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无罪被杀,死前发下毒誓:将我双眼挂上都门,我要看敌军入城

功臣无罪被杀,死前发下毒誓:将我双眼挂上都门,我要看敌军入城

千古忠烈伍子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了解。这位椎心泣血、矢志复仇的楚国人,历尽艰险逃到吴国,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帮助吴王阖闾攻破楚都,对楚平王鞭尸三百,以报父兄被杀之仇。此后,吴国又依靠伍子胥的计谋,南破越国、北败齐国,成为天下敬畏的霸主。

功臣无罪被杀,死前发下毒誓:将我双眼挂上都门,我要看敌军入城


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称霸,立功极多

然而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功绩赫赫的臣子,最终却被吴王夫差赐死。而且在自尽之前,伍子胥曾发下毒誓,要求家人把他的双眼挖下来挂在都城门上,自己要亲眼看着敌军入城,灭亡吴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越王勾践入吴开始说起。

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击败后屈身求和,不久便率领妻子入吴侍奉夫差。在吴国停留的三年时间里,勾践忍辱百端,变着法地讨好、谄媚夫差,同时又大肆贿赂宠臣伯嚭,由此才博得夫差君臣的好感,最终被释放回国。可勾践虽然成功地回返越国,但他很清楚在吴国执政的相国伍子胥是个强硬的“灭越派”,如果不将他铲除,自己永远不会完成复国灭吴大业。

功臣无罪被杀,死前发下毒誓:将我双眼挂上都门,我要看敌军入城


勾践忌惮伍子胥,于是收买伯嚭将其铲除

好在勾践在吴国的“内线”伯嚭跟伍子胥关系不睦,再加上夫差对伍子胥屡屡进谏感觉厌烦,这“大好局面”为勾践提供绝佳的机会。于是在回国后不久,勾践便屡屡用重金贿赂伯嚭,请求他务必除掉伍子胥。伯嚭吃人嘴短,便在夫差面前经常诬告伍子胥,称他暗中与齐国勾结,有谋反之心。

夫差起初根本不相信伯嚭的谗言,但架不住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诬陷,再加上夫差本来就对功高震主的伍子胥心存忌惮,最终还是起了杀心。前484年,夫差再一次被伯嚭的谗言挑唆,便派人赐属镂给伍子胥,命他在家中自尽。

伍子胥一生对吴国忠心耿耿,到最终却落得个被赐死的结局,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所以在自杀前,伍子胥拊膺长叹,并留下愤怒的遗言,要求家人在他死后把他的双眼挖出,挂在国都的东城门上,他要亲眼见证越国军队是如何进城、灭掉吴国的。

伍子胥无罪被杀,死前发下毒誓

(夫差)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见《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夫差听闻伍子胥临终前的一番话后暴怒,非但没有对他以礼下葬,反而命人用马革将伍子胥的尸首包裹起来,扔到江中去喂鱼,委实令人寒心。倒是吴国百姓同情伍子胥的遭遇,偷偷地在江上为他建立祠堂、四时享祭,并将该地命名为胥山(“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引文同上)。

功臣无罪被杀,死前发下毒誓:将我双眼挂上都门,我要看敌军入城


伍子胥死后11年,夫差便兵败自杀

果然伍子胥死后没多久,吴国的大好形势便发生逆转。前482年,利用夫差率主力北上与晋国争霸之际,勾践率军偷袭吴国大后方,杀死吴太子,并击败赶回来迎战的夫差。4年后,越军在笠泽再度重创吴军,由此导致吴国一蹶不振。再过五年时间(前473年),越军攻破姑苏城,完全灭亡吴国,此时距离伍子胥自杀才只有11年时间。

吴国灭亡后,勾践本想把夫差迁往甬东居住,并拨给他百户人家养老。可此时的夫差回想起往事,既慨叹兴衰无常,又感觉有愧于伍子胥,便对勾践的使者说:“我已经老迈昏聩,恐怕不能再侍奉越王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当初不听子胥之言,以至于落得国破家亡的地步,我真是没有脸面到地下去见他啊!”话说完后,便蒙面自刎而死。

功臣无罪被杀,死前发下毒誓:将我双眼挂上都门,我要看敌军入城


勾践灭吴后,诛杀奸臣伯嚭

夫差自杀后,大奸臣伯嚭非但没有追随而去,反而自认为对勾践有救护之功,便得意洋洋地向勾践拜贺,希望为新主子效力。可勾践根本看不上这个吃里扒外的叛徒、“吴奸”,没等伯嚭把话说完,便下令将其诛杀,罪名是背叛国君、勾结敌国。伯嚭谗害忠良,到头来仍不免临头一刀。

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於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见《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