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你觉得魏的首将是谁?为什么?

黄蜂二师兄


确实有这样一种说法,吴国的第一大将是周瑜,蜀汉的第一大将是关羽。<strong>

而且在大众中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吴首将周瑜,这就不用多说了,赤壁之战足以名垂青史,如不是36岁英年早逝,三国之形势,定会事另外一番光景!

而关羽的地位和实力,在蜀国那也是无人能出其右。襄樊之战前期,水淹七军,力撼樊城,打得曹操差点迁都。


而魏国则就有点麻烦了,人才比较多,曹仁、张辽、夏侯惇,个个都是名将!

个人能称得上魏国第一武将的人是“拔矢啖睛”的夏侯惇,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资历深

夏侯惇很早就跟随曹操,他资历很深。夏侯惇出生于贵族大户,和曹操的关系很好在曹操攻打黄巾军那个时候就已经在他身边了。后来曹操在陈留起兵,多亏了夏侯惇一起张罗。他是曹操势力的建立者之一,后来多次随曹操一起出战,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同样,周瑜和关羽也是很早就跟随了他们的主公。周瑜早在孙策时便跟着一起打天下,关羽更是刘备开局三头狼之一

其二,地位高

夏侯惇为曹操驻守要地,夏侯惇始终是他最信赖的人,二人分工明确,基本上时曹操前面打,夏侯惇坐镇大后方。在曹操势力变大以后,夏侯惇的官位也在逐渐上升,并且他还让夏侯惇去驻守必争之地东郡,这足以见得夏侯惇的地位。当时刘备在扩张势力的时候,也是将重要地点荆州交给了关羽。


其三,能力强

在曹操与吕布对抗中原的时候,夏侯惇与其他两名将领奋力保住城池,最后吕布只好败北而归,后来,夏侯惇又镇守后方,使得很多百姓获益,为曹操稳定了势力,他放弃了在战场上立功的机会,换来了后方的稳定。

其四,功劳大

夏侯惇官至大将军,对于武将来说,这个官职可谓是很高了,这也是封他为魏国第一大将的直接原因,之后,他的孩子担任要职,并娶了曹操的女儿,夏侯惇完全对得起这个称号。


白话历史君


什么是首将,我理解为排名第一的将领,可能是文官,也可能是武将,三国时期的将领一般来说文武不分家,例如周瑜是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关羽是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将军是武职,太守则是文官。

但说到首将,吴国首推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以周瑜为首将;而蜀汉首推五虎上将,赵云因为在《三国志》蜀书六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共列一传,姑且算做五虎上将吧,以关羽为首将。



但说到魏国,似乎很难说谁是首将,因为魏国的人才太多了,而且能力又比较平均,但我们仔细分析,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曹魏的将领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诸夏侯氏及曹氏,另一个是五子良将。

诸夏侯氏及曹氏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真。



五子良将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魏国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不同的时期首将也不相同,但曹操在世时,夏侯惇是当之无愧的首将。



夏侯惇

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不仅是曹操的亲戚,而且能力出众,作战勇猛,深得曹操信任。夏侯惇是魏国军队的开创元老之一,与曹操一起创建的魏国军队,曹操征徐州时,陈宫、张邈背叛曹操迎立吕布,夏侯惇是唯一留守曹操大本营兖州的武将,与荀彧、程昱一起为曹操守住三个城池,曹操就是靠着这三个城池,东山再起,用了2年时间,还打败吕布,重新占领兖州。

此战,夏侯惇不仅被劫为人质,还被流矢射瞎了一只眼睛,尽管困难重重,夏侯惇仍为曹操守住三城,立下大功,因功受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之后开始作为曹魏的首将参加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徐州之战,夏侯惇不敌高顺、张辽; 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被刘备击败;占邺城、平卫固、讨张鲁,夏侯惇参加过多次战斗,并且在公元216年时,夏侯惇都督淮南二十六军,成为曹魏东部军区总司令,成为仅次于曹操的魏军军事领导人。

