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生鲜电商格局企稳。

据第三方数据公司Trustdata统计,生鲜电商一线城市“631”格局初现。其中,每日优鲜App月活超1000万,并在北上广深等地拥有了近60%的应用用户。

近几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领域的表现可谓有目共睹。今年10月,《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发布,这家公司更是跻身榜单Top100,名列第84位。

作为一个创业仅5年的公司,如何快速做到行业第一?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又是什么?

01.前置仓与冷链:零售都在细节中

2014年末,徐正离开联想佳沃,创办了今天的每日优鲜。

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联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水果全产业链企业,而徐正参与了这家公司的创建并担任高管。多年的生鲜零售经验,让徐正相信,“零售都在细节中,钱都在细节中”

生鲜电商的症结,其实就隐藏于各个链条中的细节。比如储存、运输、品控,这些都比普通商品难度更高,每一环都需要付出大量成本。赢商网在“2018生鲜零售市场现状调查”中就曾得出结论,这个行业各环节跑下来,普遍损耗率高达30%。

如何通过各个细节的优化,降低这个数据?这将是每日优鲜甚至整个行业增长的必答题。徐正的解决方案,是前置仓模式。

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为了降低生鲜损耗,目前整个行业的解决方式,是依靠全程冷链去实现。比如:

  1. 公司会在几个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大型冷库作为货物集散中心,这叫冷源式冷链。
  2. 当用户下单后,公司利用冰袋、冰板、泡沫箱等保冷措施送往收货地址,这叫冷媒式冷链。
  3. 通过配送人员,在保证生鲜产品不坏掉的时限内送进用户的冰箱,这称为时间冷链。

业内专家就表示,“冷源式冷链+冷媒式冷链+时间冷链”后,生鲜电商每单冷链运输成本在30元左右。元生资本彭志坚更是提出,有些生鲜电商的物流成本,占到整个公司销售成本的30%~40%。

徐正的前置仓,则是将冷源式冷链直接建设在各个城市甚至社区,距离用户1-3公里的范围内,保证配送人员能在1小时内直接从前置仓送货到用户手里。徐正说,他是用“冷源式冷链+时间冷链”实现去冷媒化,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和损耗率。

2015年,每日优鲜就开始验证前置仓模式。到今年5月,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公布了相关数据:公司平均损耗率低于1%;库存周转天数仅为2天;券后毛利率长期维持在20%,且在2018年年底已经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种种数据表明,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似乎已经得到验证。

02.走出华北:复杂的生意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化

创业,徐正判断问题的标准有三个:是否把一个复杂的生意简单化?是否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化?是否将重复的事情系统化?

把复杂的生鲜生意归结大规模分布式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每日优鲜已经将其简单化、重复化。利用数据中台和算法,每日优鲜实现对1500个仓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也保证了在前置仓的快速扩张和复制中不变形。

去年9月,每日优鲜还加码了这一模式,推出每日优鲜2.0版本的前置仓。

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王珺介绍,前置仓2.0版内的SKU已从1500多个增加至3000个,包含了蔬菜、肉蛋、活鲜、餐食、个人护理等品类。其日订单峰值为2000单,在成熟城市的年坪效可达到10~12万元,为传统线下门店的5~6倍。

从2015年推出前置仓,到2017年12月起进入华南市场,再到2018年11月涉足华中市场,验证模式之后的每日优鲜开始了区域化扩张策略。

到现在,每日优鲜已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四个区域共20个城市建立了1500多个前置仓。这些前置仓周遭1-3公里内的用户,能够享受1小时送货上门的服务。

如此快速地实现复杂的生意简单、简单的事情重复化,每日优鲜是怎么办到的?前置仓模式的标准化复制外,人则是关键。

据子弹财经报道,每日优鲜每到一个区域市场,都会先组建一个3~4人的班委,分别主导商品、物流、营销等。

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OO孙原就曾到华中市场的武汉坐镇,在区域搭建新的团队组织架构。进入武汉9个月,每日优鲜已经是当地最大的生鲜电商。今年8月数据,每日优鲜订单已破百万,业绩9个月内翻了8倍。

据孙原介绍,每日优鲜在武汉大量使用了拼团、分享有礼等社交电商工具,全国性的大规模直采供应链,令其商品售价比当地同类商品低10%~15%,60%~70%的用户来源于口碑和社交传播,且复购率颇高。

当然,每日优鲜而今的规模效应也是它在武汉市场胜出的原因之一。打个比方,一般海外水果在国内的流通,都是从北上广等地发出,但到了二三线城市,水果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就无法显现。

好在,每日优鲜目前有300多名买手在全球挑选产品,并在30多个海外市场建立采购网络。再加上营业额过百亿带来的庞大采购量,其规模优势将压低不少采购价格。

未来,这样的规模优势还会不断放大。今年6月,徐正就宣布:2021年每日优鲜规模将达到1000亿。

03.借力智慧零售实现3年1000亿

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统计发现,2018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4.93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增长至5.13万亿元。基于此,王珺认为,线上购买生鲜的渗透率将最终达到20%,从而有万亿规模,而作为前置仓模式的绝对领先企业,每日优鲜未来可以达到3000亿规模。

再来看看每日优鲜在2021年成长为千亿规模企业的计划,站在当下来看,每日优鲜2018年营收为100亿。三年翻3倍,每日优鲜何来的底气?

这就要看徐正对生鲜生意的第三个判断标准:是否将重复的事情系统化?

徐正曾说,你的新鲜,是靠人盯人管出来的,还是靠信息系统技术管出来的?管法不同,可做的规模就不同。靠人管人,管到千人就变形;靠系统管人,管到万人基本不走样。

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从今年与腾讯的合作上,我们能发现每日优鲜在“系统化”方面的布局。

6月13日,每日优鲜与腾讯智慧零售在上海举办了战略合作发布会。依托腾讯智慧零售的能力支持,每日优鲜正式启动“智慧营销”“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三位一体的“智鲜千亿计划”。

(1)智慧营销:腾讯智慧零售将通过大数据,完善会员体系、社交裂变、精准推荐,推动每日优鲜提高拉新、转化、留存等方面的效率,做好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显示,在腾讯智慧零售的助力下,每日优鲜的拉新成本降低了30%,新客转化率提升了112%。

(2)智慧物流:依托腾讯智慧零售提供的圈层试图工具,每日优鲜将完成更多前置仓的精准选址,确保单仓效益最大化。

这方面,必胜客的全球宿敌达美乐披萨是前辈。在达美乐门店2公里范围内,配送员亲自上路熟悉每一个社区、楼层、甚至是每一个门牌号。根据不同的时间段,特别是高峰段,与经理一起规划线路图,保证找到最高效的选址和线路,实现30分钟送达。

每日优鲜与腾讯合作,则是用系统取代了人。系统能做出更精细化的模型出来,进一步实现最优选址、配送优化,甚至是无人仓储。

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3)智慧供应链:每日优鲜已与不少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产地直采和商品从生产端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报道称,凭借腾讯零售的大数据支持,每日优鲜还将持续通过消费大数据反哺,完成上游精准选品,细化补货算法,降低全品类损耗,实现产业链的升级改革。

揽下一线城市近六成市场,每日优鲜的增长逻辑能复制吗?

​整体来看,每日优鲜几乎进行了一场传统生鲜零售的产业互联网转型。而在每日优鲜这场智能化转型升级之后,3年1000亿规模,甚至3000亿的大蛋糕能否揽下?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