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遊 期待出“深閨”

熱帶雨林遊 期待出“深閨”

神玉島美景怡人。 記者 王凱 攝

热带雨林游 期待出“深闺”

2018年,海南開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把包括五指山、鸚哥嶺、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佳西等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黎母山等4個國家森林公園,阿陀嶺等6個省級森林公園及相關的國有林場都納入其中。目前,我省正在編制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森林旅遊專項規劃,謀劃與熱帶雨林公園環境相協調的森林旅遊項目,讓更多遊客走入雨林、愛上雨林。

金秋10月,海南依舊綠意盎然。廣東遊客王季從廣州出發自駕過瓊州海峽,去往吊羅山、七仙嶺再深入到五指山、尖峰嶺,一路讚歎海南熱帶雨林的豐富與神奇。

海南擁有中國唯一的島嶼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熱帶森林中既有絞殺、空中花園、老莖生花等雨林奇觀,也有金絲楠木、陸均松、黃花梨、野生蘭花、長臂猿、雲豹、靈貓等珍稀動植物。

熱帶雨林遊,海南準備好了嗎?面臨設施滯後和人才匱乏等發展瓶頸

近年來,我國的森林旅遊遊客量一直保持增長態勢,2019上半年,我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9億人次,同比增長14%,約佔全國旅遊人數的30%。森林旅遊不斷開拓創新,森林體驗、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新產品、新業態百花齊放,吸引更多社會公眾走進生態、走進自然。

根據省林業局的統計,在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我省森林旅遊人次達到了17.1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約2076萬元。但這樣一個遊客接待量,與熱潮澎湃的濱海藍色旅遊相比,無疑還是相對較少,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我省森林旅遊幾乎還在保持“靜養深閨”的狀態。

“現階段的海南森林旅遊還處在一種有資源無產品項目的狀態。”省林業局森林旅遊科科長王世輝認為,海南的森林旅遊資源雖然豐富,但大多處在保護階段,近年來並沒有開發出太多的旅遊產品項目,成立國家熱帶雨林公園後,如何在保護基礎上進行旅遊資源開發,還在摸索當中。

未來,國家熱帶雨林公園的旅遊開發,也面臨著旅遊接待設施的滯後和專業人才的匱乏等諸多發展瓶頸。目前,很多國家森林公園、林場的基礎接待能力有限,比如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目前只有一個由林場廢棄宿舍改造而成的驛站可接待遊客過夜,床位有限,難以接待大規模高消費人群。

根據初步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有海南長臂猿、海南坡鹿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對於森林保護區內的動植物鑑賞,需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但目前,海南缺乏這樣的專業導遊,比如觀鳥遊,海南的觀鳥旅遊已經漸成規模,每年有大量愛鳥人士前來觀鳥,但海南沒有專業的觀鳥導遊,觀鳥景點之間也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

目前,海南現有森林公園旅遊實體基本都是由森工企業轉化過來,在傳統的林業管理體制下,林場、林區缺乏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和導遊人員,森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缺乏後勁。

如何實現保護與開發雙贏?保護為首,探索科學開發和利用熱帶雨林資源

山與海是海南旅遊的兩條腿,目前海南濱海旅遊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山區的森林旅遊仍然明顯落後,藍色濱海旅遊“腿長”,綠色森林旅遊“腿短”,如何拉長短腿,讓海南旅遊不再“跛足”?

旅遊業界一些專業人士認為,要將海南遊通盤考慮,熱帶濱海與山區雨林、民族特色與生態環境協調統一,豐富海南遊文化底蘊,打造海南特色旅遊精品。提高旅遊檔次和品位,高水準開發中部地區民族旅遊、森林旅遊項目,增加旅遊品種,形成東、中、西環島旅遊,滿足旅遊發展的需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應當從全省角度,對海南的森林旅遊開發做一個總體的戰略發展規劃,從宏觀角度把握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

今年4月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已經在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掛牌成立,管理局將探索垂直管理體制,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特許經營管理、社會參與管理、宣傳推介等工作,把生態保護放在首要位置,探索科學開發和利用熱帶雨林資源。

“可持續發展是前提。”海南省旅遊研究會執行會長楊哲昆談起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時指出,熱帶雨林資源是異常脆弱的,一旦遭遇破壞就很難恢復,由於海南的熱帶雨林物種豐富、複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造成整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破壞,為此如何協調好森林資源開發及保護的關係尤為重要。

據省林業部門介紹,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將謀劃建設專用公路和生態廊道,對山水林田湖草典型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採取保護、恢復、拯救等措施,增強熱帶雨林自我修復能力,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熱帶雨林生態服務功能。

更多的環保、旅遊界人士也希望,抓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展契機,對海南的山區自然資源、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做好規劃,比如對從生態區搬遷出來的居民,進行生態旅遊專業培訓,既能拓寬就業新空間,也能提供更多的特色旅遊產品。(記者 孫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