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两员大将一个能抗衡吕布一个能胜过关羽,为何却得不到重用?

蒋经尧


刘备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多亏他手下有着一帮忠诚自己又有能力的部下,除了诸葛亮这些治国能力超强的文臣外,还有一群非常会打仗的武将,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关羽,他可是后世的武圣人。在三国时代的武将中,还有一个人与关羽一样非常有名,那就是吕布。而刘备手下还有两员大将,其中一个人有能力和吕布对抗,另外一个人是能胜过关羽,他们俩人分别是马超与赵云。



马超成名的时间也非常早,他本身也是名门之后,家里在西凉是有实力的军阀,不过马超这个人的私德有些差,他直接起兵害死了自己的父兄,甚至还果断舍弃自己的妻子。

但论武力,马超绝对是非常强的,单单是他与曹操的几番交战,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曹操认为马超拥有着匹敌吕布的能力。他称赞归称赞,但马超与吕布是一样的,都是会被打败,马超失败之后自己也是不断逃窜,自己最终归降刘备,算是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在刘备的手下,马超就有了一种特殊的地位,刘备不断给他加官进爵,像称帝这样的大事,马超都是在劝进表的前列。 可刘备没有重用过他,始终没有给马超什么实权,因此他在蜀汉过得并不是非常好,自己的西凉故地再也没有能夺回来,他最终也是郁郁而终。


这么有能力的一个大将,为何刘备没有重用呢?其实很好理解,马超与其他的武将都不一样,他原本与刘备是平级的关系,当初刘备还曾激他去对付曹操。马超的势力一度是有能力把曹操给灭掉,只是自己战斗中没有能打赢,后来马超仍然是不死心,始终是想要重新恢复自己的势力。

马超在西凉仍然是有着巨大的号召力,他入蜀也是带着自己的一部分人马过来的,那刘备就没有办法信任他,毕竟俩人都曾经是老板,马超没准哪天就带着人反了。他也不会真的就愿意给刘备干,因此放着马超,把他当做是吉祥物,这就是最好的做法。况且马超之前的名声也太差了,一个连自己父母妻子都不当回事儿的人,怎么可能保证他一直忠诚呢?这样的人绝对不可以给他兵权。


至于赵云,在史书中也有过记载,他主要的任务是掌内事,也就是专门负责管理内部的事情。刘备倒是曾经用过他来独守一方,那就是在东征孙权的时候,他就让赵云在江州留守,不过赵云真正单独带兵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一生也没有打出什么好的战绩。

赵云真的没有得到刘备的重视吗?其实不然,赵云并非是不得刘备重用,而是刘备太重视赵云了。自古以来能一直负责禁卫的人,才是皇帝真正信任的人,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没有什么比皇帝的生命更重要的了,只有赵云在他身边,才能让刘备安心。


赵云并非是那种独当一面的帅才,他的个人武力肯定是非常强,不会比关羽差。可问题是,赵云要是放到不合适的位置上,反而会起到更差的效果。像关羽这样有经验,能独当一面的人,一旦失败都会给蜀汉带来巨大的灾难。要是把赵云放出去,他不见得能保证做得比关羽更好,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危害。

还有一点,当时蜀汉已经有一些独当一面的人,北部有魏延,东部有关羽张飞,南部有李严这些人,自然就没有赵云的什么事情了,他还是留在中枢,自己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岁月是一条河流


在蜀国很多名副其实的大将,而这两员大将,他们两个武艺没得说,一个能抗衡吕布,一个能胜过关羽,但是为什么却不能得到重用呢?容我来细细分析。这两人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一人是马超,一人是赵云。



首先,两人得不到重用的共同原因是:两人都没有进入到上层领导人的队伍里去。如果把蜀汉帝国比喻成一个大财团时,刘备是大股东,那关羽,张飞,诸葛亮就是股东。他们几个人都是过命的交情。而其他人,比如这二人,只能算是经理,是中层,就这样干得再好,也只能拿死工资,得不到额外的恩典。



那么我们再单独聊聊两个人,得不到重用的各自原因。首先,对于马超来说,他得不到重用的最关键的原因是,供职时间太短。马超在自己的这个圈子,团队当中,进入刘备那里,在时间来说是最晚的,而死的又最早,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去世,是在诸葛亮平南回都之前,但实际上,马超开挂的时间应该更早,他在关羽丢失荆州之前就因病去世了,因为人才缺失啊,才给马超,加上了几年的寿命。这样来看的话,由于来的晚,去的早,戏份自然就少了。

