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对汉人到底有多好?为何灭亡时有些人宁死都不投降明朝呢?

黄腊


众所周知,蒙元是由汉化甚浅的草原民族,通过残酷的暴力征服建立的帝国。然而当元祚倾覆、朱明立国之后,不仅曾在蒙元享受特权的蒙古、色目人追怀古国,即便曾经深受歧视的汉人与南人,甘愿为蒙古王朝守节终老者,亦甚为多见。

那为什么会有这多汉人宁死都不投降明朝呢?

其实支撑这些行为的,是儒家传统中一以贯之、宋代以来又被理学家强化的“君臣大义”。让这些这些汉族元遗民当中,许多具有儒家《春秋》学的学术背景。例如,为拒绝出仕朱元璋部而自裁明志的徽州学者郑玉,其学“覃思六经,尤邃《春秋》”;与其交好的另一位徽州遗民学者赵汸(1319—1369),更是元末《春秋》学的宗师巨擘。

正如钱穆的研究所揭示的,对于传统儒学中的“夷夏”观念,元季多数士人视之漠然;蒙古皇帝被看作臣民之共主,蒙元朝廷被视作天下之正统。“君臣大义”超越了“华夷之辨”,是造就众多汉族元遗民的首要原因。

除去士人夷夏意识淡漠,朱明集团特殊的军事与文化渊源,同样是元遗民难以认同明政权的重要原因。与后世读史者心目中明太祖“汛扫胡尘”的华夏英雄形象不同,朱明集团凭借红巾武装取得政权,在当时正统士大夫看来是“取天下非其道”,难逃僭伪之名。

而且元末红巾运动还带有浓重宗教色彩,正统士人不仅视其为“贼”、“寇”,而且视之为“妖”。北系红巾军汝阳起事,时人郑元祐作诗称“近者汝阳妖贼起,挥刀杀人丹汝水”;南系红军攻徽州不克,当地学者、后来的元遗民舒頔,作诗庆贺“刚风万里扫妖祲,甘雨四方清瘴烟”。

尽管朱元璋部与韩宋红巾政权仅存在名义上的关系,宗教色彩并不明显,但在当时很多儒家的眼中,朱部与其他红巾派系皆属一丘之貉。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部攻杭州,时人陈基(1314—1370)记称“妖寇犯杭”;洪武元年,明军克大都,戴良作诗感慨“王气幽州歇,妖氛国步屯”;元帝北遁出塞,王逢诅咒“纷纷攘攘厌黄巾,妖血徒膏草野尘”,皆目朱部为“妖”。

显然,在元末士人当中,“君臣大义”压倒了“华夷之辨”,对君主“忠义”被视作最高的价值;在这种思想背景之下,所有的反元活动均被视为叛乱、僭伪,无法获得合法性支持。这种观念极为强烈,以致明初官方也不得不作出妥协,必须以士大夫的意识形态为准绳,重新定位自身与被士大夫视为“妖寇”的红巾武装、以及被士人奉为正统的蒙元政权的关系。


明初当政者不得不主动重拾“华夷之辨”的命题,在“用夏变夷”、“复古”等口号下推行各项文化变革,以期重新激发士人的族群意识,建立其对汉族新政权的认同。这些措施深刻塑造了明代前期的社会形态。

当然以上都是学术上的说法,用粗话说,就是儒学在元末已经演化成,不管当皇帝的是谁,只要给我好处,有所谓“正统”,我就拜你。之前所谓的“华夷之辨”根本装看不到。

最典型的例子,就如章太炎所说,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后,在1908年,曲阜孔府把德皇威廉二世肖像引进孔府……

你看,德国皇帝都可以拜,更别说什么蒙古皇帝或满清皇帝了。


冷兵器研究所


元朝灭亡时,确实有一部分汉人为元朝守节,尤以氏族文人为最。这些人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还是奉北元为正源,宁可归隐自杀,也不肯为朱元璋服务,一点儿也没有“恢复华夏”的感觉。

那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朱理学的奴性思想。儒家讲究忠君爱国,读书人认死理,说忠君就忠君,也不管这个君是不是是夷是华。在他们看来,朱元璋是通过造反来推翻元朝的,属于乱臣贼子,元朝才是正统的王朝。



