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代拆!五華這個村,簡直太美了

2019年9月18日,在棉洋鎮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會召開以來,鎮駐村工作組會同村“兩委”幹部積極入戶走訪,實地調研,尋求解決問題思路,並最終決定創新工作方式、開拓工作思維,結合實地情況,想出了以“修繕”代“拆除”,因地制宜的新方法、新路子。

五華棉洋竹坑村,簡直太美了!

以修代拆!五华这个村,简直太美了

走進棉洋鎮竹坑村,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牆體“塗鴉”正是以“修”代“拆”帶來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老屋牆體翻新過後,都變成了一面立體的宣傳欄畫上了正能量的宣傳圖,雖不及藝術大家的巧奪天工,也成了村民愜意的附庸風雅,村容村貌得以大幅提升。

以修代拆!五华这个村,简直太美了

........................................................................................................................................................................................................................................................................ ...........................................................

不斷深入竹坑村,在路邊能看到正在修繕中的百年老屋,新的瓦片新的木樑正焦急地等待著被安置新家,大放異彩,煥然一新的老屋形象馬上就能在人的腦中浮現。

以修代拆!五华这个村,简直太美了

在村委張國華書記的帶領下,一座座重獲新生的老屋不停刺激著我們的感官,誰能想這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產物了。在以“修”代“拆”的不斷推進下,越來越多的老屋如鳳凰涅槃般重生。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築得以保留,像是抗日英雄張吉輝故居,在以“修”代“拆”的新方法中得以保留並修繕,給大家留下了珍貴的革命歷史素材也讓革命愛國精神得以傳承。張國華書記說道:“在未來,還會加大投入,把英雄故居打造成革命教育基地,傳承先人的革命意志,推動全村經濟的發展。修繕後的老屋,不少也成了村民的康樂休閒場所,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同時也保留了我們客家傳統風俗,在一些節日,村民會在老屋進行聚餐祭祖的活動,拉近了村民之間的距離,對構建和諧農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後竹坑村對三清三拆工作的基本原則還是以“修”為主,對部分損壞不可逆的危舊房屋也會進行拆除”。

以修代拆!五华这个村,简直太美了以修代拆!五华这个村,简直太美了
以修代拆!五华这个村,简直太美了

目前,竹坑村在修老屋2座,已修繕完成老屋3座,待修老屋5座。通過採訪村民得知,大部分村民都對以“修”代“拆”的工作方法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政府工作人性化的體現,並且對於修繕後的老屋非常滿意,保留了土地房屋,還讓老屋的作用得到體現,再也不用擔心颱風天氣等自然危害對老屋造成破壞了。

以修代拆!五华这个村,简直太美了

據瞭解,棉洋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正在深入開展中,該鎮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於主題活動的全過程,並將調查研究深入到底,充分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工作方式、發散工作思維,不拘泥於單一老思路、老方法,針對不同的工作對象、工作地點、工作環境,提出切合百姓實際、服務百姓利益的有效工作方法,努力將主題教育轉化為為民服務的最大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