第二个原因,马超总是跳槽,忠诚度不够,哪里打仗他在哪里出现。马超先与其父,韩遂,张鲁那,最终才投奔刘备,并且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马超是自己领着一拨人,独立作战。不得不说,他心高气傲,不愿久居人下,并且,他与同事们也比较难相处,人际关系并不好。而且喜欢跳槽,不知道哪天就溜走了。由此看来,马超虽然出众,但性格方面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再来看看赵云。

表面上看,似乎赵云不顺,觉得他一生不堪重用,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身份,是保镖。而在正史中,刘备与刘表谈业务,赵云随行,刘备去东吴娶亲,赵云也陪同前往。比如从东吴借东风归来时,去接诸葛先生。赵云的武艺上佳,胆大心细,多次出色完成任务,没有大的失误。在保卫领导人之外,一刻都不能离开,也不容分身别处。总不能选个保镖,到用他的时候,才想起他还在外面回不来吧。

这样来说,赵云就好比亮剑里的魏和尚本来能在外面独当一面,可偏偏成了李云龙的保镖,虽然一样施展才华,但是只能委屈的当一个士兵干部成连长了。当我的理解是,能给领导跟班,本身就是重用。很多人想干这个差事,可是去没有机会。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赵云的性格,他性格耿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直男的有点过了。赵云,多次劝解刘备,娶孙夫人时,诸葛亮的锦囊,就是在提醒刘备,不要忘了荆州,诸葛亮办成了事,但赵云呢?没有牢骚,会干好本职工作,所以,生不生官?加不加薪,对赵云来说,问题都是不大的,他也没有那么多小心思,可以不用去笼络。

虽然我们说马超,赵云得不到重用,但这也是相对的。我们都承认他俩是好汉,正因高手太多太多,他们也就显得没有那么光辉了。

固然,俩人没有像关、张那般出众,但他俩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员,也算是人才各尽其用。再说,就像是我们在单位一样,岗位是有限的,有更合适的人去做,自然轮到到其他的人。

所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想如果让关、张二人代替赵云,去做他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好。去代替马超呢?而已估计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无谓的对比,没有丝毫意义。


历史漫谈君


方圆论坛观点

很多人因为各种民间故事和罗贯中杜撰的小说总认为关羽和吕布属于那种绝世无双的猛将。事实上关羽和吕布二人能力虽然很强。但比他们强的人也不少。和他们能力相差无几的那就更多了。说什么抗衡关羽,吕布这实际上一点都不奇怪。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被黑的体无完肤的魏延实际上真实能力完全可以吊打关羽和吕布二人。很多人说魏延不受刘备重用这实际上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刘备对魏延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张飞。魏延不受重用是在刘备死后受诸葛亮的排挤。而赵云也并不只是一个“保镖”。实际上赵云也十分受刘备重用的。真正被刘备埋没的人是西凉“锦马超”。


先说关羽其人,他的武力值确实值得肯定,而且在统军作战方面也有过“水淹七军”的战绩。但除此之外关羽还有任何可圈可点的功绩吗?关羽之所以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都是因为历代统治阶层的需要。他们需要一个忠肝义胆天下无双形象的关羽。所以关羽被吹的封神了。但实际上的关羽能力确实有,但并没有到了能力超凡的地步。作为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关羽非常合格。但是作为一个统帅关羽完全是失职的。


关羽为人性格较倨傲看不起任何人。所以也就养成了他目空一切的态度。刘备入川前把大后方荆州交给了关羽。本身当时荆州环境就复杂。在一点地方甚至存在魏蜀吴三国势力纠缠不清的地方。而关羽却偏偏小觑天下英雄盲目的和曹魏交战,最后导致后路被东吴给断掉了。不仅自己落了个身首异处。还直接断送了蜀汉争霸全国的机会。丢失了荆州也就彻底把蜀汉关到了川蜀牢笼之地。在这么一细想,最初的水淹七军又何尝不是马良的功劳呢?诸葛亮把马良派给关羽作为军中长史就是担心关羽盲目自大胡乱出手。但最后关羽也为自己的冲动买了单。



吕布就更不用说了,在小说之中吕布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猛将。但真实历史上吕布能力确实一般般 完全没有冠绝天下的实力。在最早效忠董卓的时候吕布甚至被孙坚打着跑。后来虽然帮助袁绍击败了黑山贼但后来也被袁绍追杀而逃。后来好不容易勾搭上陈宫想要夺取曹操的兖州。但又被曹操追杀而跑。后来虽然夺了刘备的徐州又苟活了一段时日,但最终还是被曹操处死在白门楼前。所以现实中的吕布和小说中杜撰的吕布相距甚远。吕布也根本没有什么天下第一武将之说。



