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一份基層文書調研報告裡的“痛點”

在軍營,根據專業特點不同,基層營連一般會編配軍械器材員兼文書、軍械油材員兼文書、通信員兼文書等崗位。通常,這些人被統稱為“文書”。

官兵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好文書能成就一個好連隊,一個好連隊必須有一個好文書。”

文書既是營連主官統籌協調各項工作的助手,還是掌管戰備訓練、武器裝備和官兵“吃喝拉撒”等日常瑣事的“管家”。某種程度上說,文書隊伍是反映基層建設生態的一面“鏡子”,反射著領導機關的指導理念,折射著各級幹部的工作作風,衍射著基層建設的生態。

今年春季,新疆軍區某師時任政治部主任肖世才到掛鉤幫建單位蹲連住班時發現,某營營部居然配有2名文書,一人負責訓練和後裝工作,另一個“幫忙”處理政治工作,儼然一個“小機關”,但仍舊忙得不可開交。

“年度工作一展開就是快節奏,一名文書實在忙不過來。”營主官的解釋,透著無奈。

這一情況在該師政治工作講評會上引發熱議。面對基層主官的滿腹苦水,師領導感到“事情並非‘超配文書’那麼簡單”。為了掌握文書隊伍的真實工作狀態,順藤摸瓜找到問題根源,該師圍繞全師文書的工作常態組織了一次專項調研。

調查報告雖然只有短短5頁紙,卻如同在平靜湖面上丟下了一塊石頭,漣漪盪開,掩藏在連隊看似一切“井井有條”表象深處的基層文書忙亂現象一覽無遺。

文書隊伍疲於應付反映出什麼問題?現象的背後,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釋放基層活力需要怎樣的革新?這些問題在該師黨委“一班人”的頭腦裡掀起陣陣波瀾。

今年3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中央軍委也專門印發了《關於解決“五多”問題為基層減負的若干規定》。在全軍上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壓減負的大背景下,這份關於文書工作狀態的調研報告,成為該師剖析病因對症下藥的重要切口。

該師黨委以文書調研報告為原點,剖析官兵“苦、累、難、亂”種種現象,透視深層次形式主義根源,制訂出臺減負減壓53條具體措施。

半年來,該師減壓減負舉措為官兵帶來不少現實改變。但祛除形式主義“病根”並非易事,難以一蹴而就,該師和更多的單位仍然在路上。

一份基層文書調研報告裡究竟有何“痛點”?文書之“痛”背後病因何在?該師有何減壓減負措施?圍繞文書之“痛”的現象、原因以及解決舉措,本報從即日起推出3期軍營觀察,敬請關注。

如果不是這份文書調研報告,也許很難覺察,該師基層文書們曾經歷過的那些不可思議的故事——

因為“白天干擾多,工作不出活”,許多工作只能晚上處理,大部分文書每天都要加班到午夜後。

最忙的一個月,一名文書接收了200多份上級文電通知,上報各類請示、報告和文字材料均在60份以上。有人開玩笑說:“僅從數量上看,這相當於幾名機關幹部的工作量。”

這些材料大多是機關要的。一名文書說,自己一年撰寫上報的各類材料近10萬字,這些材料被保存下來,多數又成了日後應付上級索要材料時重複利用和加工的“原材料”。

接電話是文書最重要的業務之一。有時候掛了電話才發現,“一支點著的香菸還沒吸一口已經燃盡了”,有時候電話會在熄燈後打過來。電話響起,意味著任務來了。為了避免遺漏,文書們大多養成了速記和第一時間報告的習慣。儘管如此,因為事務繁雜,“轉頭就忘”造成工作疏漏挨批評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事實上,根據條令規定,文書原本不用這麼忙。然而,因為“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文書承受著基層其他官兵難以理解之“痛”。

痛點一

不怕忙得焦頭爛額,就怕忙得沒意義

已是深夜,電腦前,文書李強終於在《今日工作總結》上敲完最後一個句號。正想關電腦睡覺,眼睛掃過桌面便箋上的“明日待辦事項”,李強又感覺頭皮發麻,睡意全無。

午休時間統計上報官兵定級考評成績,體能訓練時間核查官兵證件,晚上校對打印專業訓練教案……密密麻麻的文字用阿拉伯序號整齊排列,多達13項,而這些還只是臨時任務,如果把日常必辦事項統統列進去,“根本幹不完”。

實際上,夜晚加班在文書隊伍中已是常事。該師調研顯示:18%的文書與李強有相似的處境。26%的文書表示,日常任務過多,一個人週轉不開,誤時誤事屢屢發生。

以文電上傳下達為例:某團炮兵營文書僅今年2月就收到了各類文電通知202份。某防化連文書曾在一週內收到文電通知59份,涵蓋了信息統計、報送材料等方方面面。某工兵營文書程建回憶,今年1月,自己平均每天要上報各類報表5.5份,“看到表格就頭暈眼花……”

