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源”,是美好嫻靜、質樸自然,一切都是非常單純且美好的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嚮往的“世外桃源”,但是“世外桃源”似乎只是我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現實世界中的真的有這樣的“桃花源”嗎?在湖南省常德市,有那麼一個小縣城,它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卻有鮮為人知,它便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中的原型地——桃源縣。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坐落在湖南省西北部的常德市的桃源縣,是一個依山傍水、安寧和樂的小鎮,是一個非常有內涵的小縣城,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心靈家園”。桃源縣更是國家農業現代化試點縣,是首批全國綠化模範縣,同時也是全國生態示範區,優質油料、優質棉、國家商品糧、蛋品等出口重點縣和優勢綠茶出口區域縣。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桃源縣坐落在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過渡區域,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特色。在飲食上,非常流行喝“擂茶”。據說東漢時期馬援將軍率兵南征到桃源時,士兵嚴重水土不服,同時瘟疫流行,民間獻“五味湯”(即用茶葉、茱萸、綠豆、生薑和食鹽研末熬湯),服後便會痊癒,擂茶即由此演變而來。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除了著名的擂茶,缽子菜也是桃源一大特色,缽子菜又稱燉缽爐子菜、它是湖南省傳統的名菜。它和火鍋、砂鍋同出一脈,當然也有著共同的特點,用火燒鍋,以水導熱,煮或涮食物。早在陶器發明的新石器時期這種烹調方法就已經出現了。桃源的缽子菜是將已經煮好的原料,用金屬小鍋或砂鍋盛裝,隨著小火爐一起邊煮邊吃,這種方法更加完整的保留了“鼎食文化”的古樸。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位於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水溪附近的桃花源,沅水自西向東穿境而過,背倚群山,古木蒼翠。這個地方正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中的原型。每逢節假日晚上,古鎮還會有大型演出與大型篝火晚會,在晚會中不論男女老少會一起狂歡舞蹈,據說這裡崇拜火神祝融的由來已久。而楓林花海每到晚上會有大型燈展,不管是什麼季節,花海都像它的名字一樣,白天看到的是鮮花與熱情,而到了晚上會有大型燈會。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桃源縣不僅有名揚天下的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它還有著悠久歷史文化。離縣城不遠的採菱城是春秋晚期的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桃源縣境內至今仍然保存有眾多大詩人如孟浩然、劉禹錫、李白、王昌齡等完好的碑刻詩文及古建築。“三閣三塔”、星子宮、馬援石室等古蹟遍佈在縣內各個角落,見證著這裡的歷史變遷。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一個依山傍水卻鮮為人知的縣城 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