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民企總數達7.2萬家 吳江如何做到上市公司雲集、千億產業林立

營商環境|民企總數達7.2萬家 吳江如何做到上市公司雲集、千億產業林立

“吳江水兮鱸正肥”“萬畦香稻來場圃”“新杭橋外販吳繒”,古人在詩詞裡描繪著昔日吳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繁華景象。

而今,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浪潮中,江蘇蘇州吳江又有了“新名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制度破題步履不停

長三角地區再迎重大發展機遇,吳江是見證者,更是踐行者。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其中提出,要在江蘇蘇州吳江地區、浙江嘉興嘉善地區和上海青浦地區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下稱示範區)。

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浙江、北連蘇州,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的吳江區,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如何謀篇佈局?

答案是從制度破題。蘇州市吳江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吳新敏告訴上證報,吳江區積極參與示範區總體方案的編制工作,並且前瞻性、系統性編制了空間和產業兩個規劃,目前已完成首輪調研並形成初稿。

其中,空間規劃方面將更加突出集約節約,緊密結合“三優三保”等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優化吳江城市空間佈局,建立健全空間留白機制,為未來長遠發展留足稀缺資源和戰略空間。

產業規劃方面則更加突出比較優勢,聚焦數字經濟、創新經濟、湖區經濟、總部經濟,按產城融合、適度集中、錯位發展的原則,科學規劃好區域內各板塊的產業佈局。

人才是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吸引更多人才,吳江區將在去年人才新政“15條”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落實《人才政策差別化配置改革實施意見》,增強創新動力和人才吸引力。

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曾幾何時,吳江的對外名片只是“絲綢之都”、“魚米之鄉”。今天,這裡已是上市公司雲集、千億產業林立。

“吳江區的產業基本結構總體呈現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向支撐的格局。”吳新敏對上證報記者說。

數據顯示,吳江區內現有民營企業總數達7.2萬家,註冊資本超過4000億元,臺資企業1000餘家,歐美先進製造企業100餘家。

絲綢紡織、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光電通信已經成為吳江區的四大主導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絲綢紡織達千億能級,當地還培育出了恆力、盛虹、亨通、通鼎4家中國企業500強。

接下來,吳江區還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等高端產業,加快推進龍頭型、基地型項目的招引儲備和落地建設。

記者走訪當地多家上市公司發現,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蓬勃發展的一大要素。

“吳江區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都很務實,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實際推動項目的行動力很強。各部門制定出的政策都是量化的,只要達到量化指標,就能享受相應的政策利好,一視同仁。”恆力石化董事會秘書李峰告訴上證報。

凱倫股份董事長錢林弟也對上證報坦言,之所以選擇深耕吳江,與當地的親商環境密不可分。在他看來,吳江區有效的政策引導和積極的招商引資舉措讓他感到踏實。

“做企業是沒有邊界的,哪裡有資源、哪裡營商環境好,就往哪裡去發展。企業一定要抓住這次長三角一體化的機遇。蘇南經濟應當成為這次長三角一體化的增長極、推動者。”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

協同協作推進一體化發展

成為改革開放新高地、生態價值新高地、創新經濟新高地、人居品質新高地,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戰略定位。

實現這一戰略定位離不開各區域之間的協同協作、共同發展。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如何突破行政區劃壁壘,實現從物理“對接”向化學“融合”邁進,這是示範區發展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吳江已經開始行動。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圍繞2019年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工作,吳江已和青浦、嘉善達成51條共識,並制定相關工作計劃。在產業耦合、功能聚合、治理融合、環保聯合等方面,排定了70多項任務。

各方努力之下,三地已經在產業協同、交通互聯、生態共保、服務共享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

在交通互聯方面,目前,滬蘇湖高鐵已經完成方案審查,蘇州南站、盛澤站正進行站房交通樞紐概念設計,通蘇嘉甬高鐵全線初測;對接上海東航路的吳江汾湖康力大道東延開工建設;新增4條跨省公交專線,以聯通烏鎮、西塘、東方綠舟、新塍等地。

“接下來,吳江區將加速推進滬蘇湖高鐵、通蘇嘉甬高鐵‘十字共站’蘇州南站項目和汾湖康力大道東延工程,推動與跨省公交路網的匹配銜接,做好汾湖高鐵科創新城規劃研究。”吳新敏說。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吳江不會停止探索。

营商环境|民企总数达7.2万家 吴江如何做到上市公司云集、千亿产业林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营商环境|民企总数达7.2万家 吴江如何做到上市公司云集、千亿产业林立

《中國企業報》匠心推出:《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週刊》,每週一期,適合地方政府、園區管委會、企業、投資機構等單位訂閱。歡迎電話、郵件或微信諮詢。

【週刊介紹】

《中國企業報》是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管主辦,以企業和企業家為報道對象的中央級媒體,是國務院國資委系統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平臺,是服務地方經濟、產業園區招商、特色小鎮建設和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的專業型智庫型融媒體。

《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週刊》是《中國企業報》旗下的電子出版物,由《中國企業報》專業團隊編輯出版,通過對國內外營商環境信息的全面搜索和長期跟蹤,對營商環境信息分門別類提煉彙總,為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提供“最新、最重要、最全面、最有價值”的營商環境動態信息。《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週刊》適合地方政府、園區管委會、企業、投資機構等單位訂閱。

【內容特點】

《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週刊》的內容分為【調研】【政策】【訪談】【案列】四大板塊,內容廣泛、信息豐富、具有深度。

《調研》欄目,即時呈現由《中國企業報》集團組織的34個調研組在全國100個地市、近1000個縣區和園區採訪調研和產業服務的最新成果;

《政策》欄目,分為宏觀政策和地方政策。宏觀政策層面,邀請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深入解讀國家各部委發佈的有關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政策。地方政策層面,及時梳理全國各省、市、區以及園區有關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信息,並根據用戶需求,再細分為投資環境、發展環境、人才環境、政務環境、環保環境和法治環境等多個專題,實行定製化服務;

《訪談》欄目,地市、司局級以上領導和知名專家關於營商環境的講話、演講和訪談;

《案例》欄目,以園區招商、小鎮建設為切入點,及時報道各地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包括政府服務、管理、人才、稅收等方面。

週刊不僅提供PDF文件,還將為訂戶提供豐富的音頻、視頻形式的內容。

《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週刊》每年訂閱價格9800元(自訂閱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每週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週刊中添加單位定製名稱和LOGO的服務,適合以單位名義直接快印成紙質版分發至各科室,也可通過手機閱讀。

—— —— 訂戶權益 —— ——

融媒體週刊一經訂閱,訂閱單位即享有如下權益:

1、贈送同期《中國企業報》紙質版一份。

2、融媒體週刊不定期免費刊登訂閱單位介紹及企業動態信息。

3、訂閱單位可不定期向融媒體週刊供稿,週刊編輯部根據稿件質量擇優刊登,並選擇優秀稿件在《中國企業報》全媒體進行刊發報道。以上稿件一經採用,按相應標準給予稿酬。

4、訂閱單位有權免費參加由《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沙龍、論壇等會議活動,並優先推薦參與《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評選及榜單發佈。

5、訂閱單位在《中國企業報》上發佈廣告,享有優惠政策。

訂閱熱線

010-68735713,68701052

聯繫人:康女士,劉先生

郵箱:zhiku@zqcn.com.cn

【匯款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企業報》股份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車公莊支行

單位賬號:10282000000248270

融媒體週刊訂閱

----------------------------------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