八十年前崖山海战,南宋十万军民宁可跳崖自杀也不归降,现在却发出“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愚蠢言论,民族气节不到百年已经烟消云散了。就如当年满清入关,颁布“削发”命令之时,多少汉人遗士为了保留汉人发饰或被杀或出家为道,但是清末时又有多少人捧着一堆猪尾巴痛哭流涕。



真是太好统治了。

第二,元朝旧时的汉族统治层害怕失去现在的地位。虽然说蒙古人将人分为四等,汉人属于最低等级,但是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在哪个朝代都通用。元朝规定,蒙古人是第一等级的人中,不能为奴,但是汉人只要有钱,一样可以把穷苦的蒙古人变成自己的佃佣,他们已经成为实际上的高等级人,当然没有反抗元朝的心思,相反元朝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他们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呢。



其实,面对外敌,很多时候都是开始的时候有过激烈的反抗,经过一段时间的被统治之后,就变成了顺民,成了逆来顺受的人。


历史伶俜者


大家好,我是渔哥!此问题我认为有些不妥!

汉人原本就不是个单一民族,而是多种族血统,只是在文化信仰上汉化的一类人群而已。并不是一个统一利益群体,而且利观念错综复杂。历史发展到宋末时代,各类利益需求己把民族信仰和做人底线冲击的形同虚设。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富贵,背叛国家民族时有发生。

蒙古统治者对普通宋金百姓野蛮粗暴,压迫残害歧视汉族百姓,然而在元朝即将被朱元璋推翻之时,为什么仍然有汉人宁死不投降明朝呢?这里且看我分析:

虽然蒙古人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无可匹敌机动灵活的冷兵器时代骑兵。蒙古铁骑横扫中亚西亚,但在征服看似衰弱之极的南宋,还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骁勇善战的太子蒙哥屡次攻宋都失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后连蒙哥战死于重庆钓鱼城。

蒙古人是怎样拿下中原统治权的,稍了解宋末历史的人大都知道。不仅充满了血腥屠杀还耍尽手段背信弃义和无耻欺诈!还有大量汉奸为蒙古大军带路.献计献策.甚至直接带兵反戈一击,为蒙古做鹰犬,屠杀同胞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些汉奸中有宋金贵族.豪强地主.文人名士.更有宋金将领。

元世祖忽必烈在担任漠南都督时,广泛接触了汉人文化,非常赞赏汉人文化和处理族群关系方式。一改蒙古对金.宋的政策;禁止蒙古贵族的野蛮屠杀方式统治国家。在汉族文人的建议下,忽必烈用优厚的条件,诱降了大量的汉族势力。这些政策得到了丧失节操汉人的拥护!蒙古大军征讨中原地区金国和长江流域南宋时,在汉族降将和各类汉奸的协助下带着汉人军队充当蒙古人的马前卒,背叛自己的国家,屠杀自己的同屠。加速消灭了中原地区的金国政权以及长江流域的南宋政权,为蒙古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仅靠马上暴力夺下的国家政权,还是要下马靠文化制度来治理。因汉奸们和降将在打败金和南宋以及元朝建立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元朝建之后,这些有功之臣受到蒙古统治者的信任和器重。因此忽必烈对归顺汉人阶层极其宽容,并给他们及其子女委以高官厚禄及封地。参与元朝政治,并给极大的自治权,这一政策终其一朝。加上元朝皇族争夺皇位十分惨烈,相互提防对方,便放松了对汉人特权层的约束,以致各地汉奸群体权利极度膨胀,豪强一方,为所欲为更加残酷地欺压同胞,纵情声色,俨然一个小朝廷一样!


因此,元朝有多野蛮.黑暗.残酷,既得利益汉奸群体就有多得意和幸福,就有多肆意享乐和骄横妄为。蒙古人给这些汉奸们极大的权力和封地是其它朝代不可想象的。为维护自身的极度荣华富贵,因此在朱元璋反元时,必然拼死扺抗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他们仅仅是汉人的极少数,而不代表汉人全部!