而刘备帐下马超却是因为刘备的忌惮而被刘备冷落甚至埋没的人才。马超原本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最早随马腾出征时就独自率军击败过并州刺史高干和南匈奴呼厨泉的联军。后来马腾死后马超接管了马腾的势力自立成为西凉的一路军阀。后开马超为替父报仇数次进攻曹操。当时也是打的险象环生,数次差点儿就击败了曹操,有一次要不是许褚拼死救曹操的话,曹操早就被射成刺猬了。连曹操自己都说“马超小儿不死的话,我恐怕连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由此可见马超对曹操的威胁有多大。



后来马超最终也是不敌曹操败给了曹操后投靠了张鲁。后来又转投刘备跟随刘备入蜀并且为刘备拿下了成都城。但之后马超就再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之内。虽然从马超投靠刘备到马超去世这中间只有短短的八年。但是在这八年中刘备给了马超高官显爵但是根本没有重用过马超。原因也很简单。马超毕竟不是跟他一路走过来的。而且马超以前还是一个军阀,他在势穷到时候投靠了刘备在刘备看来还是有必要防着马超的。所以刘备只给了马超很好的待遇但并没有重用马超。而根据马超以往的战绩和能力来看不说吊打关羽和吕布吧。但起码绝不在他二人之下。之所以不被重用也还是因为他的出身关系和刘备心胸狭窄的原因。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刘备手下能够抗衡吕布的大将显然指的是马超,而能够胜过关羽的人应该是指的赵云,他们二人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实际上各自都有很多的原因。



马超个人原因

《三国演义》中曹操曾说;马儿不减当年吕布之勇,这一句话把马超推向了巅峰。后来马超还在潼关大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从此马超成为了三国时期的超一流名将。

但实际上马超并非名将,而是和刘备一样败亡流浪的一方诸侯,而且性格和刘备极为相似,所以受到了刘备的猜疑排斥。



马超的父亲是马腾,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汉末天下大乱时,马腾逐渐成为凉州地区最大的军阀,后来和韩遂闹翻,双方互有征伐,导致实力有所损失。公元208年,在曹操的劝说下,马腾和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入朝为官,曹操把他们安置在了邺城。

马腾离开凉州后,马超统领了马腾留下的军事力量,依旧选择割据三辅之地。公元211年,曹操写信给马超,说想要经过马超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马超当时认为这是曹操假途灭虢之计,实际的目的是想要消灭自己,所以联合了关中诸将准备反抗曹操。

当时马超的父亲、兄弟,以及韩遂的儿子都在在曹操手中为人质,所以韩遂犹豫不决。于是马超对韩隧说:“我已经为了大事决定放弃我的父亲和兄弟,你还有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最终以此说服韩遂起兵,当然马超起兵之后,身在许昌的父亲、兄弟全部被曹操处死。以此可见马超的心狠手辣,以及不忠不孝。



马超败于曹操之后,投靠了汉中张鲁,但在张鲁手下,马超并不忠心。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方诸侯,所以一心想要张鲁借兵给自己夺回凉州。结果就是引起了张鲁集团的排斥,恰在这时,刘备入蜀,马超立刻背叛张鲁,又投靠了刘备。这一点和当年寄人篱下的刘备极其相似。

投靠刘备之后,马超一展诸侯作风,经常和刘备称兄道弟。《三国志》记载,马超见到刘备后,经常直呼刘备的名字,这让关羽、张飞愤怒异常,为此关羽还曾经请求处死马超。后来马超也变得谨言慎行,小心翼翼的在刘备手下讨生活。

公元220年,益州治州从事彭羕因为不满刘备,所以想联合马超推翻刘备,结果彭羕刚刚离开马超,吓坏了的马超便立刻通报了刘备。以此可见马超在蜀地过得战战兢兢,能够活下来已属不易,得到刘备的重用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

赵云堪称三国完美武将,忠心耿耿而且个人武力超群,后期汉中之战时也有不错的表现。但赵云始终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前期缺乏相对应的锻炼,第二是为人过于刚正不阿。

首先说个人武力值不等同于指挥作战能力。前期刘备兵少地盘小,自己统领的兵马都非常少,加上关张二人分兵,赵云根本没有多少统兵作战的机会,所以一直作为刘备近卫队首领,负责刘备一家的安全。

后来刘备生意做大之后,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将领加入,以刘备识人之明,暂时选用了经验丰富的将领。