220年三月曹操病故,四月夏侯惇也因病去世,夏侯惇在去世前,被曹丕任命为大将军,仍是魏国最高军事领导人。

夏侯惇去世后,曹魏进入调整期,由于曹操去世前后,有很多名将去世,曹纯是210去世的,乐进是218年去世的,夏侯渊是219年去世的,张辽是222年去世的,曹仁是223年去世的,徐晃是227年去世的,曹休是228年去世。



夏侯惇去世后,曹仁以车骑将军升任大将军,接替夏侯惇大将军的职务,并且统率荆州、扬州、益州军事,成为曹魏自夏侯惇之后的首将。

曹仁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也是很早就跟随曹操,经常是曹操领一支军队出战,曹仁带领一支偏军协同曹操作战,曹操征徐州陶谦,曹仁攻陶谦部将吕由。曹操征吕布,曹仁攻句阳;曹操征张绣,曹仁打周边;眭固叛乱,曹仁讨平。

官渡之战,曹操在正面抵御袁绍,曹仁在后方打败刘备;赤壁之战,曹操在前方开战,曹仁在后方守江陵城;南郡之战,曹操退回许昌,曹仁坚守江陵城一年有余才退回襄阳。曹操征关中,曹仁跟随,之后曹仁受封征南将军,假节,驻樊城,担当镇襄阳之重任。



襄樊之战前,曹仁平定宛城叛乱,斩候音,屠城。关羽围攻襄阳,威震华夏时,曹仁宁死不降,坚守樊城。曹操去世后,曹仁升任车骑将军,并在襄阳击败东吴将领陈邵,夺回襄阳。夏侯惇去世后,曹仁升任大将军。

濡须口之战,曹仁由于大意,被东吴将领朱桓击败,不久便病逝。

曹仁去世后,魏国首将就是曹休。

曹休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侄子,曹休在父亲去世后从吴地前来投奔曹操,自至开始跟随曹操征战,曹休最早是在虎豹骑任职,之后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曹休识破了刘备军队的意图,并击败刘备军吴兰部,此战后,曹休升任中领军。

曹操去世后,曹休升任领军将军,之后又升任镇南将军,曹丕征吴时,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率张辽、藏霸攻洞浦。



曹丕去世后,曹休受诏辅政,当年在皖城斩杀东吴将领审德,收降东吴将领韩综、翟丹,因功受封大司马,都督扬州,成为曹魏军队最高统帅。

石亭之战中,曹休中了东吴的诈降计,损兵折将,不久后因病愤愤离世。

曹休去世后,曹真就成了魏国首将。

曹真

曹真也是曹操的族子,跟曹休一样,最开始也是在虎豹骑任职,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曹真以偏将军与曹洪、曹休一起击败刘备部将吴兰,受封中坚将军,升任中领军。



曹操去世后,曹真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军事,成为曹魏西部战区军事长官,在平定张进的叛乱后,升任上军大将军。之后曹真在221年击破诸胡叛军,平定河西,并打通了曹魏与西域的通道,曹魏恢复了在西域名义上的统治。

曹丕征吴时,曹真率夏侯尚、张郃、徐晃进攻荆州,先后击败吴将孙盛、诸葛瑾,包围江陵城,之后由于吴国的求和而退兵。



曹丕去世,曹真成为辅政大臣,升任大将军,但低于曹休的大司马,蜀汉诸葛亮北伐时,曹真击败赵云、邓芝的疑兵,并加强陈仓城的防守,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由于曹真的预先判断,诸葛亮无法攻克陈仓。

曹休去世后,曹真接任大司马,成为曹魏最高军事长官,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真病逝。

曹真死后,曹魏进入司马氏时代,先是司马懿掌权,之后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一直到曹魏灭亡,此处暂且不表。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魏首将肯定是夏侯惇了!夏侯惇实际上扮演了半个曹操的角色,我们仔细看三国会发现一件事,那就是曹操跟夏侯惇从来就没有在同一个战场上出现(汉中战役除外)。为何呢?就是因为夏侯惇要扮演另外一个曹操。

