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起名字到底要避諱什麼?“老虎”變“大蟲”,是撞了誰人名諱

《百年孤獨》各位看過嗎?沒看過就對了,因為今天不是要講它。

我相信對於很多翻開過《百年孤獨》的人來說,不是內容不吸引,而是書中人名分分鐘勸退!人物名字長且常常是子孫跟父輩同用一名字,一頁頁地看下去能把人繞暈。

古人起名字到底要避諱什麼?“老虎”變“大蟲”,是撞了誰人名諱

其實,祖孫輩共用一個名字的現象在國外並不少見。但在我國古代,這種情況是不敢想象的。不僅人名,連物件都得避開君王和自己尊長的名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王力先生說,在古代,人們把不直稱君主或尊長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長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則用改字、缺筆等辦法來回避的情況,稱為避諱。而《公羊傳·閔公元年》說道:“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古人起名字到底要避諱什麼?“老虎”變“大蟲”,是撞了誰人名諱

為了避諱,一些地名、物件等事物都要“改名易姓”。如果不瞭解相關朝代的避諱情況,有時候還真的看不懂古文獻裡的一些地名、物件名了。

舉例來說,漢高祖名邦,出於避諱,就需要把事物的“邦”"改為“國”。所以《論語•微子》裡的那句“何必去父母之邦”,在漢石經殘碑寫作“何必去父母之國”。 漢文帝名恆,需要把“恆”改為“常”。所以恆山被改為常山。

古人起名字到底要避諱什麼?“老虎”變“大蟲”,是撞了誰人名諱

蘇軾的祖父名序,於是蘇洵文章改"序"作"引"。清聖祖康熙名玄燁,"玄"改為“元”。我們讀清人著作或清刻的古書會發現,許多地方本來應該是玄字的,如玄鳥、玄武、玄黃等,都寫成了元。

更有趣的是,“虎”字與唐朝先祖的名撞上了。因此唐朝不直呼“老虎”,而改稱為 “大蟲”了。而最初被叫做虎子的馬桶,在唐朝,也改稱為“馬子”。

古人起名字到底要避諱什麼?“老虎”變“大蟲”,是撞了誰人名諱

有時候為了避諱,甚至需要改變別人的名或姓。寫《史通》的劉知幾,後人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諱,改為劉子玄所著(因為子玄是劉知幾的字)。到了清代,為了避清聖祖(玄燁)諱,又恢復劉知幾著。有的姓氏,如姬氏,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諱,改為周氏。

為什麼會出現避諱這種現象?

最開始時,避諱是一種原始禁忌,而且是原始禁忌中的語言禁忌。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之下,原始人認知萬物主要靠聯想,他們覺得人的名字是有魔力的。他們認為,直呼已死之人的名字會招致鬼魂;通過名字可以進行危害人的巫術;直呼人名字則會對人造成傷害。因此,最初避諱是一種與鬼神信仰相關的巫術文化。

古人起名字到底要避諱什麼?“老虎”變“大蟲”,是撞了誰人名諱

但到了封建社會,避諱的目的則發生了變化。

古代社會奉行著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格等級秩序,不允許隨意僭越。當君王用了這個字,無疑就在宣告自己的專屬主權,也在宣告自己的地位和等級。物以稀為貴,名字也是一樣。“只有我有”,這就是對被避諱者一種特殊意義上的心理認可,也在無形間鞏固了固有的秩序。

古人起名字到底要避諱什麼?“老虎”變“大蟲”,是撞了誰人名諱

因此到了後來,避諱就成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秩序的工具。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百聽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