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江地區出現30至50年一遇特大幹旱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據安徽省氣象部門消息,自今年8月中旬到十月底,省平均降水量僅有83.9毫米。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45個市縣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而長江沿線大部分地區則出現30-50年一遇的特大幹旱。目前安徽省氣象局已緊急調購補充了火箭彈和煙條,並有3架增雨飛機駐場待命,將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開展人工降雨作業。

安徽沿江地區出現30至50年一遇特大幹旱

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45個市縣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而長江沿線大部分地區則出現30-50年一遇的特大幹旱。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水塘乾涸 沿江地區出現特大幹旱

記者從安徽省氣象部門瞭解到,自8月12日到10月28日之間,全省平均降水量為83.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成。為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二少,僅次於1966年的73毫米。全省平均無降水日數為6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1天,為1861年以來同期最多。

安徽沿江地區出現30至50年一遇特大幹旱

10月29日安徽省氣象乾旱監測圖。受訪者供圖


省氣象部門表示,8月中旬以來全省溫高雨少,致使乾旱迅速發展。截至10月29日,淮河以南有45個市縣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其中沿江大部地區為特旱,多為30-50年一遇。

小王的家鄉在安慶桐城,這個位置正是長江邊上。他告訴新京報記者,本月初國慶節期間自己回到老家,才發現家附近的水塘已經完全乾涸,“我小時候的家就在水塘邊,水塘的水一直豐沛,長大以後偶爾回去還能看到有小朋友在旁邊打水仗,這麼多年還真沒見過幹了的水塘。”

安徽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程智分析,東亞位勢高度場呈西高東低的距平配置,不利於西南氣流向北輸送,導致黃淮——長江中下游大範圍地區的水汽輸送偏弱,所以安徽省的降水才會異常偏少,同時北方冷空氣偏弱,氣溫顯著偏高也致使旱情不斷加重。

三架增雨飛機待命 已安排人工增雨作業

據悉,安徽省水利廳近日已啟動旱災防禦IV級應急響應,要求淮河以南各市水利(水務)局,制定各級供水保障方案,確保農村群眾飲水安全,保障城鎮供水、規模養殖畜禽飲水和秋種水源。

同時,安徽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袁野也介紹,安徽省將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積極組織開展飛機和地面立體人工增雨作業。10月份以來,全省共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7架次,累計飛行21小時32分鐘,燃燒煙條112根;組織合肥等15市和九華山風景區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共212點次,發射火箭彈327枚,燃燒煙條180根。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北部旱情得到一定緩解,但其他地區旱情仍然持續。

據介紹,安徽省氣象局已緊急調夠補充了火箭彈和煙條,彈藥準備充分,3架增雨飛機駐場待命,一旦發現有利天氣條件,會立即組織開展增雨作業。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