞應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當時拾糞幾乎成為孩子們日常必需要完成的任務之一,結果因此產生競爭乃至動手打架也屢見不鮮。


【笑容滿面的孩子們】照片中孩子們的笑容無比打動人,這些孩子都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而是時局動盪,能夠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這些孩子親眼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以及所在家庭環境的改善。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遠離戰爭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