再一个赵云做人过于正直死板,不懂得变通行事。刘备打下益州后,准备将成都的土地和钱财分给各个将领,这时赵云冒出来说天下未定,不能这样做。以此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后来刘备决心伐吴,赵云又唱反调,说国贼是曹魏,应该先伐魏。这让刘备非常愤怒,最终只让赵云在伐吴之战中做了后勤和接应工作。


我是越关


刘备阵营能抗衡吕布,胜过关羽的,还得不到重用的想来只有赵云和马超两人了,不过说他们得不到重用固然与刘备的信任有关,到另一方面也是与现实情况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对于马超来说,就被对他肯定是没多大信任的,双方说是从属关系倒不如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马超是想得到刘备的庇护,而刘备是想利用马超的在甘凉地区的声望,所以说刘备肯定不会重用马超,反而因为马超曾今的所作所为提防他,所以不重用马超很正常。

对于赵云来说,虽然说他能力很强,又是刘备的元老班底,也非常的忠心,但是他的情商和政治嗅觉太差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刘备在进益州的时候主张封赏大伙,本来大家都挺高兴的,玩命打战为的是啥,还不就是为了这些吗,结果他一句话全泡汤,能不让人怨恨他吗?另外赵云还没有关羽那么大的威望,所以一旦重用赵云,可能会破坏刘备集团的团结,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完全为刘备付出的,更多的还是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

另外还有现实原因,我们都知道马超赵云最强的本事还是在骑兵上,就连曹操都曾在马超的骑兵下吃了大亏,而赵云曾在的白马义从也是威风凛凛的存在(当然这也不是赵云一个人的作用),但是刘备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组织骑兵啊,一来没马,二来没钱养不起啊,所以只能高官虚职供养着,毕竟其他兵马都有人,都存在利益归属了,轻易动不得的。


历史微探索


刘备麾下大将不少,最受重用的自然是关羽,其次是魏延,再次是张飞。

几位大将中,黄忠老迈,建功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剩下就是马超与赵云。刘备称帝期间,都算是不得重用。

其实,马超是真正不得重用,至于赵云,还是物尽其用,名位相符的。

马超与刘备一样,本是一方诸侯,他们都曾经与曹操争夺天下霸权。不同的时,刘备最后夺取了益州,割据一方站稳了脚跟。马超一度大败曹操,打得曹操不得不割须逃跑,但是最终马超被曹操击败,流落到张鲁麾下。后来,在刘备的招纳下,马超背叛张鲁,投靠了刘备,使得刘备占领了一部分汉中领地。

刘备占领益州后,先称汉中王,马超受封为左将军。刘备称帝时,马超受封骠骑将军。这个职位非常高,仅次于关羽的前将军。

不过,在刘备称帝后,马超并没有像关羽、张飞一样为一方之主,刘备给了马超一个凉州牧的虚职。归顺刘备的几年中,马超生活得战战兢兢,最终也是忧惧而死。

刘备之所以不重用马超,最重要原因是马超实力很强,影响力太大。马超又不像关羽、张飞,很早就追随刘备,对刘备忠心耿耿。因此,处处提防马超,打压马超,就成了必然。

至于赵云,在历史上一直担任的是刘备侍卫长的角色。他一生中几乎没有机会像关羽那样领兵作战。几次重大行动中都是保护刘备的家眷。赵云一生最大的功勋就是长坂坡救阿斗。

赵云很有才,在刘备兴兵讨伐东吴的时候,曾经上书劝谏。不过,刘备并没有接受。在刘备临终时,赵云也被刘备委以重任,让他继续保护少主刘禅。

赵云最后封侯,也完全是因为护卫刘禅有功。至于《三国演义》,那是小说,小说中的赵云几乎是个完人,一生未尝一败,确实有点不受重用。


叶之秋


刘备手下的两员大将,一个可以抗衡吕布一个可以胜过关羽,但是没有受到重用,估计题主想说的是马超和赵云。



马超可以抗衡吕布,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赵云胜过关羽,这一点就不太好说。就以正史而言,关羽是刘备集团第一号武将,长期镇守荆州,假节钺(可以不用请示刘备直接出兵替刘备征伐四方)。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的过于完美,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武将。但是在正史上,赵云虽称得上蜀汉名将,但是在地位上远不如关羽。




马超在刘备手下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马超有实力,有地位,有声望。在没有投靠刘备之前,马超也曾是西凉霸主,潼关一战,让曹操狼狈不堪。同时,马超家族在西凉羌人之间有很高的威信,马超本人在羌人之间也很有号召力。


而且,马超拥有正儿八经的汉朝爵位和官位。马超在投靠刘备后,就成了刘备集团中爵位和官位最高之人(刘备之外)。

刘备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对于马超的投靠他是欢迎的,因为刘备马超的影响力。但是,刘备对于马超又是防备的,因为马超的影响力大,又不是一开始就跟随自己的人,万一造反了怎么办?