渔歌夜话


元朝灭亡金国、辽国、南宋统一中国后,施行的是歧视汉人的政策,将中国地区居住的人口分为四等人,金国时期的汉人被分在第三等,南宋的汉人被分为第四等。元朝灭亡时,有些汉人宁死不降是因为他们跟元朝统治者存在着利益攸关的关系。

蒙古骑兵

蒙古人在汉族降将的协助下,消灭了中原地区的政权,统一了中国,创立了元朝。虽然蒙古人的骑兵战斗力非常的强悍,但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口总数也就一百来万,而同时期的汉人当中,中国北部的汉人有一千多万,而南方的汉人多达六千多万。

如此辽阔的国家和广袤的人口,对于缺丁少人的蒙古统治者来说,是非常的难以治理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统治汉人,蒙古统治者将居民划分为了四个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由于金国最先被征服,因此北方的汉人居于第三等,高于南宋的遗民既南方汉人一个等级。


其实不管北方的汉人还是南方的汉人,都遭受蒙古统治者的歧视,汉人身份在元朝是非常的低下的,那么,汉人是如何遭受歧视的呢?

自古以来,就有杀人偿命的说法,在元朝时期,汉人要是杀了蒙古人,凶手必须偿命,如果是蒙古人杀了汉人,那么,仅仅需要赔偿一头耕牛而已,从这样的官方规定就可以看出汉人地位的卑微。官方还明文规定,汉人走路时必须要给蒙古人让路,汉人如果被蒙古人当街殴打,不许还手,只能掩面而走。蒙古统治者为了恩养蒙古士兵,明令十户汉人要供养一个蒙古人,甚至还有传言汉人洞房时,新娘第一夜必须要让给蒙古人。

各种惨绝人寰的歧视汉人规定,往往激起汉族人的怒气,为了防止汉人暴动,蒙古统治者出台了禁止使用菜刀的政策,十户汉人共用一把菜刀,而且还要用铁链拴住菜刀。
投降蒙古的汉族将领吕文焕


蒙古统治者如此苛刻的统治华夏,压榨汉族百姓,然而在元朝即将被朱元璋推翻之时,为什么仍然有汉人宁死不投降明朝呢?

蒙古大军攻略中原地区时,很多金国和南宋的将领带着队伍投降了蒙古,并充当蒙古人的马前卒,为蒙古人攻城拔寨,为蒙古人灭亡金国和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人受到蒙古统治者的信任和器重。蒙古人为了更好的统治这广袤的国家和庞大的非本民族人口,重用这些降将,让他们在朝廷里担当重要职务。这些汉族降将的后世子孙感恩于元朝的恩养,和不想放弃在元朝时的荣华富贵,所以在元朝即将灭亡之时,依然愿意为蒙古人出力,反抗朱元璋,就是寄希望于元朝不倒,富贵依旧。
朱元璋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元璋对旧贵族势力的绞杀。朱元璋率领起义军起事时,杀了很多地主财阀和剿灭了很多各方势力,起义非常的彻底,例如陈友谅、张士诚等,都被一一歼灭。作为蒙古人曾经的降将,为元朝出力的汉人贵族集团担心朱元璋不会放过有前科的他们,这些人在蒙古人统治时期,仰仗蒙古人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他们担心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集团会对他们秋后算账,因此,始终不肯投降朱元璋,与蒙古势力一起誓死顽抗。


