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芦方文


日军在战斗过程中喜欢拼刺刀世人皆知,一般情况日军和对手交锋前先用火力压制,在双方弹药消耗完得不到及时补充时,日军就发挥他们的拼刺刀优势和对手肉搏。

二战期间,日本主战场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日军的武器是三八大盖,这种武器相对当时对手的步枪有不少优势。

首先三八大盖枪身长达1.7米,超过了对手步枪的长度。加上刺刀简直就是一杆古代的长枪。古语云:“一寸长一寸强”。日本士兵虽然比我国士兵矮一点,步枪长度弥补了这一不足。



再就是拼刺刀是日军的特长,日本士兵从进部队第一天起,接受的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洗脑,对死有种狂热的追求。

为了锻炼胆量,他们竟用俘虏和百姓进行活人练习,培养一种嗜血如命的性格。这是对手不具备的心理,所以日本人在拼刺刀时从气势压倒了对手,一般日军总是得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战。顺带说一下,日军喜欢拼刺刀另外原因就是国内资源缺乏,尤其是制造子弹的钢铁。美国参战后实行的是火力压制,美国不缺子弹,他们不和日军拼命。

美军没有弹药供应不上的问题,日军拼刺刀的优势发挥不出来。美军的武器比日军先进。所以二战中,日军很少和美军拼刺刀。

同样的问题,我们发现日军也没有和苏军拼刺刀的场景,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可能猜想日军是不是长得太矮,不敢和高大的苏军拼刺刀呢?(如图)



还真让你猜对了,日军确实害怕苏军,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日军害怕苏军是被苏军打怕了,日本人就是这样,他们崇拜强者。

二战期间,日军占领了东三省后,打算向北侵犯苏联掠夺西伯利亚矿藏。于是发起试探性的战役——诺门坎战役。

然而日军打错了算盘,第一脚踢到了钢铁上,他们碰到了强劲的对手——苏联名将朱可夫率领的苏、蒙联军。

战役结果是:日军的2个甲级装甲师团,2个甲级步兵师团被打得全军覆没,死伤关东军5万多人,苏联这边损失才6000多人。

这一场战役日军被打痛了,于是放弃北进,开始南下侵略东南亚诸国,同时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略条约》。

日本不敢和苏联叫板,只是在东三省驻扎了大批的关东军。



二战临近结束时,苏联“下山摘桃”,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实惠。在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并迅速发动了“八月风暴”计划,苏联以坦克、重机枪等先进武器组成了强大的钢铁洪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打死了8万多人,俘虏了将近60万。日本彻底投降。

综上所述:日军没有和苏军拼刺刀一方面是苏军没有给日军机会,苏军都是先进武器,同样不存在着子弹缺乏的情况,日军拼刺刀的优势没发挥的余地。另一原因是日军从气势上压不住苏军,日军武士道精神在苏军面前不值一提,这正是“恶人自有恶人磨”的道理。


秉烛读春秋


日俄战争中,日军与俄军就已经在刺刀上较量过了,日军当时对刺刀训练极为重视,加之战术合适,两三个矮小的日本士兵靠在一起,就能对付一个班的俄军,给了俄军深刻印象。

二战中,日军与苏军主要是在张鼓峰、诺门罕和苏军出兵东北的时候交过手,那时候的苏军已经跟当年的俄军完全不一样了,苏军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除了大量装备坦克和火炮外,步兵更是大量装备各类自动武器,在西线与德军对抗都能部落下风,何况是日军?

位于东北的日军,在二战末期的主要步兵武器是99式步枪和99式轻机枪,几乎没有任何冲锋枪,相反,苏军在二战中装备了大量冲锋枪,仅波波沙就生产了500万支,苏日两军步兵遭遇,日军士兵还不等冲到身前展开刺刀战,就被苏军冲锋枪扫倒。因此,苏日两军当时不存在敢不敢拼刺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拼刺刀的问题,日军根本没机会。


