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約翰·米爾頓曾說:

“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很多時候,決定人生走向的,不是智商和才情,而是情緒控制的能力。

弱者,容易淪為情緒的奴隸;強者,早就戒掉了情緒。

成年人,你是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真正厲害的人,不被情緒左右

《莊子•庚桑楚》: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受人敬重不狂喜,受人侮辱不暴怒。

一個人,唯有將一切看淡,遇事冷靜理性,才能在這世間活得遊刃有餘。

韓信,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統帥。

然而,世人記住的,不僅僅是他的軍事才能,還有他超強的情緒控制能力。

韓信,從小失去父母,經常遭到歧視和冷遇。

有一次,一個五大三粗的屠夫看到韓信腰間配劍,猜想他是膽小之輩,於是想羞辱韓信,當眾對他說:

“要麼從我褲襠下跨過去,要麼把我殺死。”


韓信自知形單影隻,沒有勝算。

毅然選擇了前者,忍受著巨大的侮辱,從屠夫胯下跨過。

然後,在眾人的嘲笑中從容而去。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面對一群“無賴”的挑釁。韓信沒有一怒之下,拔刀相向,而是通過冷靜的分析判斷後,做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雖受一時之辱,卻化解了一場危機。

也正是這一跨,讓他跨越階層。

短短几年後位極人臣,統領百萬兵馬,成為戰無不勝的一代“兵神”。

生活中,很多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要麼膽怯退縮,要麼失控發火,最終,問題沒有解決,自己卻落得一身傷。

情緒,是天下最大的魔鬼。

人這一生,一定要學會控制情緒。

但遇事不動氣,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不被情緒困住心智,即使處在暴風驟雨中,也能讓情緒平靜下來。

佛經上說,人要“八風不動”。

面對別人的中傷,越是熱烈回應,越是沒完沒了,不如一無所動,油鹽不進。

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控制情緒的高手,不大喜大悲,被情緒所困。

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就不會滋生壞情緒

《莊子·山木》: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就沒人能讓他憤怒,使他生氣。

莊子曾講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叫士成綺的人,聽說老子具有超然的智慧,於是跋山涉水,登門拜訪老子。

結果,到老子家一看,大失所望。屋內雜亂不堪如同鼠窩。

於是罵道:

“我聽說你一個大聖人,所以走了幾百里路來見你,誰知,你像老鼠一樣。”


老子聽完,毫無反應。

士成綺感到無趣,轉身走了。

次日,士成綺又覺得自己失禮,跑來跟老子道歉。

老子平靜地說道:

“什麼大聖人,這樣的虛名,我早就把它當破鞋扔掉了。而你罵我是牛、是馬、是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改變不了什麼,我還是我。”


生活中很多事,光靠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放低姿態,不把自己太當回事,就不會生無謂之氣。

正如詩人魯藜所說:“還是把自己當成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佛家看來,人生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破除“我執”,也就是“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生活中有很多人,表面看似強悍無比,內心卻沒有堅定的主意。

因為,太過看重自己,容易被他人影響情緒,反而認不清真正的自己。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才能坦然處世,平靜自省。

面對悲傷時,能安慰自己,面對打擊時,也能振作自己,因為那份“虛己”,帶給人的是不驕不躁的清醒。

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學會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莊子·德充符》: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莊子告訴我們,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能“止”得住胡思亂想,“止”得住無謂的心神消耗;

才可以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做事,料理好人生層出不窮的問題。

然而,很多人面對生活的至暗時刻,卻任由情緒暴走,直到被負面情緒吞噬。

就如張飛,作為一代武將,死得實在憋屈。

如果當初,他得知關羽被殺後,沒有情緒失控,天天買醉亂髮酒瘋,拿手下撒氣,也不至於落得被部下刺殺的窩囊結局。

不可否認,張飛的業務能力很強。

但擁有如此才能,最後卻死在自己的情緒裡,不得不說:

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再有能力也無濟於事。

情緒失控,只會讓人失去理性,輸掉自己;

控制情緒,卻能讓人保持冷靜,成就自己。

曾國藩曾因轎子的問題,無端遭受過一場羞辱。

有一天,上朝途中,他坐的四臺轎子,和某官員的八抬大轎,相遇在狹窄的巷子。

對方一看是四臺轎子,以為裡面坐的是比自己身份低級的官員。

於是,藉著沒有及時讓道的緣由,對方轎伕二話不說,將曾國藩從轎裡揪了出來,上去就是一耳光。

結果,八抬大轎裡的官員一看,是比自己官職更高的曾國藩,嚇得慌忙下轎,叩頭謝罪。

面對對方的無禮,曾國藩沒有動怒,反而將這位官員扶起,笑著說道:

“是本官的轎子擋了大人的道,不怪你,不怪你。”


遇到糟心的人和事,曾國藩的選擇是一笑置之,而不是陷在自己的情緒裡,一心想著報復。

這樣的人才能迅速調整自己,既贏得了別人的好感,也為自己節省出更多時間、精力,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控制情緒,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能定得住心境,而定生靜,靜生慧。擁有智慧,才能把握人生。

人這一生,情緒決定心態,心態決定命運,命運決定生活。不困於心,不亂於情,控制好了情緒,才能控制得了人生。

莊子: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有人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

很多時候,所謂人生灰暗,起因不過是一件小事,沒趕上地鐵,與人發生口角,方案打回重寫......

如果不加控制,你的委屈、憤怒、怨恨、焦慮,會滋生出更多負面能量,吞噬你的正面能量。

金庸先生說:“情深不壽”。

因為放縱情緒,等於消耗生命。

遇到任何問題,都要保持情緒穩定,內心平和,不急不緩,遇山開山,遇水架橋,人生沒有絕望之境。

願你妥善安放情緒,目光所及皆是溫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