刘备对于马超采取的策略就是供奉起来,给他很高的官位和爵位,但是绝对不会给马超很大的权力,以防止尾大不掉。

马超对于自己的处境也知道是什么情况,在蜀汉集团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有一次彭羕撺掇马超谋反,马超吓得半死,赶紧把彭羕给举报了。可见马超在蜀汉集团日子过得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说完马超,再来说赵云。

应该来说,赵云在蜀汉集团的受重用程度肯定不如关张二人,这是毫无疑问的。毕竟关张二人跟最早跟随刘备创业的两人,而赵云是半路加入的打工仔。在大家能力都很强的情况下,优先重用关张二人没啥好说的。

正史上赵云能力确实强,也独立指挥过一些战斗,比如说著名的汉水之战,蜀汉集团的统帅就是赵云。


而且,赵云是一个很有大局观的人,刘备平定益州时,准备大肆赏赐诸将,赵云劝刘备不要这样作,而是应该把田地归还给老百姓。还有,刘备执意伐吴时,赵云也极力劝阻。

赵云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刘备打着匡扶汉室和仁义的旗号,正是这一点让赵云跟随了刘备。可以这么说,赵云的内心其实是一个汉臣,这一点和曹魏集团的荀彧如出一辙。

刘备一代枭雄,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称霸天下才是真的想法。对于一个内心是汉臣的赵云,心中多多少少会有些芥蒂。


当然,如果说赵云在蜀汉集团没有得到重用,也不尽然。刘备在取得荆州后,赵云担任过桂阳太守。在刘备自己入蜀后,又命赵云担任留营司马,特别任命赵云掌管内事(刘备家族事物),可见刘备对于赵云还是比较信任的。


小镇月明


刘备的两员大将一个能抗衡吕布一个能胜过关羽,为何却得不到重用?(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的典故让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美名传为千古佳话。跟着刘老板干理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对,偏偏两个倒霉蛋,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被重用呢。可能你已经猜到我指的是哪两位了。一位是史称神威天将军的马超,另一位就是有“常胜将军”美名的赵云。简单的介绍一下,你就会对他们的能耐有个直观的印象。 一、曹操曾直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这马儿就是指的马超。马超系大帅哥一枚,面如冠玉、目如朗星,颜值高,战斗力爆表,其英雄气概可称直追三国第一名的吕布。

马超英雄出少年,十七岁即随父马腾征战,刺王方擒李蒙,一战成名。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军以进攻汉中张鲁为由借道凉州,意欲将凉州一并划归自己的版图。马超联合死对头韩遂一致对外,起兵十万反对曹操。潼关作战时马超率部趁曹军渡河之际偷袭曹军,打他个措手不及,只杀得曹军屁滚尿流。曹操逃命过程中吓个半死,最终还是通过“割须弃袍”玩躲猫猫才侥幸捡回来一条性命,可谓灰头土脸、狼狈至极,以至于对马超心有余悸地慨叹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蜀国后期,马超镇守汉中、西羌,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威望退掉羌王柯比能十万西羌兵的,将司马懿五路伐蜀计划化为泡影,解除了蜀国危机。 二、赵云: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赵云也是大帅哥一枚,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有勇有谋,既能冲锋陷阵,又善于统兵,有将帅这才。如果说马超还有过败迹的话,那么赵云堪称完美,与人单挑基本上没有败绩。

两次救阿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当阳长坂坡之战中英勇无敌,单枪匹马在曹军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杀了个七进七出,带着阿斗杀出重围。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与张飞一同截江救阿斗,再救刘阿斗一命。

大摆空城计:建安二十四年三月,赵云所在营寨被曹军主力包攻击,在明知实力悬殊毫无胜算的情况下,下令把营寨的门开开,然后大声的击鼓,又让自己的弓箭手们拿着弓箭射杀曹军,摆出一副空城计的样子,使曹军感觉这里面肯定有阴谋,不敢攻占,进而撤退。 三、二人不受重用,内外因交织比较复杂,捡几明显原因来说一下。