鹰眼防务观察


二战时期日军的白刃格斗术是最强的,论拼刺刀对付一个日军,八路军需要3名战士,国军需要4~5人,而苏军则需要6~7人。


百团大战时,冀西军区的杨成武司令员曾经对日军的白刃格斗术做过总结。日军刺杀术之所以强,主要靠三点:武器、体力、训练。

冷兵器作战讲究一寸长一寸强,日军的三八大盖加刺刀1.801米,中国军队的中正式步枪加装刺刀总长度是1.685米,而苏军的步枪加刺刀仅1.666米。

虽然只相差十几厘米,但实战中却是致命的。当对手的刀尖还没有触碰到日军,鬼子的刺刀已经刺进你的胸膛。

论体力,中国军队和日军差距也很大,无论是成长过程还是在部队,生活水平都相差甚远。

日军每顿都有大米饭、罐头肉,是不是还去抢劫老百姓的家禽打打牙祭。而中国军队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八路军伙食就更差了。


小鬼子虽然矮,但又壮又有力量,白刃格斗是个体力活,在这点上日军优势明显。

苏军在体力虽然不输日军,但俄罗斯人人高马大,十分笨拙,反应速度远远不及日军。

在训练方面日军优势更明显,日军自小就普遍参加过军事训练,刺杀术是必修科目。

新兵训练时,每天需要练习刺杀上千次以上,还包括练习刺杀配合战术。

更为可怕的是日军为了练刺杀术,还拿中国百姓做实验。据老鬼子金子安次回忆说,活体刺杀主要是练习如何避开肋骨,直次心脏。


日军的刺杀术有多厉害,从一些实际案例可以得出结论。诺门坎战役时,苏军的兵力、武器对比日军至少都有三倍以上的优势。

但结果苏军的伤亡还高于日军,其中冷兵器造成了伤亡高达30%。

据一名苏联老兵回忆,诺门坎战役中,三个鬼子相互配合对战他们两个步兵班,他们差不多死伤十几人,而三个鬼子竟无一人受伤。

国军在石牌保卫战时,胡琏的11师曾和日军发生过万人白刃战,经过3个多小时血战,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据战后统计,这场大血战,国军兄弟虽然表现的极为英勇,但和日军的伤亡比例高达5:1。

八路军在百团大战时,也曾和日军发生过不少白刃战。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三个八路军才能对付一个鬼子。


为啥八路军的刺杀要强于苏军和国军呢?主要有两点原因:八路军抓获日军俘虏,基本都会让他们教授刺杀术,然后再全军普及。

其次,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太差,还有不少人连枪都没有,所以非常重视白刃战,自然而然就会加强刺杀训练。

即便是这样,在两军对战时劣势还是很明显。据一名练过武术的老兵说,他第一次和鬼子拼刺刀时,刚一出手就被鬼子把枪挑飞了。

他练过武尚且和日军力量相差这么大,其他战友就更吃亏。

不过大家都不怕死,几乎都是拿命相拼。往往都是被日军刺中时,选择迎刃而上,和鬼子同归于尽。就是依靠这种打法,八路军才能在敌后生存,才获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支持。



花木童说史


我们知道二战期间日军和中国军队拼刺刀,都获得了不错的胜利,但是,在面对苏军的时候他们就很少有使用刺刀和他们拼杀,这个主要是从国家的划分的,一方面我国武器落后,主要还是汉阳大造。

而日军使用的武器是防制毛瑟款的1898式,这款先进于中国军队的武器,还有就是他们所搭配的刺刀比中国军队的刺刀长,长刀对短刀,可以说他们在和中国军队作战的时候,他们的伤亡少于我军,而造成这种原因的基本就是日军的刺刀比中国军队长,他们在和中国军队拼刺刀的时候他们就优于中国军队。

而为什么日军会专心在刺刀上面,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武士道制度,白刃战是武士道文化的高级表达方式,因此,他们在日常训练中也以白刃战训练是不可少的,虽然,各国对于日军在枪上佩刀不理解,但是,实际上在单兵作战的时候确实刺刀的威力还是比较厉害的,因此,日军在战场上取胜于中国军队。

虽然,日军确实在近战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实际遇到热武器的时候,他们就算在勇猛也比不过苏军。我们知道开始的苏军、美军确实给日军给吓到了,但是苏军在调整作战策略后就很快扭转战局,要日军的伤亡增加了不少,但是苏军和美军发现了白刃战的缺点,他们准备了手枪,导致日军还是很害怕跟他们进行拼刺刀。

但是,日军的刺刀还是有一定的威胁,一旦日军发动夜袭就会血洗苏军或者美军,因此,在遭到几次伤亡后他们就采用了手枪来抵御日军,毕竟手枪的灵活比远程射击方便了不少,也可以对自己进行很好的防护。


