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城池保卫战:城虽陷,唐人气节却长存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由唐玄宗一手打造的开元盛世就此终结,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中国历史再度进入到混战时期。

安禄山起兵前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雄兵20万,加之与宰相杨国忠不和,杨国忠屡屡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终于两人的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局面。杨国忠又在长安城中抓捕安禄山的亲信党羽,终于使安禄山下定决心叛唐。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城池保卫战:城虽陷,唐人气节却长存

安禄山的反叛,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加之其自身实力的雄厚,也是能够和唐王朝掰手腕的巨大因素。

安禄山的战略

安禄山的实力范围基本在河北,山西北部一带,而唐王朝的两京长安和洛阳就成为安禄山首要攻破的地方。

安禄山的战略总结起来就是“一守二攻三封锁”。

1.守:守住大本营,范阳是安禄山的大本营,因此要守住范阳。

2.攻:这个攻分为两个路线,一个是攻击山西,山西除了北边的大同外,南部是唐朝的势力范围,因此攻下山西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条路线是进攻两京,因为两京是唐王朝的中枢所在,攻下长安和洛阳就等于起事的成功。

3.封锁:封锁唐朝的赋税来源,当时长安和洛阳的赋税主要来自江淮一带,因此,安禄山要分兵占据通济渠上的据点,切断江淮和长安洛阳的联系。

进兵神速

安禄山的叛军先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势迅速占领河北,然后南渡黄河,占据开封,这时候洛阳已经近在咫尺,成为安禄山的囊中之物了。由于唐玄宗后期,唐军的主要兵力分布于边庭,中央的军事实力早已不是边军的对手。

加之唐玄宗轻信安禄山,对于战场形势产生误判,直到安禄山的大军开到黄河边才醒悟过来,急忙派封常清招募兵源,前往抵抗。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城池保卫战:城虽陷,唐人气节却长存

安禄山剧照

封常清匆忙组织的募兵战斗力可想而知,在和叛军的交战中,一触即溃,安禄山在同年十二月就占领了洛阳,这时候距离他起兵才刚刚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

公元756年,唐玄宗又错误的命令哥舒翰出兵潼关,致使二十万大军一战损失殆尽,唐玄宗这时候开始陷入恐慌之中,已经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匆忙之中逃离了长安,经汉中进入四川,太子李亨则北上朔方,由此,唐王朝的国本根基开始动摇,再也无法恢复到盛唐的时候了。

东线战场的抵抗

与唐王朝西线战场的失利同时进行的,是东线战场上殊死抵抗的唐军将士们。这之中,以张巡为代表的,先后历时两年之久的雍丘和睢阳保卫战,成为了挽救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城池保卫战:城虽陷,唐人气节却长存

如图,睢阳(今河南商丘)位于通济渠中段,又是从中原南下进攻江淮的重镇,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公元756年,叛军声势浩大进攻河南,河南各守将纷纷投降,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叛军,并充当叛军的先锋,但是因为淮阳兵的起势,令狐潮退出了雍丘城,张巡乘机攻入雍丘,至此,雍丘之战开始打响,属于张巡最高光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雍丘之战

张巡虽然占据了雍丘城,但是此时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以令狐潮,李怀仙为主将的燕军有四万兵力,而城内守军只有两千。从战争开始,张巡的兵力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

但是张巡首先采取了心理战法,即主动出击,这时候燕军尚不清楚张巡的实际兵力,因此出城作战也是一种扰乱敌人的战法,果不其然,燕军没有料到城内的士兵会突然冲出来,慌乱中来不及应战,只能向后撤退。

但是雍丘城内毕竟兵少,只能依靠城池来做好防守。燕军在城池四面架好百门投石机,随着巨石轰击城墙,城池损毁严重,张巡命人砍伐树木,在城上设立木栅栏,以此来抵挡燕军。燕军顺势攀上城墙,张巡又命人将蒿草点燃,焚烧燕军,燕军死伤惨重。到了夜间,张巡亲自披挂上阵,偷袭敌营,燕军接连败退。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城池保卫战:城虽陷,唐人气节却长存

令狐潮知道短时间内无法攻占雍丘,于是也采取心理战法,当时玄宗已经逃亡四川,令狐潮借此劝说张巡投降,但是张巡被围困在雍丘,根本无法得知玄宗的消息,于是他在帅堂前挂上玄宗画像,率领将士朝拜,以此来稳定军心。

令狐潮的心理战失效了,张巡却在始终想办法,一天晚上,张巡命人将扎好的稻草人穿上衣服,用绳子绑好,在城头上慢慢放下去,燕军看见有人出城,以为是要来偷袭,于是派人放箭。

张巡凭借“草人借箭”的方法,在几个晚上就收获了数万支。几天后,燕军发现城上下来的是稻草人,于是再也不射箭了,还嘲笑张巡故技重施。谁知张巡反其道而行,受到麻痹的燕军放松了警惕,遭到张巡派下来的守军偷袭,损失不小。

张巡与令狐潮在雍丘对峙了一年有余,经历大小战斗300多次。令狐潮始终不能攻克这座只有几千人驻守的城池。

退守睢阳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雍丘之战后,由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阴谋杀害后,燕军开始逐渐撤出关中,将战场转移至河南洛阳,河北邺城一带。

燕军又攻占了山东兖州,东平。此时,燕军在河南一带的实力大增,雍丘无法坚守,张巡只得带兵退守到睢阳城。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城池保卫战:城虽陷,唐人气节却长存

此时燕军主将尹子琦率领藩汉部族十几万进攻睢阳,睢阳城内守军也只有七千人,张巡几乎是复制了雍丘之时的战法,先是出城击溃敌人,然后据守城池。

燕军用云梯攻城,张巡就命人烧毁云梯,燕军用攻城车钩车攻城,张巡就命人投下巨石将钩车砸烂。凭借顽强的守城,燕军无法取得突破。

困守孤城

尹子琦知道无法正面攻破城池,于是采取了围城战术,沿着城池挖掘壕沟,又在壕沟外筑起栅栏,企图将张巡困死在睢阳城中。这种战法和后来的曾国藩十分相似,每当攻不下太平军的城池时,就挖沟围困,很多时候城池不是攻破的,而是被围多年,城中之人饿死后才开始进攻。

不得不说,这种战法是十分有效的,尽管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对于孤城来说,基本没有生还的希望。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城池保卫战:城虽陷,唐人气节却长存

张巡的士兵在吃完粮食之后,开始吃树皮,老鼠,后来又开始吃人,据说城中被吃的人有几万,当然这种说法还有待考证,不过可以想见当时战争的残酷性。

应该说张巡是可以生还的,在睢阳城的周围,就有彭城的许叔冀,临淮的贺兰进明,但是当张巡派南霁云到临淮求援时,贺兰进明只给他三千人马,完全是隔岸观火的态度。对于燕军的进攻,这些人只求自保,也谈不上救援张巡了。

唐人气节

一个人的气节,总是能在最危难的时候展现出来,张巡就是这样的人,尽管最后城破被俘,张巡仍然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每当回首这一幕,总是能够想起文天祥在面对元人的招降时,毅然写下那首传颂千古的《过零丁洋》,也许,气节,就是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仍然抬起的高傲的头颅。

雍丘和睢阳的坚守,让唐军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对付关中和洛阳的燕军,同时,安禄山阻断唐王朝赋税路线的战略彻底失败。由此,唐王朝开始进行反攻,将燕军的活动区域压缩在华北平原一块狭小的空间里,等待他们的,就只剩下失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