一是错过了加入刘氏集团的黄金期。从客观情况来讲,在二人加入到蜀汉集团时,以桃园三结义成员为核心的领导核心圈已经形成。桃园三兄弟作为联合创使人在缔造蜀汉集团的同时也成了集团的领导核心。当然3人也深知集团要发展壮大,单独靠自己一个卖草鞋的加一个枣贩子外加一个杀猪的肯定是不行的,为此他们需要找帮手。他们一方面想通过礼贤下士招募人才,充实队伍,为集团效力服务开疆拓土,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外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有才能的人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将他们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以确保自己联合创始人的地位不动摇。马超带西凉军投靠刘备也算是对蜀汉集团进行了投资,可是他错过了初创期的天使轮投资,马超股本的份量难以与刘、关、张这三位刘氏集团的联合创始人的原始股相比。加之兵败走投无路才来投奔刘备,使股本的成色又降低了不少,所以他的投诚,既算不上锦上添花,更算不上雪中送碳。赵云同样也是中途上车加入的时机也不早,加之嫁妆也不厚实,也被排除在刘氏集团的大股东之列。

二、马超被刘备善意的表象迷惑,进退失据,自毁前程。

从情感上讲,马超的投靠对于刘氏集团而言顶多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既然送上门了,那也不能嫌弃,苍蝇虽小那也是肉呀。偏偏马超摆不清自己的位置,太把自己当回事。刘备出收卖人心需要,曾一度与马超兄弟相称,搞得马超受宠若惊飘飘然,误以为自己成了刘氏集团A轮的天使投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摆不清自己的位置,分不清大小王,错把虚情当美意。要知道人家刘备经常也叫赵云为四弟,可人家赵云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清,不管刘备喊自己喊得多亲热,始终将刘备当主公对待,丝毫不敢以兄弟自居与皇帝套近乎。反观马超还当真不拿刘皇叔当外人,进见刘备时搞得像是去找发小吹牛一样,直呼其名,搞得刘备的皇帝威严碎了一地。马超这么做说委婉点叫为人豪放是个性情中人,说直白点就愣头青一个,缺心眼一头。要知道我们的这位刘皇叔可是个实力演技派,沉府之深那可是出了名的,想当年曹操煮酒都没给他煮出个现形。现如今贵为天子面对被马超当众兄弟呼来唤去的,纵然他心中有万马奔腾,为了保住自己一代名君,礼贤下士的名声那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毕竟这兄弟是自己喊出来的,有意见也只好不作声。刘备只有忍,可那关羽、张飞能干么,心想把你称兄弟那是在打广告搞营销,很明显做给外人看的,没想到马超不开窍还当真了,看来不给你马超上一课,你还真把自己当颗葱。于是刘关张开始演出了一场戏,场景设置到位后刘备就召见马超。一个精心设计好的局就呈现在了他的眼前:刘备在帅椅上一坐,摆出一副大老板派头,关、张二人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军靴擦得锃亮,全副盔甲往刘备身边一杵,站得倍儿直,像在接受国家领导人阅兵检阅一样。马超吃了一惊,笑道:哥几个都是自家兄弟,搞得这么正规严肃干嘛,这见个面搞得像国庆阅兵见领导一样,至于吗?关羽正气凛然地说刘备首先是主公,然后才是兄弟,主皇帝的权威面前,兄弟也应当靠边站,这才叫做讲君臣间的规矩。马超悚然而惊,总算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从此不敢慢了礼数,自己的位置算是摆正了,可惜的是他成长进步的道路也断了。

三、赵云与诸葛亮关系过于密切,必然遭到猜疑和打压。

赵云武艺高强加之对刘氏集团可谓是忠心耿耿,于是他就成为了刘备“侍卫长”不二人选。在刘备的心中,赵云就是他的近卫军,贴身保镖头子。偏偏赵云除了对刘备忠心不二外,他个人还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对这位诸葛神侯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爱才,自然对赵云这个要武艺有武艺,要胆量有胆量,要韬略有韬略的将才粉丝青睐有加。于是二人惺惺相惜,互动频繁,打得火热。那人家刘皇叔看见自已的大管家和贴身保镖整天走得那么近乎,不禁觉得后背发凉,好不容易才坐上的皇帝的宝座,这屁股都还没坐热,万一有个闪失那可对不住自己。理智告诉他赵云和诸葛亮是可靠的,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防人之心还是得有的呀。于是诸葛诸葛亮越抬赵云,刘备就赵踩赵云。这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试想职业经理人,哪里干得过牢牢把控董事会的董事长。结果就可想而知,赵云的职务被刘备妥妥地压在了自己的“五指山”下,刘备还通过抬高魏延的地位来制衡赵云。赵云生性耿直,不像官场上的人一味对刘备阿谀奉承,经常对于刘备的错误持反对意见,搞得刘备心中很是不爽。在赵云的成长进步的问题上刘备就经常用脚投票,害得赵云官职上不去,带兵打仗,建功立业的抱负始终不得施展,其“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豪情也难以实现。