作為連隊“管家”,忙碌並非不能接受,最讓文書們感到厭煩的其實是反覆折騰——名目繁多的各類登記統計最受人詬病。

目前,僅連隊正規化建設所需登記統計項目合計就有6類40項,多數需要文書隨到隨辦或者每天更新。調研中,超過60%的文書反映,因為標準不一造成的格式錯誤,各類統計很難一次性過關。

去年底,某連文書高志傑為全連近百名官兵錄入考評信息時,原本半天的工作,卻因上級對格式標準反覆調整,前後返工5次,折騰了整整7天才弄完。

文字功底強、會寫材料一直是衡量文書勝任崗位的一條重要指標。該師調研顯示,39%的文書反映工作花費時間最多的是“撰寫上級索要的報告、材料”,28%的文書表示,加班熬夜最多的事同樣還是“梳理各類講評材料”。

某營文書劉文濤說,去年年底,團裡落實士官隊伍履職盡責分析講評,機關要求營連自主上報情況,他辛辛苦苦撰寫的一份2000多字的報告,被機關採用不到200字,“感覺付出沒有得到重視”。

除了繁重的業務負擔,一些客觀因素同樣讓本就寶貴的工作時間捉襟見肘。去年駐訓,由於實行野戰化宿營、戰鬥化部署,某連距離文印室近2公里,文書騰鋒曾為打印一份文件在文印室和連隊之間奔波3趟,耗費了2個多小時。

痛點二

不怕頭緒多,就怕工作統不好

去年夏天的一個深夜,某團一連值班室內,文書高遠峰對著電腦屏幕發呆。

他很清楚,此時已經超過裝備部門要求某型裝備數據統計的上報時限,可他眼前還有10餘份300多頁的專業訓練教案沒脫手。

想起連長下的死命令——“作訓股明天要檢查,就算不睡覺,今晚也必須校對完”,疲憊不堪、心力交瘁的高遠峰揉了揉眼睛,點燃一支香菸……

難熬的並非這一夜,無奈的也不止高遠峰。

很多時候,“令出多門”卻缺乏統籌協調,加之有的連隊主官預見性不強,文書們需要同時處理不同業務部門安排的多項工作。工作堆積到一起本就讓文書左右為難。雪上加霜的是,職責定位模糊,導致一人分飾多角,更讓文書們力不從心。

調研中,超過半數文書反映,“感覺連隊什麼事都離不開文書,連主官幹什麼事都要先喊文書”,從核對信息到制訂方案,從會議記錄到打印資料,如此種種看似“舉手之勞”,實際上積少成多、費時費力。跑跑顛顛之間,“即使不參加體能訓練,每天也能輕鬆運動過萬步”。42%的文書表示日常業務工作之外佔用時間最多的是“連隊幹部安排的雜活瑣事”。

現實中,許多文書還身兼庫室保管員、網絡管理員、新聞報道員、板報員等多種角色,有的連取快遞都成了分內之事。

基層忙亂,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機關統籌不力。41%的文書有過在午休、熄燈後和節假日收到上級通知的經歷,“一到週五,文電通知就像開閘放水,一股腦傾瀉到基層”。談及原因,36%的文書認為,上級機關有時在處理單位與部門、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係時只顧自己,沒有充分尊重基層實際和官兵需求。

該師去年開展的一項關於機關服務指導基層的問題調研可以佐證:43%的機關幹部承認,曾因注重排場、辦事急於求成,對基層安排工作過急過滿,給任務不給條件、給時限不給時間,導致基層疲於應付。

一名機關幹部舉例說,對一些不需要書面下達的通知和要求,往往一個電話就辦了,隨意性比較大。為了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有時同一個部門的不同幹部同時向基層要同樣的數據,“為自己考慮得多,確實忽視了基層的感受”。

與此同時,營連主官自主抓建思路不清導致工作衝突,同樣是文書們“不可承受之重”。18%的文書有過類似的經歷——主官想到什麼抓什麼、上級強調什麼抓什麼、機關檢查什麼抓什麼,心中沒目標、工作沒標準,搞得官兵暈頭轉向。

去年年底,大學生列兵周康接任連隊文書後,請教前任文書,自己應該具體幹哪些工作。前任文書思考良久,回答耐人尋味:“具體崗位分工還真沒人給我講過,按我的經驗,機關安排的必須要幹,主官要求的肯定要幹,連隊需要的全都要幹。”

“既然都要幹,那究竟啥算分內、啥算分外,就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這“三個要幹”讓周康更加摸不著頭腦。

痛點三

不怕吃苦,就怕“苦盡甘不來”

去年底,某炮兵連文書趙東東緊攥著筆,寫下“檢查”二字後,一陣酸楚湧上心頭。

那兩天,趙東東加班加點,一口氣上報了十幾份材料和統計表。不料,其中一份因格式不正確、內容有錯情被機關通報,指導員要求他寫出深刻的書面檢討。

“幹好100件事記不住,幹錯一件事就揪住不放?”趙東東越想越委屈,一肚子苦水無處可倒。

該師25%的文書表示,吃苦不討好的現象在自己身上時有發生。一些連隊主官嘴上掛著心疼,然而一旦工作中出了問題,批評隨之而來。

調研中,85%的文書反映,崗位業務培訓主要靠“師傅帶徒弟式”的短期傳授和自我摸索,主官多數時候只要結果不看過程,自己需要在“零試錯”的環境中不斷學習新事物、提高熟練度。

