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不只是成功之母,也许是再败之母!且看六国失败


石门之战-秦献公,秦将章蟜率军攻魏河东,大败魏军于石门,斩首魏军6万。秦国第一次大胜利,挂名周天子周显王向秦祝贺,秦献公有了“伯”称号。商鞅未至秦国。此战为秦霸天下打下根基,魏国失败开了头。

雕阴之战-秦惠文王,采纳苏秦之计,公孙衍为帅。在雕阴大败魏军,斩首8万,魏将龙贾被俘。公孙衍封大良造。魏迁都大梁,此战魏军在军事上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属于河西之战第五次战役。

修鱼之战-公元前317年,公孙衍合纵战略修成,魏、赵、韩、齐、楚五国伐秦,韩、赵、魏出兵。秦惠文王派樗里疾率军迎击。斩首三国共计8万,秦国损失7万,惨胜。此后,韩国质押太子,魏国内政受秦国干涉。

丹阳之战-公元前312年,楚怀王令上柱国景翠,统兵二十多万,分兵两路进攻秦国。秦派樗里疾,带领秦、韩两国之兵,迎战楚国。楚国阵亡8万,将军屈丐等被俘,七十多个将领战死或被俘。此后蓝田之战,楚国再败。秦完全控制汉中,楚对秦关中地区威胁消失。楚最后战败由丹阳、蓝田之败开始。

宜阳之战-秦武王三年至武王四年,秦将甘茂在韩国重镇宜阳,大战韩国,斩首韩军6万。此战攻坚不顺,甘茂将个人钱财用于重赏士兵,终于大胜。此战,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


伊阙之战-周赧王二十二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歼灭互相观望的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全歼韩魏24万,韩国精锐损失殆尽。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鄢郢之战-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秦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楚的战略主动。采取掏心战术攻入楚国,并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攻克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国都郢,斩首30多万,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华阳之战-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秦国名将白起、魏冉率军在韩国的华阳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杀魏赵联军15万。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赵国廉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赵王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白起,白起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取得胜利。坑杀45万赵军,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