月夜读春秋


问题应该换成不少汉人地主为元死战才对。

汉人农民暴动一直没停过。究其原因应该从忽必烈时看,忽必烈着实蒙奸,他和其他贵族不同,他是蒙哥同父异母的弟弟。当年蒙古内乱,十七岁的忽必烈作为蒙哥帐下的一员大将参与平叛,内乱平定后蒙哥下令处死抓到的窝阔台的亲族,仅有少数窝阔台的儿子逃脱。被抓的还有一个年仅6岁的窝阔台孙子,也下令处决。但是谁都知道一个6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参与叛乱?于是孩子的妈妈先求蒙哥,蒙哥不为所动,后来找忽必烈,想看一眼孩子。忽必烈同意了,带她去法场。蒙哥看到孩子的母亲来了,说动手,把在场的人砍了,把黄金家族的人沉江。最后一个死刑犯临死对忽必烈高喊一个连6岁儿童都不放过的人他会放过你们吗?然后被沉江了。这话戳中了忽必烈内心,他觉得不该是这样,一个连叛变的意义都不清楚的孩子怎么就被当叛党了?这个阴影一直没散去了,后来忽必烈看到汉人的尊老爱幼等道德标注深深的被汉文化吸引成为了忠实的汉粉蒙奸。在他担任都督漠南军事事务时他有更方便的接触汉人文化的机会,这一时期忽必烈一改前几任蒙古对南的政策,实行仁政(对地主)禁止蒙古贵族抢掠,发展恢复经济,幕府里的谋士大多数是汉人和色目人。这些政策得到了汉人地主的坚决拥护。为忽必烈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以至于蒙哥觉得他这个弟弟要谋反,在忽必烈主持的大理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临阵换帅,让他返回漠北,在忽必烈高超的演技下蒙哥赦免了忽必烈的罪行(指禁止蒙古人抢掠一事)忽必烈从此应该再也没机会掌握军权了,但是奈何骁勇善战的蒙哥屡次攻宋失败,无奈启用了忽必烈,担任鄂州方面蒙军主帅。但是忽必烈刚刚到达,蒙哥就战死钓鱼城。使忽必烈得到了争夺汗位的机会和另一个弟弟阿里不哥开战,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大都是蒙古贵族,而忽必烈的支持者都是北方汉世侯。最后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忽必烈基本盘就是汉人地主,他对地主极其宽容,这一政策贯穿元史。地主有极大的自治权。加上元庭结构不稳定经常换皇帝,皇帝大臣互相提防导致地主权利极度膨胀,而朱元璋上台这一切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抵抗朱元璋的主力不是蒙古人而是汉人地主。


活在梦里的人140


元蒙统一中国1279年至1368年前后89年,民族管治严酷,限制打压及奴役汉人。蒙古人、色目人、将汉族分三、四等人,日常生活的刀具严加管制等。严重歧视汉人的高压统治,韩山童,刘福通起义前,派役到黄河做苦役。用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起义一呼百应,雨后春笋般漫燃全国汉族。如果死不降明朝的汉人。应该系早就投靠元蒙的汉人,为虎作伥,残害同胞,投降也是死罪的汉奸吧。


张果老忠记


那些不投降的汉人,是少数吧?也是最早的那些生活在长城外边,金的统治区的汉人,元朝采用的是民族隔离政策,后来南宋统治区的汉人什么地位?元朝之所以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不到一百年就土崩瓦解,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采取多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吗?直接导致了红巾军起义吗?


暢十四


首先先说说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元朝之前,他们居住在漠北一带,地处荒凉,物资溃泛,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从事狩猎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

起初,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随着金的衰落, 蒙古部落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政权的统治。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帝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随后,大蒙古成立后,不断对外扩张,1218年,蒙古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去世。成吉思汗去世后,第三子窝阔台继位。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彻底灭金。1241年,西征的蒙古军队一度逼近东欧腹地。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忽必烈远征西南,灭大理。

蒙古军队扩张疆土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杀戮,将大量敢于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由于宋元战争,当时人口锐减超过一千万。

长期游牧民族的元朝,统一全国后,仍然不停的东征西战,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直到忽必烈的孙子铁穆耳即位,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元朝时期汉人的地位及待遇。

元朝是蒙古族人统治,自然而然,汉族及其他民族就会被认为外族。

“四等人制”想必不少人都知道,这个词汇,最早是由民国学者屠寄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第一等级是蒙古人,第二等级是色目人,第三等级是汉人,第四等级是南人(即指最后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元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

其实关于这个四等人制,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这些划分也只是说从元朝记载的政策和规定中有所体现。从元朝的一些政令和律令看,蒙古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包括为官等。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多数朝代仍然是汉族统治,那么汉族统治期间,对待其他外族人士,也多有不信任,再到后来的清朝,也多任用满族人,也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只不过元朝时期,汉人相对于蒙古人来说,还是占多数,所以一些不平等的政策或是现象就表现出来了。


但是,为何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这些有些汉人又宁死不投降呢?