曹魏势力与蜀汉或者东吴的情况完全不同。曹魏势力里有个“太上皇”,这个“太上皇”虽然没有多大权力却戏份不少,只要曹操在前线打了败仗,那么他肯定在后面搞小动作,比如汉献帝多次密诏行刺曹操都是在曹军新败之后,这让曹操非常恼怒,他不得不在背后留个自己的影子来看住那个“太上皇”。这个影子就是夏侯惇,他肩负着监国重任,他的任务就是守着曹操的大本营,夏侯惇拥有调动所有曹操军队的权力。

其次,《三国演义》是小说,夸张了将领的个人能力(比如单挑),实际上战场打仗哪有那么简单,基本上都是硬碰硬,比士兵打阵仗,比国家经济对抗。像名帅白起就说了一句话,军强源于士卒强。曹操与袁绍战争总共打了八年,那些说单靠谋略就能赢得一切的人可以睡觉了,没有硬实力打个屁仗。夏侯惇虽然没有直接指挥打仗,但是曹军基本上都是由夏侯惇训练出来的,夏侯惇在后方募兵,训练,然后编成军队,再送往前线,这些功劳都不是在明面上的。


优己


曹魏的武将之首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时期武将之首也不同,仅以魏武帝、魏文帝和魏明帝时期来说,分别有以下变化。

魏武帝曹操时期:曹仁

魏武帝曹操生前并未称帝,所以他手下武将的军职应该是汉献帝任命的,汉献帝曾任命曹操代理车骑将军的职务,又任命袁绍为大将军,但这不能算曹魏阵营的武将之首。

曹操手下的众将有许多都很出色,“五子良将”和“诸夏侯曹”几乎并驾齐驱,个个都很出色,但也没有特别突出的。

官渡之战前后,于禁等人已经将军或偏将、裨将,其中于禁、乐进是偏将,将军有李典、程昱等人,张辽、张郃、徐晃都是裨将、偏将,许褚的军职稍低些,是校尉这一级。

而当时的曹氏和夏侯氏兄弟晋升的速度并不比其他异姓将领更快,甚至还稍稍有些落后。曹操的用人方略历来受到后人的推崇,其中一条就是奖罚分明,平时建立有严格的军功考核、登记制度,该奖的时候必奖,不该奖的时候决不滥奖,避免了奖惩和职务晋升的随意性。

到赤壁之战后,首先被委以重任的将军是曹仁,他负责守江陵,为便于指挥,曹操让他代理征南将军,后来又任命曹仁为征西将军,考虑到曹仁初次担任征西将军的时间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可以说曹仁的称得上当时的武将之首。

后来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但已晚了约10年,而夏侯惇在曹操生前只是伏波将军,曹洪是都护将军,他们都不能与曹仁相比。

“五子良将”也很快成为四征一级的将军,在曹操晚年他们又进了一步,张辽、于禁、乐进等人成为四方将军,高于四征,而曹仁的军职未变,曹魏武将之首的概念有些乱了,但从资历上说,曹仁比“五子良将”要高一些。

魏王曹丕时期:夏侯惇

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主要依赖的是诸夏侯曹,其中夏侯惇担任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曹仁是车骑将军,相当于副总司令,在他们之下曹洪担任卫将军,曹真担任镇西将军,曹休担任镇南将军。

此外还有一个骠骑将军,介于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之间,也可以算全国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曹操生前已给了孙权,这与曹魏无关。

魏文帝曹丕时期:曹仁

就在曹丕发动第一次南征之战前,大将军夏侯惇病逝了,曹丕以献帝的名义谥夏侯惇为忠侯,由他的儿子夏侯充继嗣。

夏侯惇生前以大将军的身份镇守寿春,是曹魏东线战场的统帅,他死后曹丕命曹休接替,曹休升任征东将军。

曹丕称帝后,在武将方面曹仁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为武将之首,这个职务原来是汉朝的,现在自然过渡过魏朝,军职不变。

