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不同民族分布区域的地名,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地名有着属于杭州山水的文化底蕴。那么在贵州,这个西南的名族大省,它的地名有哪些特色呢?

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贵阳

贵阳是在大明王朝隆庆三年(1569)年置的贵阳府,1941年置贵阳县,在1941年才变成贵阳市。关于贵阳的地名来源,根据清王成璐《贵阳府志序》:“(贵)山在城北二里,而郡治建于其南,故曰贵阳。”因为古代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贵阳就是贵山之阳的意思。

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毕节

毕节市元代设立的,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置毕节县,根据《黔南识略》:“近城一水,俨若壕堑,昔人谓之毕川,邑之得名以此。或云:元初设驿时,逢除夕,故名毕节。”就是说毕节名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毕川的护城河,一个是因为临近除夕的节日,故名毕节(临近节日)。

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铜仁

铜仁原名铜人,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均隶属于由此而设置的贵州布政使司。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并入铜仁府。铜仁由此得名。

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遵义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

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六盘水

说起六盘水的地名,那简直就是简单粗暴。六盘水是一个组合式地名,这一地名的由来是由于六盘水市下辖的三个县,分别叫六枝县(现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这三个县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六盘水”。

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安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废普定府保存州,改名安顺州,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九月,为安顺军民府,民国3年(公元1915年)改安顺军民府为安顺县。1965年撤安顺县,设安顺市,2000年改安顺地区为安顺市,原安顺市为西秀区。安顺地处黔中,是湖南通往云南乃至东南亚的要道,由于地址位置关系,开发的时间较早,其名称可能是与人们的意愿相关,预祝人们的生活、经商、出行等一路顺畅。

贵州六个地名的由来,有的充满文化气息,而六盘水简单粗暴

贵州省留个地级市的名称都反映了贵州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变迁,你知道你家乡地名的由来吗,可以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