苏军拥有强大武器装备,因此,在 后来苏军在遇到日军白刃战后,他们不在硬碰硬直接用冲锋枪进行设计,这种方式虽然射击精准度不高,但是,对于近身作战还是很有效果的,因为日军提刀和苏军作战的时候还没走两步就直接给苏军冲锋枪击倒,等待日军只有死亡。

美军也根据日军的缺点,也改变了自己的作战方式,采用三人一小组,两人负责射击,一人负责补充弹药,然后在两人用完子弹后,这人就补上去,负责射击,另外另外两人进行掩护,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他们的伤亡。

所以,在苏军、美军改善了自己的作战方式和武器装备后,日军基本上就不敢和苏军、美军进行白刃战,因为,这样做就是直接送人头,所以说日军为了自己的考虑也不会对他们使用白刃战。


莫地方


为何在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谁说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恰恰相反,是日军想和苏军拼刺刀,苏军躲着不敢拼。

实际上,在二战中,日本一开始确实是拼刺刀很厉害的。因为只有日本将拼刺刀作为训练内容,并将拼刺刀与武士刀联系起来,所以日军拼刺刀不怕死,因此取得了一些优势。

当然,这也是日本资源不够丰富,补给困难给逼的。而且面对我中国“大刀队”,也不是对手,没有什么能够吹嘘的。

而苏军,虽然号称是战斗民族,并且身材高大,但是因为没有进行过拼刺刀训练,所以在与日军交战过程中,并不占优势。所以,苏军都是躲着日军,不与日军拼刺刀。

在这个基础上,日军更加狂妄,甚至加强了对刺杀的训练。

只可惜。

等到日军苦练拼刺技术,再次与苏军交战的时候,苏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升级。直接使用冲锋枪对付日军的冲锋,而日军的武器还停留在“三八大盖”上,整整差了一个级别。

所以,被苏军欺负的特别惨,简直就是屠杀。

后来的美军也不吃日军这一套,从不与日军拼刺刀,财大气粗的美军,直接每人配发一直手枪,专门应对日军的拼刺刀战术。

所以说,日本的战术、武器,早就落伍了,等到八年抗战结束时,中国发展起来,完全有能力将日军赶出中国。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上世纪40年代初,也就是二战全面爆发时,日本陆军的装备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了,日军单兵装备的武器是38式步枪,也就是俗称的三八大盖,这支步枪单发上膛,同时一个士兵装备前后盒弹匣一共120发子弹。

因为射击速度慢,所以又装备了30式刺刀,在近战子弹打光的时候,白刃战自然就可以发挥刺刀的优势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军队都这样装备啊,比如美国在欧洲战场上几乎用不着刺刀,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每把M1步枪都配了刺刀,原因就在于M1步枪是半自动发射,但在子弹打完的时候,只能跟装备刺刀的日军拼刺刀了。

刺刀这种装备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人勇武,而是在近战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不至于拿着把没子弹的枪当烧火棍乱挥吧。

日军是善于拼刺刀的,原因就在于陆军的装备确实落后,都40年代了,还用着20世纪初研制的步枪,当然在中国战场依然显得比较先进。所以日军是严格按照《步兵操典》中训练刺刀的。

苏日在二战期间,真正交手并不多,战争之初的几次战役,以及战争快要结束时摧枯拉朽的歼灭关东军,真正有代表意义,以及影响深远的是发生在1939年多的诺门罕战役。这次战役双方投入的战场兵员达到了20余万,结果是苏军以伤亡大于日军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为什么伤亡大于日军,还说苏联取得了胜利呢?

道理很简单,这一战,让日军认识到了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双方之间装备差距太大,使得日军不敢再挑衅苏联,双方因此“和平共处”到了战场末期。

我们来看看,双方兵员损失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首先,苏军损失了25600人,其中44%来自子弹伤害,48%是炮弹、手榴弹的损害,还有6.5%是航空炸弹伤害,0.9%来自于日军的刺刀。

而日军的损失是19000人,当中62.9%都是苏军炮击造成的,37%是子弹造成的伤亡,指挥这场战役的苏军司令官朱可夫就曾这样说过:“与我们再哈勒哈河作战的日军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是近战,他们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