曹洪仍居其下,为卫将军,但他只是挂个名。以下是四方将军,即前、后、左、右将军,魏文帝右分别任命了张辽、张郃、徐晃、朱灵。他们4位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一代名将,为曹魏大业连年征战,肝脑涂地,屡建殊功。

典韦、许褚战死了,不然轮不到朱灵,还有一位本应是四方将军中的第一位,但兵败降敌,关羽被杀后,又被“接管”到了孙吴,他就是于禁。

此外,“诸夏侯曹”中的第二代也成长得很快,曹真、曹休以及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夏侯威,侄子夏侯尚,还有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等一批年轻将领纷纷脱颖而出,迅速走向前台,即将从父辈们手中接过曹魏的兵权。

曹真此时担任镇西将军,坐镇关中一带,他随后成为曹魏西线作战的总指挥。曹休此时担任领军将军一职,是禁军的统领,不久之后晋升为镇南将军,成为曹魏中线作战的总指挥。

魏明帝曹叡初期:曹真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朝廷新设了太傅、大司马二职,分别由钟繇、曹休升任,他们的地位均高于三公。

魏明帝还诏令升任曹真为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他们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

这时,四方将军中的文聘病故,魏明帝想起了曹洪,任命他为后将军。

当时,曹真负责西线战场,即关中方向,曹休负责东线战场,即合肥方向,司马懿接替夏侯尚成为中线战场的总指挥,形成了军中“三巨头”

魏明帝曹叡后期:司马懿

魏明帝曹叡时期,曹真、曹休先后故去,“五子良将”只剩下张郃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以大将军的身份成为曹魏的武将之首。

司马懿之下,是车骑将军张郃,他们一个是总司令,一个是副总司令,曹叡让他们都去了西线战场,与诸葛亮作战,这也埋下了张郃被杀的伏笔。


南门太守


毫无疑问,这句话是正确的……

——东吴的第一员上将,确实是第一代大都督周瑜。周瑜对东吴的贡献,可谓空前绝后。逝世将近二十年,孙权称帝表功的时候,周瑜还能妥妥的排在第一位。

——蜀汉的第一员上将,的确也是关羽,关羽是刘备最元老的心腹大将,两人有同甘共苦的兄弟之情。关羽在蜀汉阵营,一直都是扮演的独挡一面的帅才。无论是之前的徐州,还是后来的荆州。

所以“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事实如此!


——至于曹魏的第一员上将

个人观点,应该是夏侯惇……

据正史记载,曹老板有一个“五子良将”,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员大将。单从军事能力分析,这五人的军事水平可谓是曹魏阵营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五人了。但是!他们的地位,永远都比不上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甚至曹真等曹氏将领。

当然!不是说曹操不信任这些人,曹操之所任人唯亲,其实也是有苦衷的。

毕竟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的这段时间,是士卒门阀制度发育到顶峰的一个时期。一方统治者,必须得到各地世家大族的支持,否则他就寸步难行。曹操身为宦官后代,为人轻佻浮躁不修边幅,很多世家大族都看不上他。在兖州的时候,就吃过大亏了。曹操杀了一个名士边让,挑起了士族们的愤怒,在陈宫的游说下,集体反水迎接了吕布入驻兖州。只给曹操留下了三个县,还是荀彧、夏侯惇等人帮忙守住的。


而在这复杂的士族背景下,唯二默默支持曹操的,只有夏侯家族,以及曹氏家族。夏侯家是夏侯婴的后代,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大族。曹氏家族更不用说,号称是曹参之后。

这两大家族默默支持曹操……

曹操能够成为一路诸侯,能够统一北方,能够建立曹魏政权,夏侯家族以及曹氏宗族,至少要占一半的功劳。

所以曹操必须重用他们……


曹操在世的时候,夏侯惇就已经是大将军了,官位甚至比曹仁都高出一级,是绝对的曹营第一上将。


爱尚文史


按《三国志》排序来看,魏国的首将当然是独眼龙夏侯惇了啊!

