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孩把指甲啃爛,媽媽以為是缺鋅,結果是她看到過父母做這些

“蔡阿姨,我很害怕別人拿刀砍我。”

兩個月前,在浙大二院精神科蔡慧中醫生的診室裡,13歲女孩欣欣(化名)向蔡醫生吐露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擔憂。一個品學兼優的小學生,什麼事情讓她如此驚恐?

啃指甲啃到皮膚潰爛

欣欣是江西人,父母做服裝生意。3年前,欣欣爸爸在杭州新開了一家公司,欣欣也隨父母從江西老家轉到杭州上學。

13歲女孩把指甲啃爛,媽媽以為是缺鋅,結果是她看到過父母做這些

“轉學對她學業上倒是沒什麼影響,成績很穩定,每次考試都是在班裡前幾名。但沒事的時候,她喜歡一個人坐在角落啃手指,指甲咬得光禿禿,邊上的皮膚經常潰爛。”欣欣媽媽說,剛開始她也時不時提醒女兒,可作用不大。“十來歲了還咬指甲,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還真說不過去。”

13歲女孩把指甲啃爛,媽媽以為是缺鋅,結果是她看到過父母做這些

欣欣媽媽打聽到孩子缺鋅或者其他維生素,可能會出現咬指甲的情況。於是,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檢查,結果也都正常。後來,欣欣媽媽看到電視裡的心理訪談節目,覺得女兒啃指甲的習慣可能與心理有關,就帶欣欣到了浙大二院精神科,這就有了開頭的對話。

焦慮竟源於父母拿刀相見

剛來診室,欣欣非常地安靜,咬著手指一直低頭不肯說話,後來蔡醫生把她父母暫時請到診室外面,她才慢慢地說出一些心事,原來這些事與她父母有關。

“爸爸媽媽一直很愛吵架。8歲那年,有一次他們吵得很兇,媽媽從廚房裡拿著刀對著爸爸,當時我特別害怕爸爸媽媽會死掉。”從那之後,無論父母大吵小吵,欣欣就強迫自己在現場“觀戰”,生怕不好的事情發生,“他們動手的時候,我就很慌張,一直在想要不要報警,要不要打電話給爺爺,萬一他們打傷了,要不要叫救護車。”

長時間的精神緊繃,使欣欣變得越來越敏感,也越來越內向,對家庭、生活的擔憂也越來越嚴重,而她也出現了一些焦慮的症狀,比如晚上睡覺一關燈,就會聯想到有人拿刀砍她,只有咬指頭才能稍微緩解下情緒。

13歲女孩把指甲啃爛,媽媽以為是缺鋅,結果是她看到過父母做這些

“咬指甲從心理上來說是焦慮、不安和缺愛的表現,是孩子抗焦慮時的自我安慰。”

蔡慧中醫生說,欣欣看了父母的矛盾衝突後,家長並沒有及時對她進行情感疏導,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較敏感,內向,容易出現壓抑,孤僻自卑或者消沉等心理問題。

13歲女孩把指甲啃爛,媽媽以為是缺鋅,結果是她看到過父母做這些

“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就像吹大的氣球,到了一定程度會爆炸,所以不管孩子有了積極的正面情緒,還是消極的負面情緒,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及時響應。”

安全感是最好的禮物

13歲女孩把指甲啃爛,媽媽以為是缺鋅,結果是她看到過父母做這些

如何正確疏導孩子的情緒,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異常,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

蔡慧中醫生說,人的性格要在22歲以後才定型,

要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安全感是最好的禮物。

“安全依戀對孩子一生髮展都有益處,尤其在發展和維持人際和親密關係方面,越是安全感強的孩子,幸福程度越高。任何青春期、成年後的性格問題都能在幼童時期找到根源,及時、積極回應孩子,夫妻之間穩定的情緒,兒時陪伴都是建立安全感的良好方式。”

良性親子關係是等邊三角形

13歲女孩把指甲啃爛,媽媽以為是缺鋅,結果是她看到過父母做這些

蔡慧中醫生還提到,良性的親子關係是健康的等邊三角形關係即父親、母親、孩子兩兩距離相同。親子關係是個發展的過程,親子關係出問題的家庭,但無論是親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讓孩子長大後難以對人產生信任,產生社交障礙,也會讓這個家庭出現不穩定的跡象。所以父母在爭執矛盾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讓孩子成為處理這場矛盾的裁判,“一定要有邊界概念,家長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不要把相關的感情情緒影響到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