整个战役中苏军拥有超过7: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且比日军坦克先进得多,6:1的火炮数量优势,3:1的兵力优势,但就是在这样的优势下,苏军的战损都要大于日军,可见日军确实训练有素,苏军这次战役所消耗的弹药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在装备先进,强大火力优势下,都能打得这么惨烈,不得不说,日军确实特别顽强。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苏军0.9%的刺刀战损,这个数据在日军战损中并没有记录,由此可见,在近距离白刃战中,日军的刺刀战术优势是大于苏军的,换言之,那就是日军拼刺刀的技术要比苏军厉害多了。

而关于题主这个问题,大概是存在什么误解,拼刺刀的先决条件是能够发生近战,没道理大家不射击,拿着武器快速冲到对方面前,然后很有礼貌的回到冷兵器时代吧。日军没有办法跟苏军拼刺刀,显然是苏军炮火太猛烈,几百辆体型庞大,火力强大的坦克,各类火炮,飞机好几百架,这种炮火下,日军在没有靠近敌军能够发生白刃战的时,已经在炮火之下发生了极大的战损。

显然,日军拼刺刀是防御战时发生的,而结果是由此也给苏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成了0.9%的刺刀战损,也是十分厉害的。


坍塌的历史观


风语者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战时候日本人和苏军碰面的机会,一是在诺门坎战役,二是苏联百万大军进东北。诺门坎战役,朱可夫用的是现代化机械化步兵炮兵,加上飞机,作战理念很先进,日本人少有机会发挥拼刺刀战术,事实上苏军根本不是拼刺刀对手,没有拼刺刀的训练和心理准备,也没有勇气比,日本由于向来注重刺刀战术,想发挥长处,苏军总是避免,一旦遭遇,人高马大的“毛子”也十分胆怯,根本占不了上风……说苏军不怕和日军拼刺刀,完全是胡说的……诺门坎战役时,日军还是军力正盛时期,兵源都是精锐之师。

等到苏军反攻时候,日本由于“南下”太平洋战争需要,驻守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基本抽调了绝大多数能打仗的人,去了东南亚战场,留守的军人,多次由国内补充,人员难找,连14岁的孩子都来充数,所以,到苏军大举进入东北时,日本人多是菜鸟了,会拼刺刀的人已经很少了,也少有战场表现,而是“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争相保命的多,所以苏军才有勇气不怕日军的刺刀……再说,苏军那时候的“波波沙”可是很牛逼的,不会给你机会端刺刀的……这才是真相。风语者原创,点个赞吧!


风语者034


日军不是不敢,相反日军将拼刺刀作为打败对手的杀手锏。

只不过当陆军冲锋枪和手枪装备发展之后,肉搏战越来越难奏效罢了。

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的刺刀就让沙俄军队崩溃。

一个奉天战役,居然让17万日军包围了21万沙俄军队,且打死打伤7万人。

而创造这一战果的就是日军疯狂的打法,由乃木希典创立的刺刀冲锋战术。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军更加重视拼刺,认为这是武士道的传承,这是杀手锏。

因为一旦陷入肉搏,手中的步枪几乎就是就只能用于突刺,根本就反应不及,毕竟当时的步枪还不是自动化武器。

事实上当时世界各国也还没有意识到步枪威力过大,所以在肉搏中,其实笨重的步枪不占优势。

而三八大盖加上刺刀,比一般国家的步枪要长一大截,这是日军为了拼刺刀而特意设计。可想而知日军对于突刺的重视,这也是日军迷信突刺的体现。

不过日军的万岁冲锋也受到了打击,而且这还是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也就是在诺门坎战役中,其实就已经体现出日军战术的落伍。

但就是这样,苏军在坦克的配合之下,依旧是被日军疯狂的万岁冲锋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不过当时苏军还没有大规模装备手枪和冲锋枪。

到了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的刺刀就开始难以奏效了,不差钱的美军人人装备了手枪,这种手枪就是为了应对日军的冲锋。

在太平洋战场上,尤其是瓜岛战役中,日军罕见的主动撤退,因为日军高层认识到了美军不是其他国家的军队。

瓜岛战役中,美军特意准备好强火力,就等着日军发起进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日军几乎是冲锋一次就报销一个营。

此后太平洋战场上,就出现日军疯狂构建防线的情况,日军开始渐渐放弃万岁冲锋,改为了肉弹冲锋,也就是绑着炸药同美军同归于尽。

然而这一战术也被财大气粗的美军给终结了,美军开始见到尸体先补枪,甚至是无论日军阵地还有没有人活着,都得用飞机或者舰炮轰击一遍,在进入日军阵地。

而苏军闪击关东军的时候,日军更是彻底断送了刺刀冲锋的念头,因为苏军的重火力轰击之下,甚至可以造成局部缺氧。

加上苏军步兵都是在坦克的掩护之下,而且人手一把冲锋枪,这对于还用三八大盖的日军来说,差距不是一点点,所以最后日军也不得不放弃刺刀冲锋。

不过日军虽然放弃了刺刀,但是却让士兵背起了炸药包,所以二战末期,日军一个个士兵都在“蠢蛋攻击”中,被炸的粉身碎骨。

原创不易,喜欢历史的朋友拜托关注一波再走!