其实,这个跟元朝对汉人有多好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据历史记载,元朝时期,汉人受到的待遇不是很公平,包括在法律、科举、仕途等等。

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近代有研究指出,元代有相当多的汉族人在各级官府担任高级职务,其中不少是正职。在《元史》、《新元史》、和《蒙兀儿史记》所作传的864名三品以上的官员中,汉人占了409位,即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此外,汉人在元朝官府里做正职的,除了在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行中书省担任高官的汉族大僚外,在六部中任职尚书的,亦俯拾皆是。综合来看,汉族人在元朝各级政府不仅任职显要者甚众,而且担任正职者也为数不少。认为“元朝各级官府 的高级官吏,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最多只能做到副职”的说法并非准确。

其实,元朝灭亡时有些人宁死都不投降明朝,这也不是很难理解的,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信仰。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朝不断更替,前朝的暴虐导致众多起义,而后新的王朝建立,新的国家出现,作为一些普通人或是在朝为官的官员,不管统治者是谁,国家信仰总归还是有的,对他们所在的国家,所依靠的君主是有依赖的,不管统治者是本民族人也好,还是外来民族也好。这些人总归是受着当时统治者的信任,在朝为官,就要为国家出一份力,哪怕元朝要灭亡了,这些人也都是元朝人,如果投降,那么在这些人的心中,就会认为自己是懦夫,叛徒。

当然,那些主动反击元朝的人,比如朱元璋,陈友谅等人,也都是不堪忍受元朝的暴虐,或是元朝的统治让他们家破人亡,亦或是他们想通过起义谋求更高的地位。而那些没有参与起义的人,他们不管自己是否是汉人,但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元朝人,即使朱元璋是汉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国家信仰,为国,他们留下了最后的尊严。


清蒸历史


有时候一个王朝的灭亡并不全因为暴政,多方面汇集在一起,巧合或者必然,突然就倾覆了。

元朝虽然有过大屠杀,还是异族入主中原,但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大繁荣大融合的时代。


短悦读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任何一个朝代灭亡之后,总会有一部分人对之前那个朝代充满了留恋之情,唐朝是如此,宋朝也是如此,同样的道理到了元朝更是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拿一个极小的特例来分析全面,事实上当时绝大多数人对元王朝的灭亡还是非常开心的,只有部分人对于元王朝的灭亡非常伤心。

事件回顾

任何一个王朝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也很难做到一无是处,即便像元朝这样的对于汉人无限度的贬低,甚至不给他们政治话语权,依然会受到很多汉人的青睐和向往。

事实上,在元朝灭亡的时候,的确有一小撮汉人,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抵御朱元璋,并且阻止朱元璋政权的成立。只不过这一系列的外在抵御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朱元璋终究是建立了大明王朝。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他们阻止朱元璋当上皇帝的那一批人当中绝大多数是什么样的人呢?答案可能超过部分人的预料,那是商人。

没错,这就是事实

事实上,整个元王朝并不等同于绝对意义上的封建王朝,更多的是元王朝对于某些方面的根本不看重,以及某些方面的根本不上心。

我们先举一个小例子,比如说历朝历代亡国之后的史书,通常都是由下一个朝代进行编撰的,比如明朝到崇祯年间的一些历史记录,往往是明朝康熙年间、雍正年间和乾隆年间进行编撰。

而要命的是,崇祯年间的一些小举动,往往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他们三位皇帝之间进行使劲的雕琢,并且尽一切可能诋毁崇祯皇帝。他们做了很多大量的文献工作,并且企图通过这些大量的文献工作,抵消现在的子民对于明朝的那些个人崇拜。

可是对于元王朝来说似乎这一切并不重要,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只有拳头才是真理。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元朝编写史书的时候,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把南北宋所有的历史记录统统写了下来。

同样的道理,元王朝对于所有的百姓一视同仁,当然这个一视同仁依然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369等。

对于元朝的统治者而言,只要你是汉人或者你是南人,甭管你是哪一方面的人通通都是平等的,你的所有地位身份的限制都将不复存在,商人和普通的种地的人,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话语权是一样的。

因为封建王朝大批量的重农抑商导致了商人的地位极其低下,而在元朝统治者来了之后,商人的地位,突然之间拔高了。这一部分商人,自然而然的对于元王朝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

当然这仅仅是一小撮的人,他们对于元王朝还抱有希望,可是从当时到国家大环境来看,元朝对于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还是非常多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