個人成長進步嘗不到甜頭,同樣讓文書隊伍的動力漸漸流失。由於工作涉及面廣、要求細緻,文書們的“高光時刻”很少,出糗卻往往被記在賬上。

調研中,63%的文書表示很少在連隊晚點名和各類講評中受到表揚。此外,由於文書長期伏案工作,缺少充足睡眠和體能鍛鍊,軍事素質難免落後。37%的文書表示,因為頻繁分派的臨時性任務耽誤自身訓練、考核,定級難通過,評功評獎意願總是泡湯。

“其實忙一點累一點沒啥,關鍵是找不到認同感。”上士董永剛對於文書崗位又愛又“恨”:愛的是能鍛鍊人、培養人,能力素質提高快;“恨”的則是苦過累過還不被理解。

這在文書隊伍中是一種普遍共識。平時加班熬夜不算,每逢過節,文書是最忙的時候,從節前的“五表”製作、節中的通知落實到節後的總結講評,都是文書的事。

即便這些被看在眼裡,戰鬥班的戰友們依舊不理解,身體累、心裡苦儼然成了文書隊伍的真實寫照,超過三分之一的文書找不到價值認同,“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些啥”。

下士艾力曾經也說過不少文書的閒話:“那時候感覺文書是連隊主官身邊的‘紅人’,只需敲敲鍵盤打打字,風吹不著雨淋不到,既舒服又體面。”但擔任文書後,他才體會到另一種滋味。

“幹好是分內職責,失誤就難辭其咎。”艾力表示,最怕上級來檢查登記統計資料,一旦出了問題,首先“倒黴”的就是自己。

由於工作節奏很難與其他官兵同頻共振,文書常常“一個人在戰鬥”。某高炮連文書姚國利工作標準嚴,丁是丁卯是卯,而平時訓練、娛樂等活動又很難與戰友“合拍”。久而久之,幾位同年入伍的戰友對他產生了看法,覺得他不近人情,導致他幾次收集資料都碰了“軟釘子”。

痛點四

不怕辛苦受累,就怕累得難以言說

“大家都不容易,要不你再堅持堅持?”

然而最終,文書高超還是“辭職”了。這一次,面對連長的挽留,一心想回戰鬥班的他沒有選擇妥協。

高超雖是某步兵連文書,實際的任職命令卻是“三班班長”。而實際履行三班班長職責的,則是任職命令為連隊文書的另一名戰士。

按規定,這個連的文書最高編制到中士軍銜,兩年前高超晉升為上士,不再符合編制要求,連長覺得高超能力強、經驗足,培養新人週期長、上手慢,於是想出了“偷樑換柱”的辦法,並許諾等新人培養出來了就放他走。

然而因為“連隊正在上升期,連長處在關鍵期”,兩年過去了,前後培養的3名新文書工作標準始終達不到連長的要求。眼看崗位越坐越實,向來耿直的高超終於忍不住對連長說出了心裡話:“我再這麼幹下去,真正不容易的,恐怕是下一任連長。”

和高超的經歷相似,許多文書表示,面對繁重的任務每每試圖拒絕時,“大家都不容易”漸漸成為了一種“勸解”的說辭。不只是連隊主官和文書之間,調研中38%的基層官兵反映,這幾年,隨著機關服務基層的理念轉變和制度規範,機關和基層看似關係近了,實際上往往是“該乾的、不該乾的一樣不落”。

某連文書張飛回憶,一次熄燈後,機關電話突然打了過來,一名裝備助理員向其要裝備數據。團裡規定熄燈後不接受機關業務,按規定本可拒絕,可這位助理員和顏悅色,一句“上面突然要數據,大家都不容易”,讓張飛心軟了,只好從被窩中爬起來加班。

與拒絕人情時的難以啟齒相比,另一些情況則讓文書們無可奈何。

去年年初,某營文書楊凱的辦公電腦需要維修,聯繫相關部門後,這個說不歸他們負責,那個說不在他們職責範圍內。按照保密規定,辦公電腦又不能拿到外面維修,“思來想去不知道怎麼辦”。14%的文書反映,有的機關幹部缺乏主動為基層解決問題的擔當,甚至基層推機關、機關推領導,推諉扯皮“踢皮球”。

也許是患難見真情,文書之間總是惺惺相惜。遇到緊急任務,29%的文書首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同行,而非連隊主官和其他人。一句“大家都不容易”,他們之間便能互通有無,迅速形成“統一戰線”,畢竟“單槍匹馬是真的不容易”。

文書之“痛”背後病因何在?該師隨之出臺的53條減壓減負措施改變了什麼?請讀者繼續關注後續報道。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使用化名)

版式設計:梁 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