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用履职尽责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10月30日,省人大“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主题采访团走进宜君县,探寻基层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尽责,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贴民心体民情,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1981年1月,宜君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设立人大常务委员会。期间,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定决议,保证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又发有序进行。先后经过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县乡人大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代表经费、重大事项规范等事关人大工作的重要事项予以明确;为推动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作出了《同意县政府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本息偿还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决议》,保障了县政府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为改变县城供水系统设施老化、供水不足现状,审议通过了《县政府与省水务集团合作解决县城供水有关问题的报告》;为解决宜白公路沿线3.2万群众的出行问题,及时作出同意实施宜白公路建设的决定等等。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小平表示,常委会不断强化日常监督,坚持开展跟踪督办,意见建议办结率达到85%以上,切实为群众解决了问题。

履职责抓“三变” 促群众增收

“2017年3月份在乡人大主席团联系调研走访代表时,得知人大代表明停锁常年种植各种中药材,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宜君县云梦乡人大主席杜海军说,为了促进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帮助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引导山长河村将流转的土地折股量化到人,实现资源变资产;将县国投资金折股量化到人,实现变资金为股金;组织农户务工及每年的保底分红,实现变农民为股民。

目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选择了黄芩、党参等5种中药材种植,并与明晖养殖合作社签订合作经营协议,由合作社统一种苗选购、统一农资调用、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模式,实现了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2018年底中药材种植基地年产值达到90余万元,当年实现利润40万元,人均分红约335元,成为全县“三变”排头兵。

提建议 建成“致富桥”

“这桥是我们尧生镇通往外界的唯一主干道,更是我们致富的‘桥梁’啊。”宜君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尧生镇人大主席冯振龙指着不远处的郭寨桥说到,“这桥可不是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好的”。

据了解,2017年的时候,郭寨桥由于超负荷运行车辆多,桥体负荷量大,已成为危桥。为了人民考虑,冯振龙提出尽快实施郭寨桥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议。由于种种原因,连续两年未办结。常委会对此进行了跟踪督办。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关注下和努力下,投资400余万元的郭寨桥除险加固工程即将顺利完工,为尧生镇致富奠定基础。(记者 余诚忠 实习生 杨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