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当初的“创业6人组”一起凑了两万块钱创立华为的时候,一定想不到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华为就成长为了一家年销售额过亿、纳税过千万的企业!公司规模也从最初的6个人快速增长为100多人!哪怕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华为的发展速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也是如同坐火箭一般了。这其中最关键的业务助推剂就是HJD48——华为完全自主研发的交换机设备成功上市。

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但看过前文的您一定知道,任正非是工程专业出身,在部队上天天打交道的也是土方、建材和工程图纸,其他的几个合伙人对通信技术也都是门外汉。就这样一个“非专业”团队竟然几年的功夫就在一个陌生领域做得有声有色,甚至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完全自有,彻底摆脱了最初靠代理别家产品的被动局面,不仅靠的是任正非对于市场商机的准确预判和大胆决策,更重要的是,在华为发展初期,两员大将的先后加盟,彻底扭转了当时华为的发展境遇。

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华为郭平

这两个人就是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平和郑宝用。郭平是谁?在华为的官方职务有一大串,例如华为现任常务副总裁、副董事长、董事会成员、轮值CEO及财经委员会主任,兼任西门子与华为合资成立的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等,可以说是华为全球十九万员工构成的人才金字塔塔尖上的人物。但在1988年加入华为之前,郭平还只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大学老师。

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当时华为刚刚成立,但慧眼独具的任正非并没有急着去开拓市场、做大规模,因为从小到大他就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时的华为一没技术、二没人才、三没实力,是正经的“三无”品牌,而首当其中的就是太缺人才,尤其是通信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创新人才。所以那时候,任正非就专门带队到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去“挖人”,一遍又一遍的给大家讲华为的产品理念、经营思路和品牌规划。但那会儿的华为一穷二白,虽然不间断地到处揽才,但收效甚微,很难打动哪些真正的人才。直到有一天,在华中科技大学当“猎头”的任正非遇到了还在当大学老师的郭平,华为这颗还没长开的梧桐树,才算遇到了一只金凤凰。

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那时的郭平在通信技术领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有了很深的积累,与刚看准通信市场机遇的任正非一拍即合,都预感到未来的中国,通信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机遇。怦然心动、也想干一番事业的郭平干脆跟着任正非回了一趟深圳,来到了华为的创业起源地也是当时的办公场地,看到无论是合伙人还是员工就在那个简易的场地里,同吃同住同奋斗,郭平被深深的震撼了,知道这确实是一帮想干事而且立志一定要干成事的人。然后与任正非长谈一番后,也打定了加入华为的主意,回去就辞了公职,跟着任正非南下创业去了。

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彼时的郭平是研究生毕业,真正的“知识分子”,留校任教后又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通信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一般,难得的是并不空有理论,结合实践生产有着非常独到的思路和见解。任正非也是知人善任、用而不疑,一看郭平肯加入,马上就把他任命为华为第二款自主研发产品HJD48的项目经理。这郭平也真是不负众望,从大学老师到技术开发的带头人,直接进入状态,通宵达旦的干了一个月,很快就实现了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但离真正的量产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的郭平已经认识到了仅靠目前的团队,想要攻破最后的技术屏障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想加快进度,必须招揽更牛的人才来一起推动。

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他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郑宝用。当时的郑宝用已经在清华读博两年了,还没有毕业。因为深圳和北京路途遥远,郭平就一遍遍地给远在北京的郑宝用打电话、写信,劝说他能够考虑加入华为,哪怕是来深圳看一看。几次下来,还真说动了郑宝用,他也真想看看能把自己心高气傲的老同学郭平招揽过去的企业到底有什么不同。大抵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彼此间也会有特别的吸引。到了深圳华为厂房一看工人们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郭平带领的研发团队没日没夜的创新奋战、再与任正非恳谈一番,郑宝用心里那根热血创业的火种也被点燃了,干脆博士也不读了,放弃了未完成的学业,跟着任正非一起技术下海了!

硬核华为!号称任正非“左膀右臂”的郭、郑二人到底什么来头?

有了郭平和郑宝用的加入,华为的技术研发实力马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JD48的研发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终于一举突破了最后的技术难关成功上市!这款产品的研发成功,也很快助力华为的业务规模突破了亿元大关,为后续破十亿、百亿直到现在1.2万亿市值的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华为转型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拉开了高速发展的序幕!而这一年,正是199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