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扮鬼”被骂?互相多替身边人想想吧

万圣节“扮鬼”被骂?互相多替身边人想想吧

10月3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名女孩参加万圣节游行。(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图)

2018年10月31日晚,在青岛地铁2号线上,一中年男子因看不惯地铁里两名打扮怪异过万圣节的年轻人,大骂对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国人的耻辱”,且整个过程一直在爆粗口,被骂的女生则反驳“你闭嘴”“要你管”。

对于事发的具体原因,众说纷纭,姑且不论谁对谁错,外来文化未被大众接受的现实状况与年轻一代的“肆无忌惮”(无任何贬义)之间的矛盾,却是导致此事发生的许多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从自由层面讲,万圣节扮鬼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也是年轻人的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我们毕竟不是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市民对于“万圣节”要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不闻所未闻。所以,突然出现几个我们思维模式中的“鬼”,即便不会被吓一跳,也会产生强烈的不适。甚至,比如在偏僻或者光线较差的环境中,给人带来的不适感会增加。这样,对于有心脏疾病的病人以及老人与儿童,极可能会造成心理恐惧,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我认为,诸如这些并没有普遍化且又与我们的传统存在矛盾的外来文化活动,当下,还是特定的有所需求人群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比较好一些。比如现在有人爱玩蛇,那也不能抱一条蛇去电影院看电影吧,虽说玩蛇是一个人的自由,可也总得替身边的人想想吧。

由此我想到几年前夏天的一次经历。当时我们单位有些特殊,大家的一日三餐要在一个不算大的餐厅内进行。我记得有几个下属爱吃臭豆腐,便将其带入餐厅,每餐吃得津津有味。然而单位里绝大多数同事不大能接受那种气味,所以有人便将臭豆腐偷偷扔掉了。

本来一件很小的事情,却由于双方只站在自我的一面考虑,加之当时我刚二十出头,工作经验欠缺,未能在事情发生前处理妥当,“账”就告到我这里来了,双方都有委屈,也都怒气冲冲,各有各的道理。

后来,我组织单位人员就这一问题做了一次讨论,从“吃”延伸开来,其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因为双方站立面不一样,而且大都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考虑问题,造成矛盾时有发生,倘若多一些理解,多商议一些合理的处置方法,就可以避免类似问题。

当时恰好餐厅有一个面积不大的空房子不用,我便协调出来,做了“臭豆腐餐厅”,专给好这口的同事们所用。甚至通过那一事件的解决,单位其它工作中的矛盾也迎刃而解了。

文中开头提到的事情,也不过是一个“代沟”问题,如果哪天人人都知道万圣节了,即便“扮鬼”扮上街头了,那也没事。放在今天,最好还是需要“特立独行”者给大家解释好,我们是在过节,不是“闹鬼”,末了加一个“抱歉,请您理解”的话,我想,大家都可以相互理解。

(作者为公务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