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10月最后一天,杭州举行今年度的最后一场比学赶超活动,主题有两个——有效投资、文化兴盛。

200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杭州市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按照“大杭州、大文化、大发展”的思路,既关注经济硬实力,又关注文化软实力;既修复自然生态,又修复人文生态;既打造投资者的天堂,又打造文化人的天堂,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始终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

在年底这个节点,安排这两个主题,杭州自有深意。正如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会上所言: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归根到底要靠环境制胜、以文化致远。要绷紧比学赶超这根弦,奋战六十天,决战全年红。

坚定信心,保持清醒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比学赶超,今年在杭州已经开展了五场,既要晒成绩,更要找不足,场场“辣味”十足。而各区县市、各部门,也都结合各自实际搭建了大擂台、开展了大比武,在互看互比中互学互鉴、在你追我赶中奋力超越,充分展现了一流施工队的风采。

此次晒“成绩单”,有喜也有忧。在文化兴盛方面,近年来,今年杭州办成了几件大事、喜事: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文化品牌打造亮点纷呈,大运河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成功举办,动漫节、文博会、西博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明创建更是“三丰收”。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挖掘利用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还需优化,城市文明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有效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但薄弱环节也比较明显,包括投资结构还不优,部分项目落地还不快,要素保障还不强等。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周江勇提出“四个坚持”要求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考察阿里体育中心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之于杭州的重要性,周江勇在会上,多次反复进行阐述: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座城市、一个群体,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也是杭州的“根”与“魂”。

如何在推进文化兴盛行动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会议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全力做到“四个坚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 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提升文化积淀的厚度

杭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3处世界遗产,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留下的386处红色资源。

对此,杭州将加快打造“两个群落”——世界遗产群落、红色资源群落。

“现在大家都说,‘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五百年的中国去北京,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我们就要以‘看五千年的中国去良渚、去杭州’为目标,精心守护好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持续擦亮世界级‘文化金名片’”。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考察汽车互联网产业园

周江勇表示,一方面,杭州将聚焦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持续放大世界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扎实推进南宋皇城遗址、钱塘江古海塘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切实做好金石篆刻、丝绸、茶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村落等串珠成链。

另一方面,要聚焦百年红色记忆,大力实施红色资源调查建库、革命文物保养维护、红色场馆纪念设施展陈提升、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旅游促进等五大工程。

♦ 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提升文化惠民的广度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完善城乡联动机制,打好‘建用管育融’组合拳,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建:统筹推进全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市群众文化中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谋划建设市级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打造一批体现国际水准、城市特色的文化地标。

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着力破解文化设施“沉睡”的问题。

管:加大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配齐配强基层宣传文化骨干队伍,实现区县(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认定全覆盖。

育:深化“一地一节”品牌培育,让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融:深度融入长三角,在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等方面实现突破。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考察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 坚持“创意+科技”,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高度

“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推动更多‘无中生有’的创意成真,催生更多高品质的‘网红产品’,成就更多正能量的‘创意经济’”。

加快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努力在大平台上做强大产业,特别是要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力争到2022年文创产业达5000亿元以上。同时,要持续用好“文化+”,推动文创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力办好亚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着力打造国际会议之都、赛事之城。

集聚名家、引育名企、创作名品,在“高原”上攀登“高峰”。用足用好青年文艺家、设计师发现计划等人才政策,大力引育一批世界知名的文化团体和创意人才。加强精准服务,既打造龙头型企业、旗舰型集团,又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微文创企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打响“杭州创作”“杭州设计”“杭派影视”“杭产动漫”等品牌。

♦ 坚持崇德向善,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的温度

“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包容度和诚信度,努力打造‘最有温度的善城’、‘最讲信用的城市’。”

要让文明“融”在心灵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持续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让文明“融”在心灵里。

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立法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更多地转化为刚性的法制约束,让文明“落”在制度上。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文明“印”在生活中。

如何做强城市“硬支撑”?

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资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考察启迪协信杭州科技城

有效投资是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眼下,距离年底只有两个月时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决战决胜、“临门一脚”的关键期。

周江勇强调,全市上下要坚持项目为王,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的关键举措紧紧抓牢,做到前期谋划要充分、项目招引要精准、项目推进要担当、项目成效要实在。

周江勇指出,要争分夺秒抓项目推进。对今年85个省重点项目、438个市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进行逐个梳理,倒排计划表、挂出作战图,确保赶上时序进度。特别是要深入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更加注重“干部走下去、服务送上门”,落实好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到现场一线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堵点问题。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当前,杭州正积极争取入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我们要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紧紧围绕世界银行评估指标,知难而上、精准对接、虚心学习、全力提升。”周江勇指出,要对标对表抓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机制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进一步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费用,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周江勇指出,要千方百计抓要素保障,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等改革,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供给。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措并举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同时,要抓紧谋划明年的重点项目,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形成“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大杭州孕育大文化,大文化推动大发展。”周江勇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做强城市“硬支撑”,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

(原标题《比学赶超今年收官之战 | 周江勇:着力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文化人的天堂》,文字 王力 徐墉 赵芳洲 ,摄影 法鑫,制图 张妍,编辑 李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