葛大小姐


刘备阵营内能抗衡吕布、关羽的似乎只有张飞、马超、赵云了。张飞是很受重用的这个毫无疑问,马超与赵云让人感觉很不受重用,所以题主所指的也应该是马超和赵云。



不过个人觉得马超与赵云两人也都是受了刘备重用的。

首先来讲讲有吕布之勇的马超。马超给人不重用的感觉,无非是说刘备没给马超实际兵权,但其实马超还真的是有兵权的,自投刘之后的七年内就一直有,而且刘备也一直在用他。

在公元215年马超投刘之时,刘备就大喜,想都没想直接划分了一支军队给马超,让他去取成都。取成都、平定西川后,马超为平西将军,并督临沮之地,能都督一方能算无权吗?



中间仅歇了一年,马超就于公元217年立即投入到了与曹操的汉中之战中,这场曹刘大战在公元218年结束。当时马超与张飞两人先后屯兵于下辩与沮水和曹军对峙,还又用自己的声望策动了氐族雷定七部数万余人牵制曹军先锋主力,立下大功。汉中大战后,即公元219年,马超带领群臣联名上书让刘备称王,这个时候的马超被封左将军并假节了。能够假节的一般在地方有自行处置军政大权的权力,马超这也不算无权。

马超有权的表现还从发生在公元220的一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彭羕因马上被刘备调到外头去为官,很不乐意,于是去见马超,在与马超聊天时大骂刘备,并对马超说:“您是外放官,我是内应,天下不会平定不了。这里可以看出马超不仅是镇守地方大官员,而且有一定军权,要不彭羕不会说这样的话。



在221年,刘备称帝后,马超又被封为骠骑将军,镇守在与凉州的边疆。而公元222年马超就病重了,并在年底就去世了。

在协助刘备七年里,刘备有三次战役,取西川、取汉中,夷陵之战,他参与了刘备最为重要的取益州、取汉中的大战,只是在最后一年没能够参加夷陵之战(可能病重原因),如何能说不被重用呢?所以个人感觉马超已经很受重用了,只不过跟随刘备时间太短了而已。


接着说说赵云,在早年刘备没稳定地盘,老大都没兵,赵云自然无权。但在拿下荆州以后,赵云也都是有权受重用的。

赤壁之战后,跟随刘备取得了荆州四郡,并被任命为桂阳太守。刘备入川后,赵云是留营司马,管理荆州军事事务,也是身负重任。

之后赵云与张飞、诸葛亮两人分兵入川,赵云率军攻取江阳、犍为等郡。汉中之战时,赵云也汉水之战也立下了大功。赵云也参加了取西川、取汉中的战役,他本来也得参加夷陵之战的,只不过由于反对刘备出征,因此才没被刘备带去。虽然没参与夷陵之战,但赵云却依旧都督江洲作为援助。

从这里看赵云丝毫没有不被重用的表现,该参加的都参加了。唯一感觉他不被重用的或许就是他的官职了,他担任过翊军将军这种杂牌将军,以至于为人诟病。

但翊军将军在蜀汉绝对不是杂牌将军,毕竟每个国家制度都不同。在九品中正制度中,翊军将军是杂派将军,但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施行的,蜀汉并不用九品中正制。所以赵云的这个翊军将军官职在蜀汉绝对是不小的。

汉中大战时,赵云就是翊军将军,当时的黄忠是任征西将军,但在汉水之战时却需要赵云授予他兵马,赵云的这个翊军将军不在黄忠之下。

所以我个人认为两人能够有如此表现机会,都是受了重用的,只不过对他们的了解或许有误区。


夏目历史君


刘备麾下,可以抗吕布,胜关羽,还不被“重用”的将领,那就要先排除关羽、张飞、黄忠和魏延等人了,刘备对这四个人都很器重,并委以重任。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赵云和马超了。

赵云跟刘备相识于公孙瓒处,刘备想招赵云到自己麾下,由于公孙瓒的缘故,赵云以“终不背德也。”并未答应刘备。直到公孙瓒死后,刘备在袁绍处避难,赵云才正式跟随了刘备,并帮刘备暗中招募兵士,以刘备部曲自称。

从此时起,赵云开始了刘备“大管家”的生涯。当阳长坂一战,赵云单骑救主,救回了后主阿斗,及后主生母甘夫人。刘备征益州,赵云受刘备所托,负责照顾刘备留在荆州的家眷,即孙夫人和后主阿斗。赵云和张飞一起“勒兵截江”,将后主从欲返回江东的孙夫人手中救回,再救阿斗一命。