你看,蜀国的传记里,二主妃子传是第四,诸葛亮传是第五,关张马黄赵传是第六。按照皇室、文臣、武将的顺序,妥妥是关羽是第一将。

吴国传记里,宗室传第六,文臣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张严程阚薛传第八,武将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因此周瑜是吴国第一将。

至于魏国,是二公孙陶四张传,也就是那些汉末诸侯第八,然后诸夏侯曹传第九了,甚至排到了荀彧荀攸贾诩这些文臣的前面。当然这个没办法,曹老板是家族企业,那些个夏侯和姓曹的都是带资本来的。

诸夏侯曹传里排第一的是夏侯惇。

而从关系、权位、封赏来看,夏侯惇也是魏国的第一将。

首先,夏侯惇跟曹操最铁,“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其次,夏侯惇的权位也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节制诸将。

最后,夏侯惇的封赏也厉害,“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然后还被封为前将军,到了曹操死后,曹丕称王,夏侯惇直接被封为大将军,这可是汉末三国的第一军职。

简单一句话,在魏国诸将里,曹老板最罩着夏侯惇。


冷兵器研究所


说地位的话,曹家和夏侯家的将军肯定高于五子良将,五子良将再怎样厉害也要归曹家和夏侯家的将军管。曹魏首将变化应该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休--曹真--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1、夏侯惇:曹操从起兵开始就一直倚靠夏侯惇,后来官渡赢了之后稳定下来了,夏侯惇也就去稳固后方去了,夏侯惇的地位谁都动摇不了。

2、夏侯渊:赤壁之战败后知道一口气拿不下孙权跟刘备,所以派了曹仁守樊城,没有攻势,所以曹仁不是这个时期的重点。重点是马超在西凉造反,曹操正好有理由拿下西凉,重点在西凉,于是夏侯渊虎步关右到定军山之战之前,夏侯渊是这个时期的首将。

3、曹仁:夏侯渊死后,关羽又有打樊城的打算,于是曹、刘、孙三家的势力都聚集在荆州,刘备的首将关羽,孙权当时的首将吕蒙都在荆州,曹操的将军一定不会比他俩的位置低,所以这个时期的首将必须是曹仁。

4、曹休:后来曹仁逝世之后,分为对东吴和蜀汉两线作战。对蜀最高将领是大都督曹真,对吴最高将领是曹休,不过按军功和资历来说的话,曹休要略高于曹真。

5、曹真:后来曹休被周鲂诈降气死了。首将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曹真一个人,演义把对蜀汉的功绩都给了司马懿,不管演义再怎么黑,曹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起码从一句“曹子丹一世英雄,其子豕犬耳”看得出来。

6、曹爽:曹真死后,基本曹家夏侯家的很有能耐的人已经找不出来了。没办法,只有让曹真的儿子曹爽来接大都督之位,虽然资历军功都不够,但毕竟他爹地位高,曹家又找不出更合适的人,所以曹真病逝到高平陵之变这个时期首将是曹爽。曹爽的地位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飞扬跋扈,却蠢得像猪一样,最后交出兵权被司马懿所杀。

7、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首将肯定是司马懿,司马懿在曹操时期被曹操压着,后来又被曹丕压着,曹丕死后曹睿是很依赖司马懿,但是司马懿上面还有大都督曹真压着,后来曹真也死了,司马懿就断了曹真的后,农民翻身把歌唱了。司马懿是把所有牛人基本上都耗死了。

8、司马师:司马懿死后,司马家族的势力在曹魏早已根深蒂固了,首将自然而然变成了长子司马师。司马师后来被文鸯吓得眼珠子都吓掉了,活活痛死了。

9、司马昭:司马师死后,于是首将变成了他弟弟司马昭。司马昭我就不用再过多阐述了,大家都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直接就让曹奂禅让给他,建立西晋,也就没有什么曹魏首将了。





韩mingkeke


东吴首将和西蜀首将都是官拜的,而曹操虽标榜自己求贤若渴,但身边大将还是以本族为主,尽管它姓将军们也很善战和有名气,也许是因为曹操用兵诡诈,因此曹操一直没有特意拜谁为首将。

要说能拜首将的话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曹仁,字子孝,在襄樊之战中拼死抵抗,关羽用计水淹也没有吓退他,就是亲兄弟上战场也不过如此。他官拜大将军、大司马与封王的关羽齐名。



还有夏侯惇和夏侯渊,夏侯渊在征西将军位上被黄忠所杀,另有五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都是响当当的大将军,不过他们出征时都有曹姓做监军,看来还是没把他们当大将军来用呀!


