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在破題,鄭州智庫2019研究成果即將發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一川 通訊員 李冰冰

“最強大腦”智囊團,為鄭州帶來“頭腦風暴”。

2017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與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研究院

長期護理保險、大健康產業、樞紐經濟、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被列入中國社科院鄭州研究院2019年度的四項課題。開展這些課題研究,既是落實國家戰略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鄭州市引領社會發展、服務民生建設的重大創新實踐。

據悉,上述四項課題將於11月4日在鄭州發佈。為此,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專訪上述課題負責人,為您提前打探有關鄭州的最新研究課題成果。

課題一:

探索可推廣的鄭州長護險模式

“郑”在破题,郑州智库2019研究成果即将发布

課題組受訪人

張盈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執行專家

高齡化、老齡化“兩化”提速下,當前我國家庭養老面臨挑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開始在試點地區試行長護險模式。

根據國家醫保局的統計,截至2018年底,試點地區長期護理保險覆蓋6300餘萬人,有25.5萬長期失能的人享受到待遇,包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受益人的家庭經濟和護理負擔明顯減輕,失能人員感受到了政府的關心和社會的照顧,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制度。同時,試點地區也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解決多年來我國養老服務市場推而不動、質量難控的問題。

在鄭州探索試點長護險是否可行?課題組表示,鄭州探索長期護理保險,最大的特點就是解決籌資機制問題,不再從醫保基金中籌資,而是加大政府投入,為社會成員搭建終極安全網。測算顯示,如果政府投入佔一半籌資,政府只需拿出財政收入不到0.4%,加上個人少量籌資,就可實現近5萬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照護服務保障。

課題組認為,鄭州若試點長護險制度,可以借鑑南通、上饒等地的做法,全覆蓋,不分城鄉,統一制度,人人平等,保基本並以居家照護為主。

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人口年齡結構、人均可支配 收入、平均工資等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接近,長護險“鄭州模式”將具有代表性。鄭州可以走出自己的優勢:全覆蓋,職工和居民制度統一,實現制度公平;政府補助和個人籌資相結合,加大政府投入,個人繳費低起步,待遇保障保基本;做好中長期測算,根據人口年齡結構和各年齡失能發生率預測失能人口規模,在不增負、穩待遇的前提下,儘可能擴大覆蓋面,實現“全人群”覆蓋,應保盡保,一個不落下。

課題二:

鄭州應塑造大健康產業“新格局”

“郑”在破题,郑州智库2019研究成果即将发布

課題組受訪人 張車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人口科學》主編,《勞動經濟研究》聯合主編,中國勞動經濟學會會長,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

王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研究員

大健康產業既包括生態、健康服務等公共品,也包括健康產業等經濟活動。

對於如何構建新時代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標準,課題組認為應從“健康生活”、“健康生命”和“健康文化”三個出發點來著手更加符合我國發展健康產業的初衷。

數據顯示,作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鄭州2018年總人口已達1012萬人,人口規模不斷加大進一步激發對醫療、康養等健康產品的需求。2017年鄭州市大健康產業增加值約為718億元,佔鄭州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

截至目前,鄭州的養老事業和健康管理體系正逐步完善,已全面建立了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實現了高齡津貼全覆蓋。為更加高質量地發展大健康產業,課題組認為,鄭州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生物醫藥與醫療產品產業鏈,全面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推進健康養生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深化醫療服務與養老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健康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引入新技術,培育健康產業新業態。

同時,鄭州可探索“嵌入式”新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鄭州市的“嵌入式”新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可重點開展面向失能失智和高齡老年人的照護服務,引導社區養老服務重點發揮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兩類功能;以智能養老應用為手段、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支撐、小區服務站點為補充,有效保障社區機構、居家老人、子女的實時互動;統籌規劃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規範化、專業化、連鎖化發展。

課題三:

鄭州應將經濟樞紐轉化為“樞紐經濟”

“郑”在破题,郑州智库2019研究成果即将发布

課題組受訪人 劉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工業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鄭州應挖掘“居中”優勢,將經濟樞紐轉化為“樞紐經濟”。

具有國家中心城市等多重國家戰略;具備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擁有GDP超萬億、常住人口超千萬等體量優勢,還兼具開放包容、根源性的人文基礎。發展樞紐經濟,鄭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鄭州應如何發展樞紐經濟?課題組認為,時代背景下,鄭州應當著力做強與交通樞紐伴生的資源集聚效應,做大做實產業發展平臺;基於大平臺所釋放的資源配置動力,一方面大力吸引外部先進要素導入、促進樞紐型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程,另一方面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強化產業和城市的相互聯動與支撐,助力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同時以對外開放為動力,加強與周邊城市產業聯接,放大輻射效應,推進區域分工,帶動中原城市群在更大規模、更深層次上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

鄭州打造樞紐經濟的抓手可概括為五大:建設大樞紐、構築大平臺、驅動大產業、發展大城市、實施大開放。

鄭州應將加快平臺載體建設作為下一步工作的突破點,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否則,就難以充分發揮資源和信息集聚的經濟效應,樞紐經濟也將缺失關鍵的推動引擎。

課題四:

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鄭”在破題

“郑”在破题,郑州智库2019研究成果即将发布

課題組受訪人:何海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靈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應當有與之相匹配的金融市場,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聚集。

據瞭解,目前,很多地方都出臺了金融規劃,包括各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等重要城市。各地的金融規劃都指向一個目標:建設不同層級的金融中心。

建設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鄭州應抓住多重國家戰略規劃獲批實施的歷史機遇,鞏固提升金融產業既有優勢,建立符合實體經濟需求和金融發展趨勢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打造與國家商都相匹配的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具體做法上如:打造全國重要的商品期貨交易與定價中心、全國重要的航空金融服務中心、全國重要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全國重要的金融後臺服務中心、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等。

課題組認為,建設金融中心要做到速度和質量兼顧,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把握“區域性”和“現代性”,要進行錯位競爭。同時,應圍繞鄭商所做好優勢文章,加強人才培養與智庫建設,在高校加大期貨相關的課程建設。同時,可以從金融信息化入手,在科技金融創新等領域找到自己的獨特發展路徑。

同時,課題組建議,在發展科技金融的過程中,鄭州應當儘快建立包含多種金融工具的多元融資渠道,加強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力度開發與科技企業相適應的金融創新產品,構建豐富的科技金融生態體系。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