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少年之志

辛亥革命前夜,少年毛泽东(当时17岁)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壮怀激烈。他渴望到外乡的一所新式学堂———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去学习新文化、新知识,追求科学与进步。尽管父亲并不支持,但是毛泽东还是毫不犹豫地离家而去。临行时,写下一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一首言志诗。开头两句思想鲜明、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表明了毛泽东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后两句用先否定再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

四句诗,让我们看到了少年毛泽东为国为民甘抛一切身名的无私胸怀!这四句诗也成为我们时刻可以引用的“座右铭”!激励我们为国为民要勇抛生前身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