小司马迁论史


首先要纠正问题里的一个错误,二战中日军不是不敢和苏军拼刺刀,而是很少有机会拼刺刀。

在一般人眼里,苏联人人高马大,体格魁梧,在拼刺刀时会占尽优势,然而根据实战数据统计,在1938年的张鼓峰冲突中苏军共有110人被冷兵器所伤,而日军则仅有4人受伤,双方的战损比27.5:1,反而是日军占据优势,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包括苏联在内的强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加强火力,白刃战已经退居其次。而日本一方面因为资源匮乏,还在提倡节约弹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宣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所以很注重白刃战的训练。日军最早引入的是法式刺枪术,后来还融入了日本传统枪术,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刺刀技术。

在抗战中,中国士兵就在白刃战里吃过很多亏,根据很多老兵回忆,日本士兵的刺刀技术非常娴熟,经常三五个士兵都没法对抗一个日本士兵,其中固然有双方营养水平不同,体力上有差距的原因,但是日军士兵日常训练里对刺刀的重视也是重要原因。

然而在面对苏军和美军时,日本士兵擅长刺刀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苏军注重装甲突击,而美军则强调火力压制,近距离肉搏对美军和苏军来说,都不是首选战术,在实战里,日军通常先要面对美苏似乎无穷无尽的火炮,靠近了则是冲锋枪火力的扫射,能用上刺刀的机会少之又少。

其实早在日俄战争里日军已经遇到过这个问题,在沙俄阵地的铁丝网和机关枪下,日军能使用刺刀的机会极少,只是最后的胜利掩盖了这一问题,反而士兵的狂热被认为是胜利的重要保证,强化了白刃战的意识。所以在二战里,日军不仅继续大量装备长度长、利于白刃战的三八式步枪,连轻机枪和冲锋枪也都配有刺刀,这种不合时宜的做法除了浪费资源之外自然毫无意义,大部分日军在有机会使用刺刀前已经被炮火打成了筛子,日军不是不敢拼刺刀,而是根本没机会给他拼。

装配了刺刀的九六式轻机枪

装了刺刀的百式冲锋枪

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枪身长,装上刺刀以后足有165.7厘米,是二战里最长的步枪


不沉的经远


有网友问: 为何在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说法,日军与数据战斗拼刺刀的次数还是比较频繁的。

日苏张鼓峰战斗,苏军战伤2752人,日军战伤914人。战斗结束,双方卫勤部门详细统计了各自负伤原因,被枪弹杀伤,苏军869人,日军323人,交换率2.7:1,被弹片杀伤,苏军1498人,日军572人,交换率2.6:1,被冷兵器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就是说苏军刺刀伤超过了3%。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很高的比例。

就是拼刺刀最频繁的抗日敌后战场,因为刺刀负伤的八路军比例,为对日军作战,炸伤30%、枪伤53%、刀伤4%、打扑伤10%,其中刺刀伤为百分之4,日军是很喜欢白刃战。因为弹药不足,所以比较依赖用刺刀最后解决,但是真正的拼刺刀,日军也不是纯粹的刺刀冲锋。而是在两翼机枪和后面的掷弹筒掩护下,在近距离投入刺刀战。极少会出现一个中队投入白刃战,只是单纯刺刀冲锋的事情,除非是丧失了所有自动武器和弹药。

在苏日战争,苏联对日军作战,苏军的损失原因占比为枪伤44.2%,炸伤48.4%,航空杀伤6.5%,冷兵器杀伤0.9%。这个比例与1905年日俄战争近似,日军对苏军作战,日军损失占比为枪伤36%,炮伤52%,其他基本是手榴弹杀伤和航空杀伤。在二战最后阶段,苏军还有0.9%是刺刀伤害,在二战来说,除了我国战场,已经是非常高比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