刘备战益州,召诸葛亮入蜀支援,赵云受诸葛亮命独自率军一路取江阳,与诸葛亮会与成都。由此看来,诸葛亮其实是不放心张飞单独统兵的,赵云的能力由此也可见一斑。成都平定之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

据《云别传》载,汉中之战时,赵云为了接应劫粮未归的黄忠,率军大战曹军主力,摆下空城计,吓退了曹军,并趁机掩杀,杀伤曹军甚多。战后,赵云被刘备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从此,赵云有了“虎威将军”的称号。

但是,按照史料的记载,赵云终刘备一生,并没有得到很多可以带来荣光的独当一面的机会,也没有位列四方将军,甚至最开始都不是征镇将军,而一直是“翊军将军”的杂号将军。如果按照史料推断,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刘备对赵云过度的信任。赵云勇武有谋,且正直不好色,非常适合做贴身保镖和管理家务,即“大管家”的角色。从古至今,能够长期担任“大管家”之人,必是非常受信任之人。刘备如果不是极度信任赵云,不会让赵云长期担任此职。

二、赵云不可替代。我们在职场中,通常会有一个想法,就是将自己锻炼成不可替代的角色。这样做有一个好处,我们的工作会非常的稳定。但是,弊端也很明显,无可替代,那么很有可能升职的机会也会失之交臂,因为没人可以代替你做的更好,那就还是维持现状吧。感觉赵云在刘备心中,就处于了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

三、赵云的正直会得罪一些人。赵云跟邓芝等比较正直的人在一起,会合作的非常好。而且赵云体恤部下,比如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赵云作为疑兵,虽然完成了任务,还是吃了败仗,所以,不直接接受诸葛亮的赏赐,而是以其他名义将赏赐给与部下,即有无功不受禄的气节,也为部下争取了利益。但是,刚入益州时,刘备要分地给大臣,而赵云说应该将地分给百姓,恢复生产,刘备准许了。但这不免会让个别的人怨恨赵云,趁机毁谤赵云,会让刘备觉得,还是让赵云管家务比较好。

四、推测刘备是要将赵云留给刘禅加封,让刘禅重用赵云,也让赵云暗中保护刘禅。但是,遇到了“权臣”诸葛亮,而刘禅也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能继续委屈赵云了。

五、赵云是家臣,自己人可以晚点封赏。这就有点像朱元璋立国后封赏一样,他的侄子朱文正只是客气了一下,朱元璋就没再加封朱文正,自己人么,可以先受点委屈,但并不表示不重用朱文正。赵云也一样,特别是遇到了有点“忘恩负义”的阿斗。赵云曾两次救阿斗,结果追谥的时候,如果不是姜维提醒,阿斗竟然把赵云给忘了。

归根结底,赵云的忠诚实在是太让人放心了,而且事情都办理的很好,就一直留在了“大管家”任上。而且赵云没学会“哭”呀,正直无私,只知道做好自己的工作,却成了容易被忽视的人,忘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

至于马超么,的确也是勇武过人,最主要是马超的出身好呀。他爹马腾是征西将军,后晋封前将军,屯住雍凉。马腾被曹操请去京城时,马超已经是偏将军,都亭侯了。马超反曹,又自拜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战败后投靠了刘备。

刘备当时正在攻打成都,而诸葛亮《隆中对》中,有兵出益州,取关中之谋。马超来投,刘备正好可以借马超之名,夺取并稳定雍凉两州。再加上马超本来就已经身居高位了,刘备为了笼络马超,只能继续给马超升职,让马超成了四方将军之一。而另外一个名额给了黄忠,也只能委屈“大管家”赵云了。

但是,马超的高位是有名无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备不信任马超,怕马超再次造反。马超武力过人,并且在雍凉具有较高的号召力,如果马超造反,蜀汉必然会遭受重创。而且,马超不顾在洛阳的马腾等家人的死活,执意反曹。这也加剧了刘备对马超的疑虑,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牵绊住马超, 那马超造反就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事情。刘备此时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给马超加官进爵,但就是不给实权。

赵云和马超两人正好是两个特例,论能力,都是勇冠三军,善于阵仗,勇武过人的猛将。但是,赵云因为过于忠诚,完全变成了很容易被忽视的“家人”,加官进爵就被耽误了。而另外一个,虽然爵位地位奇高,但是因为实在是让刘备无法放心,也就只能做一个毫无实权的吉祥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