黄蜂二师兄


如果“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那么,魏首将是谁?



从提问对吴、蜀首将的定位看,资格老、功劳大、地位高是基本特点,按照这个标准,曹魏首将应该是曹仁。



先看资格,曹仁是最早跟随曹操、陈留起兵的六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之一,黄初四年(223)去世,就是和刘备同一年死的,为曹魏奋斗整整三十三年,在三国,除了司马懿、孙权这些寿星外,服务年限算是很长的了。



再看功劳,据三国志记载: 曹仁跟随曹操征讨徐州时,经常督率骑兵,充当先锋部队。后来打徐州时,作侧翼攻击陶谦的部将吕由,获胜回师与主力均在彭城会合,大破陶谦军。以后攻费、华、即墨、开阳等县,陶谦派遣将将援救这几个县,曹仁指挥骑兵队击破敌援军。曹操征吕布,曹仁独自进攻句阳,攻陷城池,生擒吕布部将刘何。曹操平定黄巾,及迎奉天子迁都许县。曹仁在这几件事上都有功劳,为此官拜广阳太守。太祖器重他的勇略,不让他去广阳就任,而以议郎身份统帅骑兵队。曹操征讨张绣,曹仁单独攻打其他县城,俘虏男女三千多人……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故事说,建安十九年(214),曹操杀了伏皇后、伏氏父亲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召夏侯惇、曹仁回朝,商议收吴灭蜀之计。夏侯惇路远未到,曹仁先到。连夜入府来见曹操,当时曹操醉酒卧床,许褚仗剑立于门外警戒。曹仁欲入,被许褚档住,曹仁大怒,说“吾曹氏宗亲,汝何敢阻挡”?许褚答曰:“将军虽亲,乃是外蕃守将,许褚虽疏,现充内侍,主公醉卧室内,不敢放入”。曹仁听了,就没敢进去,曹操知道后,感叹“许褚真忠臣也”,更加相信任用许褚。



曹仁不太光彩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初,曾经奉命屠南阳城,杀了好多人。曹仁曾经担任职位:大将军、大司马、封爵:陈侯、假节钺,较长时间任职征南将军,驻节南阳,食邑壹千五百户。(454)


流誉后


“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细细想来,首将要么统领万军,要么镇守一方,是一个阵营基本上能力最强,被所有人敬佩认同的将军。

但魏国选一个首将,就比较不容易了。我们看看各国发生的战争打法。

吴国安于江南,自群雄逐鹿起就在江南鱼米修养,御敌征外基本上就一条战线,而为首的就是都督,都督为首的就是周瑜。



蜀国更不必说,五虎大将各自镇守一方,均为帅才,其中关羽镇守荆州,颇为重要,有乃五虎之首,为首将深得人心。



唯独魏国,虽然庞大还是比较特殊,曹操雄才大略,满腹兵韬,故魏国他是统帅,统领着各将领,刘备孙权皆不具备也。

“魏有张文远,吴有甘兴霸。”张辽再神勇也是有甘宁比着一类的,都是勇将,首将不够格。那么再往上数曹氏宗族里有夏侯惇、曹仁较为突出。

在我了解来,夏侯惇德高望重,声望很高,但为殿前大将,多是与曹操合谋,合纵军团,而不是统领一方军马。曹仁号称铜墙铁壁,守城一绝,也是多次独立带兵的将军。但作为与周瑜关羽相比较,还是弱了些。



魏国名将无数,但与周瑜、关羽相比拟的统帅,还是没有,曹操又太高,但也只能曹操,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

魏首曹操,吴首周瑜,蜀首诸葛(关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