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竟然是万恶资本家的阴谋?

每年的10月31日,也就是万圣节前夜,在欧美国家,孩子们会提前化好妆,然后成群结队地涌向街头,带着南瓜灯挨家挨户地找糖吃,否则,就上演“不给糖就捣蛋”的恶作剧。

同样,在万圣节前夜,家家户户的大人们,也会提前给孩子们准备好充足的糖果,等待邻居们家的孩子到来。不过,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为何孩子们热衷于讨要糖果,而不是像蛋糕等其他礼物呢?

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竟然是万恶资本家的阴谋?

其实,这样的风俗,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一个节日说起。

根据普遍认可的说法,万圣节最初的起源,应该是凯尔特人庆祝丰收的萨温节。据史料记载,萨温节可以说是凯尔特人的春节,这是一个庆祝秋收的日子,也是迎接冬天到来的节日,同时还是一个纪念死者的节日。在凯尔特人的眼中,万圣节这一天,死神会找来那些死去的人,于是,他们会穿上鬼服,化上妆,并且燃起篝火,密切监视恶鬼。同时,还会在家门口放些吃食,以此来安慰那些在世间徘徊的幽灵。

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竟然是万恶资本家的阴谋?

公元1世纪天主教徒入侵爱尔兰时,开始改造许多异教徒的节日,使其适应他们的宗教。11月1日成了万灵节,万灵节前夕被称为“万圣节前夜”。这一新节日和凯尔特人原来的节日大不相同,但凯尔特人的许多传统保留了下来,包括用食物来纪念逝者的行为。基督教徒选择的节日食物被叫作“灵魂蛋糕”,这是一种用昂贵的配料和红醋栗、藏红花等调料烤成的小点心。

基督教徒没有把“灵魂蛋糕”放在门口供鬼魂享用,而是分发给挨家挨户乞讨的人,这些乞丐承诺为逝者的灵魂祷告,以换取吃食。据认为,这一名为“索灵”的仪式为现代的“不给糖就捣蛋”埋下了种子。

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美国人庆祝万圣节活动,并没有糖果,主要的食物也就是居民们自制的美食,比如焦糖苹果和什锦坚果。这样的情况,随后几年发生了变化,“不给糖就捣蛋”的习俗逐渐风靡起来。

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竟然是万恶资本家的阴谋?

原来,当时美国刚经历大萧条和二战,经济逐渐繁荣,人们急需一个充满乐趣的方式,来加强邻里们彼此间的交流。于是,古老的“索灵”习俗复活了,在万圣节前夜,家长们会让孩子化妆打扮,涌向街头,而邻居们也会准备好坚果、硬币等礼物。

而接下来,有糖果公司发现了这一商机,并且进行了精心的宣传策划,让人们相信在圣诞节和万圣节要吃糖果,为此还专门开发了小包装的糖果,适合作为小礼物送给孩子们。由于不必再亲手制作礼物,特别方便,万圣节前夜送糖果的习俗,就此兴起,而糖果公司也大赚特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